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庄

2022-02-18张良军

躬耕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河渡口南阳

张良军

渡口

包庄因渡口而建。

白河自攻离山咆哮而出,近南阳时温顺了许多,沿南阳自北向南向西再向南,将南阳城围了一半儿。南阳人想出行,就得經渡口过河,渡口有三:东北有瓜里津,东南有校场渡口,正南有南关渡口。

瓜里津位于今天达士营村许坊庄附近的河道上。最早闻名于三国时期,没落于民国。《水经注》有云:淯水又(右)西南径史定伯碑南,又(右)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俗称三桥湾。据说刘秀与邓奉曾大战于此,据说此处有桥,为漫水桥。枯水过人车,涨水用摆渡。1938年,因许南公路改道盆窑,在那里建起了渡口,此处遂废。

校场渡口位于现在的白河大桥处,北连包庄、古路沟,南接冉营、柳林庄,是城区去往新野、唐河、泌阳、桐柏、信阳的交通要道。渡口两岸商贾云集,灯火绰绰,炊烟袅袅,充满了烟火气,凝聚着乡土味。

南关渡口为官渡口,正对南关大寨门,原为官员渡河专设,平民不能使用。民国以后,由富户捐“舍船”一条摆渡,主要是方便白河两岸居民往来,南岸的进城做生意,购买必需品,北岸的到乡下寻根祭祖,寻访野菜,都打此渡河。

包庄坐落在校场渡口。

渡口何时兴起?无可考。但包庄何时修建,却影绰可见。据包氏族谱记述,其先人大约在1361年,即明洪武二年搬迁于此。他们做生意,耕田地,熟谙生存之道,把家族经营得人丁兴旺,仓廪实而知礼节,随以其姓为庄名,继而有了包氏家训,有了包氏家风,成为其家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法宝。

包氏家训,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妯娌相处谈起,对安分耕读、做官经商、生存之道都进行了规范。做人,讲求父严母慈,兄友弟恭,以信为本;做官,“必须恪恭乃职,不得贪污而辱及先人”;做事,“亦当笃志攻苦,不得好事而荒其本业”,“毋得喜争好讼,以败家风”。其家训谆谆教导:“绵世泽无如积善,大家声还是读书”“故传家之道,定以耕读为本,秀者为士,朴者为农,古之道也”。

因为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所以包姓人自定居以来,行善积德,和气经商,勤俭持家,依托渡口码头,仗着乐善好施,呼啦啦地竟发展起来。从一窝草棚的“包家庵”,逐渐扩张,待到第三代,已如蒲公英一般,洋洋洒洒,开枝散叶。长门搬至博望一带,仍依河而居,凭耕读持家,转眼再造另一包庄;二门迁至城南四十六里黄台岗,繁衍为今日的包营;三门仍居校场渡口,即今天的包庄。

如今的包庄里有两条巷,弯弯曲曲地穿行于鳞次栉比的建筑间。一条名为“家风巷”,展示着包拯的包氏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实百家姓中每家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大都讲究待人以诚,勤劳持家,耕读为本。不同的是,包庄因为姓包,包姓里又出了个包拯,所以家训里多了做官的训诫。总之,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引民风,从而形成本固邦宁的社会,是建立“家风巷”的目的。

包庄的另一条巷叫“廉政巷”。“廉政巷”里贴满了古今廉政人物,有羊续有况钟,有海瑞有包拯,是学习的榜样;“廉政巷”里苦口婆心教育人们,走对路走正路,才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尽显“包庄”特色。

校场渡口,引道为长长的斜坡,供车辆拉到船上,方便客人走至船舱。雨时泄洪,岸边的雨水汹汹漫漫,将路冲刷成沟沟壑壑,使得包庄人每逢雨后都要翻砂砌石平路。路两边挺立着一株株黑黢黢的槐树、柳树以及叫不上名的杂树,郁郁葱葱,护着大堤。

夏天,洋槐树开花,那淡黄的细嫩的槐花一串串地簇拥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隐现于亮绿的薄薄的圆圆的槐叶丛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引诱着包庄人拿了镰刀攀了树枝,去砍,去削,去钩折,然后,捋下来,拌上白面或玉米面,蒸成粉白嫩嫩的蒸菜,捣好清香扑鼻的小磨油蒜汁,静静地等候在码头边,等待远方的游子归来,蒜汁往蒸菜上一浇,第一口就能尝出家乡的味道。

渡口里最忙碌的是船,大多为木质,有橹有篙,有大有小。大的运车马货,小的载人。每逢秋天,特别是秋高气爽的日子,总能见到月光下,柳影树荫中,时时有人喊叫:“过河喽……”

中秋的夜晚,月亮从河面上升起,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在四周不时飘来的淡淡的桂花香中,它异常清晰地挂在蓝色的天空中,将一片片碎碎的银子抛洒于河面上。对岸,挂着灯笼的木船,吱呀吱呀地划过来,接上那急慌慌的人们,去接续那热切的归家之旅。

船,系缆于此岸,解缆于彼岸,来回穿梭中实现着许多人的梦想,同时也造就着无尽的酸甜苦辣;船,承载着人们生活的重负,更开启着美好的希望。所以,渡口边,眼睛里噙满的不只是激动,还有梦想,有幻灭,有雄心万里的远走他乡,有归家者的近乡情怯。它是游子心中一盏闪亮的灯,温暖飘摇,似幻实真,带着甜味儿,含着蒜香。

