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心理问题相关性及影响探讨

2022-02-17范美英周明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倦怠感医务职业倦怠

范美英 周明英

职业倦怠主要是描述以人作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中的个体由于过于长久的工作时间,高负荷、高强度工作量导致个人形成一系列负性症状,包括长期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下降、身体疲劳等表现,并且多发生于助人服务行业,尤其是医疗行业,因其工作量大、较重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的高风险,导致医务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1-2]。医护工作人员和其他岗位工作者不一样,在有较大工作量以及较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还伴有超负荷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生活习惯,并且儿科疑难杂症也较多,特别是针对病患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等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而导致了医护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状况。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武夷山市立医院儿科45名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改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武夷山市立医院儿科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45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护士32名,医生13名;男性12名,女性33名;年龄23~52岁,平均(36.89±5.12)岁;工龄1~28年,平均(10.37±3.28)年;专科有15名,本科有30名;初级职称22名,中级职称18名,高级职称5名。

纳入标准:(1)所有医护人员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2)均是儿科医护人员并持有执业证书。(3)在儿科工作时间≥1年。排除标准:(1)在进行调查期间不在岗人员。(2)存在有重大疾病或者有精神疾病史。(3)不愿意配合问卷调查以及中途退出或者离职者。

1.2 方法

(1)采用一般情况以及自我状况评价调查问卷表对45名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专业类别、职称、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薪资水平、婚姻状态、家庭关系等进行调查。(2)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在1975年编制,共计项目90个10大类,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所有项目都使用5级评分制:无、轻、中度、较重、重度。对比全国常模结果(中国正常人,n=1 388)[3],所得总分高于160分,阳性项目数多于43项,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出现3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考虑阳性,做进一步检查。(3)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4-5]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情绪耗竭(7个条目)、去人性化(3个条目)、个人成就感(7个条目),所有条目均以0~6分评分“,0”不符合“、6”非常符合。并且根据职业倦怠评分每个维度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所得分数越高说明职业倦怠越强;(4)质量控制,抽取5名医护人员(3名医生、2名护士)经过专业培训后组成调查团队,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并指导科室医护人员填写好问卷表,以匿名方式填写,1周时间收回所有调查表,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记录并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临床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通过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职业倦怠水平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进行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结果分析

45名儿科医护人员的MBI-HSS评分为32~83分,平均(62.91±6.18)分,情绪耗竭以及个人成就感多表现为中度职业倦怠感,而去人性化则多为轻度职业倦怠感;同时此次研究对象的情绪耗竭分为(22.95±6.20)分,去人性化维度分为(5.75±1.16)分,个人成就感分为(33.18±7.62)分,并且医生与护士的去人性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耗竭以及个人成就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表2 医生与护士MBI-HSS评分对比(分, ±s)

表2 医生与护士MBI-HSS评分对比(分, ±s)

2.2 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与全国常模结果相比,本次研究医护人员的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均分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续)

表3 分析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 ±s)

表3 分析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 ±s)

2.3 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职业倦怠量表的情绪耗竭与症状自评量表中除去人际关系敏感以外的其他项目均呈正相关性;去人性化的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均呈正相关性;个人成就感却与症状自评量表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以外的其余项目均呈负相关性。见表4。

表4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关性分析(n=45)

3 讨论

医护人员属于较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并且当下我国的经济以及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临床高标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高要求,无限增大了其工作压力,导致工作状态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明显,形成职业倦怠以及负性心理[6]。目前,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心理健康已受到医疗卫生系统的高度关注,并且严重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破坏医疗队伍的稳定,更对日后健康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7]。

职业倦怠亦称为身心过度消耗综合征,已成为了医护人员的“高发病”,如今就这一原因导致离职的医护人员现象已较为普遍,且我国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约为60%。该概念是在1974年由美国的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的,经过修改订正后较常应用的是马斯洛理论模型,包括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8-9]。其实几乎所有职业均有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工作者自身以及服务对象和所在机构均是不利的,并且也得到了证实,主要改变的就是个体工作态度、身心健康、工作产出等多方面[10]。针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工具量表是MBI系列,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有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教育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ors survey,MBI-ES)、服务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对于研究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多是选择MBI-HSS版本量表,因为更贴合实际,并且职业倦怠可以使职业人群的心理障碍风险发生率增高,但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后能减少心理疾病[11]。临床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倦怠与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相关研究[12-13]报道较多,均说明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受心理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中,45名医护人员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以及心理问题,情绪耗竭以及个人成就感多表现为中度职业倦怠感,而去人性化则是多为轻度职业倦怠感,并且医生与护士的去人性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耗竭以及个人成就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全国常模结果相比,本次研究医护人员的SCL-90量表包括9个项目以及总均分都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均与SCL-90呈密切相关性,并且个体职业的职业倦怠水平越明显,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大。陶桂云等[14]对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感降低,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予以针对性的职业倦怠改善,主要是积极改善其负性情绪,首先为医务工作者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发展的温馨氛围;其次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积极改善消极状态注重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医务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培养,最后为医务工作者尽量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进行明确,体现其贡献意义,避免工作年限较久的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情况[15]。本研究结果明确表明了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其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具有密切相关性,积极乐观的心态可有效降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对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两者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即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其职业倦怠情况也会更严重,因此,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后可较大程度的缓解其职业倦怠状况。

猜你喜欢

倦怠感医务职业倦怠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