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减污增绿,表里山河绘就生态新蓝图

2022-02-17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资政研究中心

党史文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网山西省山西

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资政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十年来,山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共建生命共同体

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工程。山西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体化推进,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实现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推动、互促互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奠定坚实基础。

从2018年起,山西启动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范围涉及81个县(市、区),重点治理区包括42个县(市、区),划分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京津冀生态屏障区和太行山水源涵养区,创新推行十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2013—2019年,工程区域累计完成营造林2605.8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近年连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由2010年的18.03%提升至2021年的23.57%。

开展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2016年以来,山西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河湖管护难题。2018年9月,印发《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2021年1月,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明确在七河两岸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防护林带,依法有序推进还林、还草、还湿、还滩;依法划定七河源头保护区,建设水源涵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植被建设。在推进七河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强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建设人工湿地水质改善工程,提升七河流域排水入河前“最后一公里”治理效能。

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2015—2019年,全省黄河流域86个县和9个省直林局共完成营造林2283.03万亩,占同期全省营造林总面积的98.4%。黄河流域86个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初的不足20%上升到2018年底的24.87%。山西两轮退耕还林累计1177万亩,其中黄河流域86个县完成927.2万亩,实现陡坡耕地应退尽退、经济林应栽尽栽。2021年,全省以林权制度改革助推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519.58万亩。

加强重点地区和矿山的生态修复。以沿黄19个县(市、区)为重点,山西因地制宜将沿黄沿汾地区分为4个重点生态修复区域,深化生态修复机制创新,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巩固脱贫成果协调联动,着力打造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区、晋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吕梁山土石山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晋西南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区。

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修复谁受益”原则,盘活矿区自然资源,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大同煤矿区、平朔煤矿区等13个重点治理区和14个一般治理区的修复工程,落实绿色矿山标准和评价制度,2021年后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要求。

推进大小水网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山西启动“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西东,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大水网建设,工程总投资400亿元,它的完成将使全省总供水量由2011年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3亿立方米。2016年9月,在大水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省政府召开大水网决战暨小水网启动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与大水网相配套的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总投资230多亿元。到2018年底,山西大水网建设“四大骨干工程”中的东山供水工程、辛安泉供水工程、中部引黄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20年,中部引黄工程总干线全线贯通。2021年,小浪底引黄干线贯通并实现向涑水河生态补水。与大水网相配套的县域小水网工程同步加快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山西不断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脆弱区和敏感区的保护力度,促进自然恢复,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良性循环。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 4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3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在山西“安家落户”。2022年,山西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30 余种植物、17 种鸟类在山西有了新分布、新记录。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蓝天碧水新画卷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二五”时期,山西建立省、市、县三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制定《山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深入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圆满完成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2021年,山西制定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改善迈上了新台阶。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十二五”时期,山西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工程”,治理范围涵盖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 90%以上的地区。2015—2020年,全省坚持良好水体保护和劣Ⅴ类水体、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并重,统筹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力度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良好湖泊等水体保护,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20年,地表水两项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目标,水环境质量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为优。2021 年,山西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同时发力,汾河流域21个国考断面全部提升到Ⅳ类以上水质,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沁河、滹沱河、漳河、唐河、沙河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山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率先完成农用地详查点位布设及核实工作,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 100%,地表水国控断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 99%,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建成山西省土壤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与应用平台,编制完成《山西省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等,建立山西省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发实验室,实施焦化类污染场地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和污灌区农田综合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启动 378.67 万公顷耕地重金属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建成 4 个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90%,全省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管控。2021年,34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隐患排查,并同步启动问题整改工作。

三、完善生态法治建设,凝聚生态制度合力

健全完善生态法治建设。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涉及环保内容的地方性法规。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西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 《山西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山西省生态环境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及《山西省生态环境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试行)》。

2021年,出台《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 2021年行动计划》《全省河湖建设管理专项行动(2021—2023 年)三年提升方案》等重要文件,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十二五”时期,依法关停2600多个违法排污企业,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9883件,实现了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大治污力度,先后在全省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铁腕治污”“百日清零”等专项行动,形成环境执法高压态势。2019年7月1日至10月15日,开展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生态环境违法案件。2020年 7月至10月,在全省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清零”工作,对六大类54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清零”。2021年,生态环境系统组织开展“利剑斩污”、查处违法排污、“清废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山西期间,交办群众反映问题3582 件,全部办结,对11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进驻期间,交办群众反映问题2659件,全部办结,按照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清单,对78名责任人进行问责。2021年,山西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抓好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保障任务。同时,组织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驻市监督帮扶,持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四、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山西不断做强做优传统产业,推动煤炭、电力、焦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山西大力淘汰钢铁、焦炭、水泥、电力等落后过剩产能,100个工业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289个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任务。2021年以来,山西生态环境系统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制定出台《关于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山西省“两高”项目环评受理审查要点及审批原则》,开展焦化行业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省贯彻共建共享理念,绿色生活人人创建,绿色出行路路畅通、绿色消费时时倡导、低碳生活处处可见,聚焦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大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健全垃圾分类制度。2020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7月,出台《山西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年,三晋绿色生活”小程序暨个人碳账本上线。

引领绿色发展方式。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提出要以“双碳”目标倒逼转型,加强节能和低碳技术攻关,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不断做大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GDP。“十三五”期间,出台《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推动重点领域碳减排。2020年,全省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18.75%,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目标。2021年,有序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配额的清缴工作,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为推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2022年,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编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各项任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山西家园,是3500万三晋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将深入學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目标,再接再厉、久久为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

(执笔:任高楠)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水网山西省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