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
2022-02-17王东
王 东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100037)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1]中西部县域高中教育水平的提升是我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注重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则是提高中西部县域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年9月,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是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2]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选课走班、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改革,[3]也都明确指向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2022年10月,笔者就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访谈了来自湖南、新疆、吉林、四川、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的多位县域高中班主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感受,教师们普遍反映高中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如果我不去监督,他们就不会去主动学”;“学生缺少探索的意识,都是等着老师给答案”;“现在的大学生入学后有诸多不适应,很大原因就是高中阶段没有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教师都是深耕高中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基于此,笔者拟依据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相关维度,对我国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考察和探讨,并提出若干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及测量维度的界定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至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现代学习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主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倡导教学过程的性质是“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4],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5]建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新旧知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其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把学习过程看作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6]现代学习理论则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主张教育教学实践应关注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7]
国内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提出了诸多见解。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即学生能对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包括如何确定目标,学习进度、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评价。[8]班杜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以及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9]还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10]
如何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学者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11]国内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12]。“想学”“会学”“坚持学”是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还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动机、制定目标、运用有效的策略组织学习、监管学习表现、自我察觉以及对自我学习能力持有积极的信念等。[13-15]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自主学习能力界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把控能力,它首先体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还体现在一系列的学习行动中,即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内容的预习、课程目标的了解,到主动进行学习总结、主动向老师请教、积极与同学讨论等。笔者将之梳理为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性等四个一级维度,每个一级维度下分别辅以3~4个指标为二级维度,以此对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量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依据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性等四个维度,笔者自编《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并面向新疆、甘肃、四川、吉林、内蒙古和湖南等中西部六省份的部分县域高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在线完成,共回收有效问卷1027份,运用SPSS 26.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来看,学生性别构成中女生多于男生;年级分布中高一占比最多,高三占比相对较少;学生成绩大致成正态分布,中等成绩的学生人数最多,前几名和下游学生人数相当,且都不足10.0%;以父亲学历程度表征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本水平,初中学历的父亲占比最多(31.1%),其次是高中学历的父亲比例(21.5%),小学及以下、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分别为15%左右,研究生学历最少,为1.2%。样本构成与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因此,本次调查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本次调查样本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n=1027)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1.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状况
由表2可知,在自主学习意识的3个指标上,选择“部分符合”的比例都是最多的,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是8.8%、34.8%和37.0%。在学习过程自主性的4个指标上,选择“完全不符合”的比例均未超过10%,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居中,相对而言选择“部分符合”的比例较高。在学习内容自主性的3个指标上,选择“部分符合”的比例都超过六成,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只有20%左右。在学习方法自主性的3个指标上,选择“部分符合”的比例也都超过六成,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是21.0%、17.5%和31.2%。总体而言,从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13个指标上看,被调查高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水平确实不容乐观,这与前述班主任的主诉是一致的。
表2 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标表现/%
此外,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对被调查高中学生在13个指标上的回答进行降维处理。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意识高是唯一一个超过半数的维度(51.9%),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分别是48.6%、31.1%和35.6%,都没有超过半数(表3)。这一结果说明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较高,但是自主学习的行为相对不足。也就是说,多数高中学生都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未出现同等程度的自主性。
表3 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水平/%
2.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特征
有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16]由表4可知,在自主学习意识上,55.4%的女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显著高于男生47.3%的比例(2=66.314,P<0.001);在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内容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自主性等方面男生与女生的差异不显著。从年级比较来看,在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内容自主性、学习方法自主性等指标上,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被调查学生只在自主学习意识高这一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即年级越高,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越高(2=34.827,P<0.001)。此外,调查还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个体特征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从学生家庭背景来看,以父亲最高文化程度作为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随着父亲文化程度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2=26.102,P<0.005);但是在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内容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自主性等方面,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基本一致。
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看,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高(2=38.024,P<0.001)、学习过程自主性高(2=55.039,P<0.001)、学习内容自主性高(2=44.483,P<0.001)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2=64.519,P<0.001)等评价指标上占比越高。
(二)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上学目的的明确性
既有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有明确的上学目的与其自身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17]本次调查设置了“我有心仪的大学”“我有心仪的大学专业”“我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三个问题,选择“完全符合”则意味着学生上学目的明确。结果显示(表5),在此三个问题上具有不同态度的学生,在表征自主学习自主能力的4个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表示“完全符合”“我有心仪的大学”这一观点的学生中,有61.8%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高(2=56.642,P<0.001),60.6%的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高(2=84.356,P<0.001),40.5%的学生学习内容自主性高(2=66.146,P<0.001),45.8%的学生学习方法自主性高(2=67.261,P<0.001),且显著高于选择“部分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学生比例。此外,在“我有心仪的大学专业”“我有明确的职业理想”等观点上,表示“完全符合”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选择“部分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学生比例。由此可见,学生上学目的越明确,自主学习能力高的比例越高。
表5 学生上学目的的明确程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2.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是否向学生传递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学校对自主学习的推崇?既有研究表明,学校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18]本次调查设置了“我们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考试很频繁”两个问题,前者考察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或引导(理念),后者考察学校在实践层面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结果显示(表6),“完全赞同”“我们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是最高的(60.5%)(2=48.410,P<0.001),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选择“部分赞同”和“不赞同”的学生比例。另一方面,在“学校考试很频繁”这一观点上,持“不赞同”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是最高的(58.0%)(2=20.837,P<0.001),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选择“部分赞同”和“完全赞同”的学生比例。由此可见,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更高;学校频繁组织考试,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6 学校对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3.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
