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探析

2022-02-17兰海奎

技术与市场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部门评价

兰海奎

(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0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末,我国工商局注册在案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共有36.4 万户,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的 98%,其中,国营中小企业仅占14.8%。显然,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内部控制作为中小民营企业防范风险的有力保障,能够帮助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赛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愈发凸显,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情况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内控制度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这反映了企业治理层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低下,极有可能对股东和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1 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囿于本身体量等原因,内部控制制度和系统普遍存在缺位和不完善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具有管理的意义,是企业的根本制度之一,是保障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倚仗。特别是对于中小民营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可能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的劣势,内部控制能够极大地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风险防御能力,维护股东及社会公众利益,最终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具有发展的意义。中小民营企业未来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根本。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不可或缺的防范风险的“报警器”,能够在中小企业制定和运行扩张战略时,及时地反馈风险信息,提示经营管理的漏洞,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调整和改进的依据。对于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备的小规模单位,有效的内部控制显得更为重要,能够在企业转型升级时为企业保驾护航,避免或降低管理与运营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帮助企业平稳壮大生产经营的规模。

2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2.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至今未建立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设立内部控制部门的单位并不鲜见。或出于成本考虑,或出于必要性考虑,中小企业缺乏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某些企业即使设置了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流于形式,开展控制活动的频率相比大型企业有明显的差距。此外,不相容职务没有适当分离的情形较为普遍,中小企业由于职工人数规模较少,极易产生关键岗位权利过于集中的情形,这导致了企业没有办法有效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活动,造成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管理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和部门的重现。即使已建立了内部控制机构或者部门,但是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部门地位低下,沦为单位中的“边缘部门”。具体表现为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存在感低、参与度低、执行内部控制活动难度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在进行控制活动时会遇到其他部门的阻挠,而很多内部控制部门没有很好的权限突破这些情况,有些阻力甚至来自于管理层。另外就是某些企业设置内控部门仅仅是为了“有胜于无“,甚至成为企业财会部门人员的“混日子”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部门的效果可见一斑。

2.3 成本限制

由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各单位组建内部控制架构、进行内部控制活动需要耗费相应的资源。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费用较为敏感,企业管理者常常在权衡实施内部控制带来的潜在收益与成本后,削减内部控制支出,限制内部控制活动,裁撤内部控制人员和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囿于成本核算水平限制,大多数并不能准确地估算出设计和执行一项控制带来的预期收益,特别是非直接收益是否能弥补其所耗费的成本。企业管理者更多的仅是考虑减少成本带来的直接利益,即选择放弃整项控制,包括核心的关键控制项目和基本控制流程。

2.4 内部控制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出现了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水平滞后的情况。有些单位急于搭起内控“班子”,热衷于培训讲座,但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内控人员素质的作用。内控人员素质较低,进入企业控制系统任职后不能胜任相应工作。此外,由于中小企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严谨的情形,相当一部分不具备从业水平、靠人情关系混进内控部门的人员居于内控岗位上,这些“关系户”常常只凭领导或老板意志办事,对法律、准则和制度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了解。

2.5 内部控制独立性普遍较低

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和专业人员工作独立性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是由部门隶属关系和经费及薪酬发放设置而导致。内部控制部门基本上隶属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领导,在进行一些控制活动时,会出现审查所隶属领导开展的工作的情况,极容易陷入一种“自家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部门经费和专业人员薪资受关联领导人的影响较大,部分内控人员无视规章纪律,出于个人或部门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表现为讨好领导,在控制程序上弄虚作假,进而导致内部控制评价失真、内部审计报表作假等结果。此外,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体量及职工人数的限制,极容易出现组织结构权责不分、数项职务一人挑、不相容职务分离缺失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缺乏相互制衡、监督、绩效评估、约束和激励机制,进而使得内部控制部门和机制名存实亡。

2.6 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与监督,是企业判断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保证程度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手段便是内部审计。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和维护缺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进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硬件条件并不具备;另一方面,我国于2018年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消了原有的单位应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规定,国有企业之外的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中小民营企业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督的积极性。

3 中小民营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

3.1 建立精简有力的“高性价比”内部控制系统

中小民营企业要充分考虑成本限制条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人员精简、系统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有“硬件条件”,即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制定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具体处理措施和应急处理机制等。中小民营企业要参照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完善的大型企业,确定好恰当的关键控制点,设置高效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并独立严谨地贯彻执行,确保实现控制目标。

与硬件条件同样重要的是,中小企业需要重点考虑内部控制系统与活动的成本。由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企业能投入控制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控制活动的布置首先要确保最终控制目标的实现,这也必然会导致控制活动难以兼顾所有方面。基于这种情况,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内部控制活动时必须要结合单位实际量力而行,控制流程和内容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符合成本效益的范围内开展并改进。

3.2 提高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中小民营企业控股人和企业管理层应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中小企业自上而下,要切实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与运行舍得付出成本,不应以规模和体量的原因大量裁撤或者削减控制活动的支出,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推动内部控制理念自上而下,深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

此外,强化风险评估管理意识也尤为重要。企业内部控制力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大量的、财报难以反映的隐性收益,管理层要面向全单位宣传和强调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与内部控制体系一道共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3 健全内部监督评价体系

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层要结合企业体量,专门建立对内部控制进行效果评价的部门或小组,并在内部控制体系运转过程中,对相关控制活动不定时地、随机地进行评估测试,查找控制工作执行错位和运行偏差的情况。对于查出的问题与缺陷,要设立畅通的上报渠道,及时准确地向高层管理者汇报,使高管能够迅速地掌握被评价单元的情况,并据此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作出调整。在查出问题后,监督评价小组也应该根据问题及时地调整下一步的评价工作。此外,为了提升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相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中小企业应将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与评价效果的情况纳入职工薪资或奖金考核评价体系中,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与不达标约谈,以此来达到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增强内控执行力的目的。

3.4 提高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执业水平

开展持续的职业道德指导和务实的专业培训活动。在职业道德方面,不间断、定期地进行职业道德指导和宣讲教育,增强内部控制相关员工的自律性,促使员工牢记并贯彻执行各项职业道德相关的规定和法律条款。在专业业务培训方面,持续开展与企业实际契合的专业培训教育,杜绝流于形式的“鸡汤式”讲座。其中,要特别重视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的内控员工的继续培训与教导,以此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工作能力,减少在运行内部控制活动时错误的发生概率。

调任或剔除与企业管理者有不当关系的内控人员,保证内部控制队伍在人事方面的专业性与独立性。中小民营企业中,管理者亲属或其他关系密切者在企业任职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类人员如果就职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无疑会给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及独立性带来潜在的风险。中小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在高管的支持下,进行内部控制部门或小组的人事优化调整工作,以此推动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4 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经营和成长的潜力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力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对企业未来的健康运行,也显现出了极大的影响力。总的来说,内部控制水平的优化是一场持久战,中小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提升专业员工执业水平,为将来向大型企业转变,持续提升企业价值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积攒宝贵的管理财富。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部门评价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