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教学”模式下民办高校金融类课程知识点设定研究
——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
2022-02-17任涵均
王 哲 任涵均 吴 钰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能金融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2)
1 研究理论背景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推进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而在“互联网+教育”基础之上衍生出的“云教学”也正在逐步引领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改革趋势,目前在互联网上各类“云教学”平台以及其所衍生的教学模式的增长与扩张速度是惊人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分析指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育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产业指数增加约230%。在这样的迅速增长的背景之下,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也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甚至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设计也相应受到影响。传统课程的知识体系也是系统性的,并伴随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变化,具备层次结构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必须要递进式的掌握知识。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云教学”模式的“碎片化学习”则导致了与传统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有前期研究显示,基于“云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存在一定程度的课程完成率低下的问题,个别课程完成率甚至低于10%。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系统化知识体系学习与碎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然而碎片化学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不规律的。因此“云教学”作为一种不受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就不具备传统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逐渐发生变化。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需要不断革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鉴于“云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建立课程知识体系的时候,若原封不动照搬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则极有可能造成“云教学”课程目标无法完成,从而导致课程完成率下降。而民办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云教学”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提升“云教学”课程的完成效率。教师应当顺应“云教学”发展趋势,基于“云教学”本身的具备的课程特点与学生学习习惯。对于平台中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归纳与调整,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云教学”学习模式的课程知识体系。而另一方面,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也使得“云教学”学习模式顺应了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进行“云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改革也是诸多高校与教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 金融学科类知识结构特点
根据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简称国家标准)中对金融学科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定位。当中指出: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兼具知识要求,素质要求以及能力要求这三大要求。并结合学校特色与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对研究型、应用型或者技能型人才目标进行相应侧重。此外,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国家标准也明确了金融学科类需要基于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5+X”模式进行金融学科类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从而明确了金融学科类课程设置的基本核心结构与框架。
金融学科课程的知识点存在繁琐的内部关系结构。课程知识体系看似相互独立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与依靠的层级关系。比如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等课程就需要基于对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金融学科课程知识点存在不同深度与广度的重难点。这就需要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偏重研究型或者偏重应用型的决策基础上,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进行调整与把握,从而明确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
2.1 研究范围界定
由于金融学科课程涉及科目众多,金融学科课程知识点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特点与侧重。首先,金融学科课程开课范围广,所涉及范围包含涵盖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学等基础型课程,也包含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等应用型课程。此外,各院校也结合自身学术实力与办学优势,开设了各项极具特色的专业与课程。课程类别多元的同时也造成了知识体系结构的复杂。本研究调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于开设的“云教学”金融学科类课程共计23门课,通过总体抽样法调查学生样本共计632人,发放问卷632份,收回问卷630份。其中有效问卷621分,有效问卷率98%,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参考性。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法,对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金融专业课程所存在的“云教学”课程知识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质性研究,对于后期结合定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 金融学科类“云教学”课程知识结构设置问题
本研究调查问卷将“云教学”课程知识点从知识点划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层次三个维度设置了9个二级指标,以及总体评价1个一级指标,通过李克特5计量表进行测量。根据调查结果,将10个指标测量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分情况如图所示:
图1:指标得分
通过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以总体评价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下方图2可以看出,三个维度共计9个二级指标均低于评价标准。最高分3.74分,最低分2.32分。因而可以洞察出当前“云教学”中,课程知识点的设定存在一定问题。
图2:指标统计