教师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价值观念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在既有文献中,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他人。[19-20]本次调查设置了“老师留给我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多”“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两个问题,前者考察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引导,后者考察教师在实践层面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结果显示(表7),“完全赞同”“老师留给我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多”这一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是最高的(64.6%)(2=56.886,P<0.001),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选择“部分赞同”和“不赞同”的学生比例。另一方面,在“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这一观点上,持“不赞同”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是最高的(56.1%)(2=131.44,P<0.001),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选择“部分赞同”和“完全赞同”的学生比例。由此可见,教师越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占比越高;而教师为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可能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表7 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视程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4.家长对学生学业的介入程度
家庭教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学业的态度和预期是孩子学习行为的重要脚本。[21]本次调查设置了“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对我期望很高”两道问题,用来表征父母对孩子学业的介入程度。结果显示(表8),在自主学习意识高这一维度上,对“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成绩”(2=56.050,P<0.001)“父母对我期望很高”(2=96.450,P<0.001)这两个观点持肯定或否定的学生(即“完全赞同”或“不赞同”),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都超过了50%,持中间态度(“部分赞同”)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是最低的。这说明,父母对孩子学习介入程度高,会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介入程度低或者不介入,可能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后者也可能是因为孩子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而引发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度关注或焦虑。父母介入程度与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强度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表8 家长对学生学业介入程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另一方面,对“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对我期望很高”这两个观点持“完全赞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主性高方面的比例也高于持“部分赞同”“不赞同”两类学生。总体而言,家长对孩子学业的介入程度越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的比例越高。
5.同伴影响
相对父母而言,高中学生受同伴影响更大。同学是他们的重要参照群体,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均受到周围同学的重要影响。[22]“我周围的大部分同学学习主动性高”揭示的是学生对同伴行为的感受或判断。结果显示(表9),“完全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显著高于“部分赞同”和“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比例(2=45.338,P<0.001)。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方面,“完全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比例也显著高于“部分赞同”和“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比例。相对而言,“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其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的比例都是最低的。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行为上存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同伴的自主学习状况构成学生行为的生态环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照标准。
表9 同伴影响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6.学校归属感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青少年发展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对青少年的短期和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3-24]学校归属感体现了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认同,这种认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次调查设置了“我喜欢我的学校”和“我喜欢学校的老师”两个问题,用以衡量学生对学校的归属和认同。结果显示(表10),“完全赞同”这两个观点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持“部分赞同”和“不赞同”观点学生的比例(2=44.446,2=76.284,P<0.001)。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性高方面,“完全赞同”这两个观点的学生比例也显著高于“部分赞同”和“不赞同”的学生比例。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归属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也呈正相关。
表10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交叉分析/%
四、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上述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揭示了中西部县域高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的群体差异。总体而言,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对于将来报考的大学、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理想越明确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所在学校越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教师、父母、同伴是影响高中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鼓励或引导、父母的积极参与以及同伴自主学习行为等都与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学校归属感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也相关,对学校归属感越强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学校和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就教育实践本身而言,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总是强调按照某个目标和某种模式来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学生,但对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一直缺乏应有的重视,[25]中西部县域高中更是如此。中西部县域高中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升学压力,更容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而将重点放在围绕应试教育目标形成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中西部县域高中和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不应以学习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二)加强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中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我国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其对高校的选择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明确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职业目标。但“高质量生涯教育师资短缺”是各地各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在中西部地区和县域高中尤为明显。[26]2022年9月,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提出要“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在选科选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27]因此,对于中西部县域高中来说,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应以促进学生明确当下的学习目的、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为重要目标;引导他们提高自主规划未来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将自身学习与未来大学教育、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以及职业理想建立联系。
(三)建设重视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营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高中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中西部县域高中学校应进一步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生态环境,班级中的班风学风、周围同学的学习方式、同桌或同伴的学习习惯可以营造出影响学生发展的微观环境。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推崇自主学习的班级文化,积极引导班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四)增强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
研究显示,对学校的归属感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归属是人们希望与他人产生联系、关注他人和被他人关注的心理需求;归属感越强的人越希望与所归属的群体或机构建立联系;此外,归属感越强的人,在群体或机构中自信心越强。因此,中西部县域高中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强化特色发展,加强办学理念宣传,以增强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使得学生能主动、准确地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进而提高其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和方式对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关注孩子的学校表现、对孩子抱有较高预期的父母,会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家庭教育指导在我国方兴未艾,各地区各学校都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强化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中西部县域的很多家庭由于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因此中西部县域高中更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升父母对自身教育责任的重视,提高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此外,为了提高父母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发挥父母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的作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结合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预期及其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