记忆中的甜蜜味道
2022-02-18
星期二
“二十三,糖瓜粘”是指在臘月二十三这一天,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糖瓜也就是“灶糖”。“灶糖”是用饴糖制作的一种甜味食品,除了糖瓜,像关东糖、酥糖、麻糖、米糖等也都属于“灶糖”。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各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以讨来年越过越甜。
过年吃糖是中国人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过年的习俗一直在变化,但是记忆里的这份“过年甜”是大家心里最向往的。如今,过年的这份“甜蜜”更多的是一种和美与喜庆的气氛,甜食不仅好味,还预示着新一年的好彩头。
糖瓜
在民间故事里,以糖瓜祭灶君上天,请他在玉皇大帝那里禀报时多多美言,也企图用糖粘住灶王爷欲打小报告的嘴。每到这个日子,家家户户都用黄米和麦芽熬糖,扁圆形的叫糖瓜,长条形糖棍则称为“关东糖”。
对于孩子而言,香酥脆甜的糖瓜,是味蕾上经久不散的香醇,也是春节时独属的那一抹甜蜜记忆。
八宝饭
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八宝饭作为腊八节的节日食俗,也是江南地区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那一道。将蒸熟的糯米拌上糖、油、桂花,再有序码上红枣、莲子、桂圆、白扁豆等果料,不仅映衬古代的八宝图,也将团圆美满的寓意带进千家万户。
甜烧白
四川乡土风味“ 三蒸九扣”中的甜烧白也称夹沙肉,用带皮肥肉夹入豆沙,与加了黄糖的糯米一起蒸熟。春节时,光亮油润、香软甜蜜的甜烧白抵御着寒冬,也为团聚增添了一丝浓情蜜意。
米胖糖
每到年关,做米胖糖的师傅一来,孩子们便蜂拥而至。将大米爆成圆滚滚的米胖,加入熬好的番薯糖汁里,撒上熟花生、熟芝麻和花花绿绿的果脯,诱人的米香与清脆的口感让人甘之如饴,氤氲起幸福的年味。
留在童年里的甜味在我们长大后成为回忆里念念不忘的芳香。远去的儿时记忆、想念的家乡都在被味道唤醒时萦绕在心间。
点心匣子
各式口味整齐码放的点心匣子是北京人过年时必备的年货,直到今天,春节前稻香村都有长辈们排长队,在柜台前点选着萨其马、枣花酥、牛舌饼、蜂蜜蛋糕……然后,拎着沉甸甸的小红盒走亲访友、贺岁拜年。
糖葫芦
童年时的糖葫芦,要喊住在街头巷尾叫卖的大爷,亲自从他们自行车后座上插着的稻草架上挑一根糖衣最厚的,在寒风里咬一口,冰糖清脆、山楂酸甜。响亮的吆喝、朴实的味道、喜庆的颜色宣告着年关将到、年味正浓。
吹糖人
金黄的麦芽糖稀在吹糖人的手中,被捏成一个圆球,拉出如细管般的糖棒,通过“口吹手捏”时手指的揉、捏、拉等动作,老鼠、公鸡、小猪等晶莹剔透的糖人在庙会上成为璀璨的风景。
糖画
糖画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如今也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勺作笔,以糖为墨,在石板上勾勒出的精美图案成为童年舌尖清脆的甜食,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还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甜食巧妙相融。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变化无穷的味觉感受,往往凝结着对家乡那片土地的记忆,也将时间与四季融化在舌尖之上。
蒸鱼糕
每年春节,有着“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寓意的鱼糕,不仅是湖北人餐桌上代表着团聚的必备餐品,也已被纳入非遗名录,代表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糕面蛋黄的诱人色泽、鱼糕里鱼肉和猪肉蛋清的鲜甜,无论蒸涮煮煎,“吃鱼不见肉”,色香味兼具。
红鲟蒸粉丝
老福州人讲究的“红鲟桂圆汤,营养胜人参”,令红鲟成为过年过节的必备食材。年夜饭少不了一道红鲟蒸粉丝,膏肥肉满的红鲟、吸饱高汤的粉丝,在品尝一口口清甜的热汤时令你把自然的馈赠也尽收心间。
荔枝虾球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岭南人深谙美食之道,也擅长将不同食材的味道与造型巧妙融合。将虾泥、肉末、马蹄碎或藕碎混合,加入调料后捏制成丸,沾满红色颗粒状的脆粒。咬开一颗颗炸至香脆的象形荔枝,清甜的虾肉与荔枝般鲜艳的外壳,也映衬着对红火新年的美好心愿。
冬笋
“冬食根”作为顺应自然规律的食养方式,令冬笋这一鲜美的冬季之味成为春节前后餐桌上不容错过的美食。在浙江等地,春节时还有挖冬笋的活动。节气冬笋成为餐桌上汤醇味美的腌笃、香辣开胃的鲜笋腊肉,全家人齐聚一堂,品尝冬日的第一口鲜甜。
小时候过年都是穿新衣、放鞭炮、吃糖葫芦的。但是长大后我会带父母出去过年,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前几年带着父母去云南抚仙湖和闺蜜父母一起租了一套别墅,望着抚仙湖,看着湖景吃自制的火锅。一大家子的幸福是在不断加菜添火围着火炉时得到的。
在家过年,推荐的就是姥爷做的拔丝地瓜,甜度刚刚好,拔丝优秀,这一晃也十多年过去了。
这些甜蜜都是除夕夜在父母包饺子的时候感受的,一边拌着馅儿,一边擀着饺子皮,当时我最讨厌包饺子,说长大了我一定会自己买着吃,但真正长大后却无比怀念手工饺子。于是重新学,每年除夕夜就是包饺子的教学时间,从和面到拌馅儿,再到擀皮儿都一手完成,跟着父母嘻嘻哈哈过完除夕,看完春晚,仪式满满地守夜入睡。但是过年的甜蜜也在每年不同城市的年夜饭中成为美好回忆。
星期三
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即为“扫尘日”,也叫“迎春日”。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也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扫房子”已经演变为极具“仪式感”的迎新方式。琳琅满目的扫地、拖地机器人的出现让人们解放了双手,提升了效率,使得清洁变得更加智能化;诸如香薰炉、香囊、香砖、香氛蜡烛等丰富的扩香产品,更为洁净的房屋增添一抹馨香。
慢慢燃烧的蜡烛一点点散发出香味,衣服上洁净的安心气味也掺了进来。你刚用香皂洗过手,一支心仪的护手霜也能深深藏香入指。属于家的味道正从这些小小的心意中弥漫开来。
左起Panier Des Sens 馬赛香皂The Laundress 羊毛羊绒洗衣液Panier Des Sens 天然香氛护手霜Diptyque 2022年限定版香氛蜡烛( 洋甘菊)
一些精致好用的器物能大大提升居家的幸福感。经典设计的融蜡灯、典雅大气的香插和复古又实用的热水壶,在便利之余为日常带来拥有细节之美的礼遇体验,春日居家的艺术正藏于此。
左起顺时针 Cire Trudon 融蜡灯 SMEG 20世纪50年代复古系列MINI水壶( from欧美佳电) SHANG XIA 福器系列香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