船,就这样一来一回。

日子,就这样一月一年。

船旧了,破了,翻晒于野草丛生的槐树林里,引诱得小鸟停留在上面,尖尖的嘴巴不住地啄着那一圈圈黑白的印迹。不过他们终究会变成一块块木板,幻化成一朵朵红色的蓝色的火焰,完成此生的蜕变和升华。

岁月不居。

在浅斟低唱了600年以后,校场渡口终于甩掉了他的悠闲碎步,大踏步地迈出了时代的步伐。他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就引领着一帮儿女亢奋而出,甩开膀子干起了一件亘古大事。

1965年3月,白河枯水季。一场声势浩大的建桥工程全面铺开,红旗招展,人声鼎沸。自包庄到蒲山的土路上,人们兴奋地拉着架子车,背起小挎包,担起小箩筐,络绎不绝,蚂蚁一般,把无数的石块搬运到校场渡口。然后抡起铁镐石钎,用铁锨翻搅砂浆,用肩膀扛起桥梁,用赤脚跺出桥墩,硬是用双手,历时三个月,大战100天,建成了全地区最大的白河大桥。从此,白河大桥成了几代南阳人的骄傲和光荣。

桥成了,渡口就废了。

时代在飞速发展,节奏在加快,南阳的三个渡口,纷纷建起了大桥。

1973年,盆窑渡口建成了长160米、宽9米的中型钢筋低位水泥桥,渡口遂废。

1974年,南关白河渡口漫水橋建成,南关渡口撤销,从此河无船只。

经济高速发展的南阳城,每座桥上都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无不在展示着时代无可抵挡的滚滚洪流和强劲的脚步。

如今的包庄盘坐于白河桥北头,如一位母亲收拾着鱼呀虾呀肉啊鸡啊等特产,在青瓦白墙黑底黄字的小店里,精心鼓捣着家乡的风味小吃,她满怀希冀,期盼儿女们能突然归来,品品母亲烹鱼的手艺,尝尝南阳牛肉的味道,闻闻弥散空中的葱香、蒜香、花椒香……

校场

包庄北边有一条路,叫校场路。

校场路上,道两旁种满了栾树。一进九月,就开满了黄花,一串串碎米似的黄花,淡淡的香。十月,那花簌簌地落了,满地金黄。抬头时,那树梢挂满了一簇簇灯笼似的淡绿色的果。那果很特别,中间是空的,由三片卵型的叶片组合而成三棱体,籽儿在中间。深秋,那蒴果红彤彤的,像极了一个个红灯笼,与黄色的秋叶交相辉映,绚烂极了。

挂满了五彩斑斓小灯笼的校场路,有许多旧货商店。收旧卖旧,破烂家具、破门窗居多,连累得整个街道也有点儿陈旧。

街道陈旧,名也陈旧。校场,古名,乃古代演武练兵的地方,此路得名于南阳古校场。据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演武厅在南阳城东郊处。明建,分守道顾福正德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又重修。

重修的校场,在城东四里,即今天龙泉阁一带。它东挨包庄,西至解放广场,北至孔明路,南至白河,地域阔大,竟有几百亩,演武厅就在校场内。

重修的演武厅,坐北朝南,红柱绿瓦,台高丈二,五丈见方。台下两旁插满了刀枪剑戟,堆叠着大鼓铜锣,彩旗飘飘,风声赫赫,一派肃杀。演武厅正南200米开外,有一影壁墙,青砖堆砌,六尺多厚,上书大大的一个“武”字,煞是沉稳。

第一印象中的校场来源于豫剧。杨文广和其妹杨金花偷偷跑入京城,在校场里比武。“回马三刀,使得也怪准,刀劈王伦,一命归阴”,引出了一段穆桂英挂帅,这是我打小就听的故事。

书本中的校场,来源于80万禁军教头林冲校场操演,来源于孙武的宫女练兵。文曰:

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我每读此文皆有感。孙武练兵,美女们不懂规矩,嬉笑无形,仗着吴王全不拿军纪当回事,殊不知军法如山,古军法中有十七禁令五十四斩,可见其严厉。

短短的一阵训诫,一通鼓响,一标旗语,一番操练,宫女们即犯四禁令,军法岂是儿戏?

阔大的校场,咚咚的战鼓声,震耳的厮杀声,一位总兵仗剑而立,一队队士兵挥舞着枪矛,那红缨闪动,枪戟耀眼。夕阳西下,把这场景凝固为一幅剪影,使人不由得回想起那首豪迈的词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联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挑灯看剑的是将军,秋点兵的也是将军。在南阳,统兵的将军叫总兵,在校场练兵的也是总兵。

校场似乎是一个磁场,忠义仁勇的磁场,人们一旦进入,就不可避免地高速运转,凝练升华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

他充满着浩然之气,他浇灌着大义凛然,他锻造着钢铁的意志,他锤炼着强健的体魄,他根植着民族大义、爱国情怀……

咚咚大鼓,凛凛枪矛,赳赳武夫,竞唱《正气歌》:

……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

责任编辑  郝芳艺

猜你喜欢

白河渡口南阳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渡口
“桥”镇
专题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