3.1 知识点梳理原则不明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构建“云教学”课程知识点结构时,没有基于“云教学”课程设计的特点对于知识点设定合理有效的梳理原则。多数课程在进行“云教学”课程设计时,仅仅只是把线下教学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复制到网络平台上,并没有结合“云教学”碎片化、灵活化的特点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而复杂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时,无法有效的对课程知识吸收与掌握。加之“云教学”课堂往往缺乏课堂管理与监督的有效手段,也就造成“云教学”课程完成程度与教学结果不理想的结果。此外,多数课程在构建知识结构时,基于的知识结构仅仅依赖于课本的章节结构。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依照课本章节进行知识点梳理划分的情况居多。此举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金融学科类专业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特点以及教学成果与经验积累造成的。就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因为具备固定的教学时长与安排,可允许依照课本章节内容进行知识点划分以实现教学目标。而对于“云教学”课堂来说,教学时长不具备线下课程的固定性和规范性,学生对于学习的安排也会更加灵活。因此,在知识点梳理与划分上,更应该顺应“云教学”课堂所存在的灵活性、碎片化的特点。
3.2 知识点碎片性不明显
前文提及,“云教学”的教学模式与常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云教学”的教学模式具备知识点碎片化的特殊性质。因而在进行“云教学”课程设置时,应当结合碎片化特点对于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拆分。而目前的“云教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照搬常规线下课堂教学的教学设定,照搬常规线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情况,会使得“云教学”的知识点呈现密集、层次繁多与结构复杂的特性,就导致教学目标范围过大的情况出现。以金融学科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为例,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章节所涉及的内容与知识点可达数十个。此外,常规线下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系统是围绕着系统教学安排来予以开展,因此不具备“云教学”课程设置中对于知识点的碎片性与灵活性的要求。所以,知识点碎片性与灵活性则需要在“云教学”教学模式中予以体现。而过多的知识点会降低教学目标碎片化的特性,导致“云教学”不能得以有效开展。
3.3 知识认知维度匹配不明确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知识维度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认知性知识,而知识点的认知维度可以深化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认知维度与知识维度的良好匹配能够通过合理的评估手段判定出学生对不同维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目前民办院校金融学科类“云教学”课程知识点认知维度与知识维度匹配都存在着忽略知识点碎片化特性的问题。比如“证券投资学”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点”:绝对估值法,就可以包含了运用以及分析两种知识点认知维度的设定。在常规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与条件允许“程序性知识点”可以进行涉及多个知识点认知维度设定,借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点不同认知维度的掌握。而“云教学”教学模式中对于知识点的认知维度设置则应遵循知识点碎片化原则进行,不应对认知维度进行跨维度设定。
4 “云教学”金融类课程知识点设置理论基础
基于上文提及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知识点梳理与选择、维度划分、认知维度匹配设定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实现,以此来建立“云教学”课程知识点建设的理论基础。
4.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选取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章节划分,而需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进行梳理与选定。基于金融学本科国家标准的具体要求,教师可在进行知识点梳理与选择时,依照国家标准单重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的方式对于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课程知识点予以划分与梳理。首先,知识目标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知识。其中,工具性知识主要指在完成相应知识点学习目标期间需要借助的外语与信息技术相关工具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指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而其它相关领域知识则主要涉及与金融学科相关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等知识。其次,能力目标指的是在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主要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最后,素质目标是在获取知识与学习能力之后,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教师可基于“云教学”模式的特性与特征,根据这三类培养目标设定对于知识点进行相关梳理,对于不适合通过“云教学”达成的目标知识点予以适当筛选。基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多数涉及素质目标的知识点无法有效通过“云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而能力目标当中的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表现也会受到“云教学”模式的特征受到影响。
4.2 知识点维度划分
在进行“云教学”知识点构建时,需要基于知识点碎片化的特性对知识点进行划分,以确认知识点所属类别维度。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具有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行为与行为碎片化等特点。因此在划分知识维度的同时,要注意参照知识维度的特性是否可以对应碎片化学习的特性。比如在金融学科类课程中,事实性知识主要涉及的是术语只是以及要素知识,因此在进行知识点碎片化时可以通过短视频、短文案的方式赋予学习者更加充分与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然而对于涉及程序性知识维度的知识点来说,涉及更加复杂的技能与方法。而在金融学科类的专业课程中,往往涉及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的知识维度是属于程序性知识维度的范畴,比如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涉及的应用、分析这类教学目标。因此,针对金融学科类专业课程中的此类知识点进行拆解,将程序性知识维度拆分成多个事实性知识维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知识点碎片化。
4.3 认知维度匹配
根据认知维度的特性,“云教学”的教学目标需要基于知识点认知维度进行设定。设定认知维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让学习目标的达成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也能够促使学生为了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提供了必要的认知过程。因此建构认知框架,明确认知维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认知活动当中。基于知识维度的划分,认知维度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六个维度。不同的认知维度都与知识点的保持与迁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就需要知识维度与认知维度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组合,促进知识点完成迁徙。前文提到,认知维度与知识维度的匹配应当依照“云教学”教学模式的特性予以开展。对于会涉及到多个认知维度的知识点,比如金融学科类专业课程中涉及的程序性知识维度可以匹配多个认知维度。因此,基于“云教学”碎片化的特征,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应当针对程序性知识维度对认知维度进行删减,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基于“云教学”的特性形成知识维度与认知维度的有效匹配。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当前“云教学”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金融学科类课程知识点框架本身的繁杂性特征通过对“云教学”知识点的知识维度、认知维度以及梳理原则进行了探析与研究,尝试对目前“云教学”金融学科类课程寻求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点设定理论基础。同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也会使得“云教学”模式出现更多崭新的形势与特点,也使得对知识点设定的困难程度悉数加大。因此“云教学”课程知识点设定研究在未来尚需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