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学视域下的我国公共领域探究

2022-02-17◎袁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性学者

◎袁 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000)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理论做出了诸多研究,著名作品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该著作中对公共领域进行了概念化的论述,从此以后,公共领域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出现在社会上。

随着公共领域的不断发展,20世纪我国传播学者将研究转移到该领域中,对于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等诸多学科而言,公共领域成为一项重要概念[1]。同时,传播学界也将注意力转移到该学术概念中,邵培仁等人通过对其公共领域的分析,从中获得重要的理论价值。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具备理想性特征,广大学者对这种理念存在诸多质疑。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新闻传播学视域下我国公共领域的情况,希望为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一、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

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明确为以多方面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包括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等,而且所有民众可在该空间内探讨自身重视的问题。整体而言,公共领域即是人们生活的领域,该领域通过聚集人群,使得人们在理性辩论的同时,针对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民主活动[2]。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包含诸多领域,即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等,也就是说,人们在这些领域中探讨的问题均属于公共领域。该理论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其一,舆论的公共性较强;其二,成员重点包含两种精神,即批判和独立,所以在交流期间必须要理性处理;其三,在公共领域当中,每个成员间并无较大的差别,比如身份、阶级等,只会更加平等地探讨公共话题。

二、新闻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意义

(一)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社会化,个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合格的社会成员通常要通过社会化培训得以实现。对于政治社会化而言,通常指获得政治知识与能力主要通过人来完成,当人处于一定的政治关系中时,结合政治实践以及政治生活而获得政治能力,使得自我的政治思想以及心理得到改变的过程[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较多,而新闻媒体作为重要途径之一,要想拥有政治文化领导权就必须要掌握新闻媒体。对于政治社会化而言,载体通常为传媒,建立信息意见交流平台以及公共领域,从中构建较为全面的政治人格。

(二)意见整合的平台

民主政治也称为民意政治,其实质是建立在舆论的基础上,但民意进行集中和协调时,需要根据民意政治来完成,社会讨论过程中可以形成高质量且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舆论意见,赋予公共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公众其此过程中发表自身的见解,长期处于这种形式下,可以将分散式的个人意见集合到一起,然后形成整合且一致的主张。虽然,公众这个集合体不具备固定性,但其所代表的意见具有相似性,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可以促使这些意见和舆论完成互动。

三、公共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

(一)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梳理与批判

公民社会、工具理性、资产者等概念是公共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哈贝马斯的经典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2000年前逐步涌入到研究人员的视野中,在此过程中,哈贝马斯提到的公共领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诸多争议,其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才是公共领域的核心所在,不仅仅是处于良好的公共空间,更是自主性较强的市民社会,也就是说,哈贝马斯自身所设想的公共空间并未受到更多人士的认可,所以国内学者在将其应用在国内环境中时十分谨慎。迄今为止,国家的形成与社会之间并不是对立状态,特别是在国内市场经济前期,虽然国家和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能肯定公共领域在现代国家会出现更好的局面[4]。因此,其在第二版序言中提到:“人们在了解公共领域结构转型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国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对社会的理论视角进行考察。”而学者们更多的是以变动的观点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了解,由此公共领域的概念不仅更加全面化,同时其在中国语境下去谈论公共领域的存在与建构的路径也具有了可行性,传媒在研究过程中,此概念不但为其提供了批判维度,而且也为其提供了理论视阈。基于以上所说,此概念在引入之初会出现类似的学术探讨也不足为奇。

(二)传媒的公共性以及公私领域的边界问题

私人领域和传媒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就公共领域的理论概念来说,公共性是其核心所在,哈贝马斯表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未必是真实的”,随着这句话的提出,诸多学者均发表了自身言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部分学者认为,哈贝马斯不仅仅低估了大众的批判能力,而且也藐视了媒介的抵抗能力。国内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公共性应涵盖两种含义,即实然和应然,从理论层面来说,公共性表示传媒实践的应然规范,通过体制和实践的结合,使得传媒公共性的实然存在有效构成,现阶段国内媒介欲建构传媒公共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两者间产生的矛盾。中国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是不同大众传媒公共性的建构、实现路径和矫正问题,这里提到的媒介在包含传统媒体中电视报纸的公共性构建与反思的同时,也包含了网络公共领域中各类软件,比如微信、微博、论坛等等。公共性概念还包含其他语境,公共领域中探讨的问题原本就是对大众开放的,但近年来社交网络飞速发展,使得粉丝数量不断增加,私人议题受到公共的冲击,甚至占用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在此情况下,此类研究的重点内容应放在公私领域的边界问题上。

(三)网络舆论的产生、表达与规制问题

公共领域为社会群众提供了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经过种种讨论后,自然就形成了舆论,舆论也属于公共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领域的舆论平台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于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而言,其结构可以再一次发生改变。与传统的公共空间相比,由于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成为自由交往空间相对更加容易,但其传播速度较快,加之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和传统公共领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公共领域这一课题而言,需要对网络公共领域的舆论产生以及表达进行深入了解[5]。全民也能参与到公共表达中,所以对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舆论加以规范,不仅关系到国家稳定,也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广大群众对形态安全的认识程度。

(四)政治传播与协商民主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主要以公共领域的考察为主,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在各类公共领域中得到和权力机构的沟通机会。互联网时代,文化、制度、市场以及技术等都会对民主带来一定影响,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和公开性,为网络民主提供发展空间。民主和意识形态存在密切的关系,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保证意识形态中最大的民主,以及如何使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风险最小化。

(五)各类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治理

学者在不断研究中,希望建立一个自由讨论的公众领域,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有益尝试。总体而言,我国学者正在通过某种方式,将公共领域理论和传统大众媒体结合,例如民生新闻《1860 新闻眼》、电视综艺节目《金牌调解》以及访谈节目《一虎一席谈》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公共领域又和互联网平台融合,例如论坛、微博以及微信等,学者们对虚拟公共领域实现的可能不断衡量和探索[6]。伴随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学者将目光集中到公共领域失范行为上,对其中的治理问题、隐私问题以及话语权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考虑。

(六)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

国内学者充分认识到公共领域理论资源后才展开了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公共事件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昌“象湖事件”、番禺“反垃圾焚烧”维权事件、“方舟子韩寒之争”“华南虎事件”等影响力较大的公共事件上。研究这些具体的公共事件时,主要从特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角度出发,然后提出这类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

四、新闻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关键点

(一)媒介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媒介梯子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会受到媒介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塑造社会,同时在社会塑造过程中起到了保障作用。构建新闻媒体和公共领域时,需要重点考虑社会生态是否得到完善,同时需要推动政治改革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科学化的决策夯实基础[7]。公共领域无法消除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联,但国家和社会两者所表达的意见可以作为一种交流通道,从而为公众提供充分的话语权,这样能促使两者的观点实现统一。

(二)媒介体制

通常情况下,不能只通过社会道德力量赋予媒体相应的责任,从某种意义而言,需要法律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法律的约束维护媒体发展的秩序,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能保障媒体所构建的公共领域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从而推动产权和产业的发展,并提高传媒市场的竞争力,让国内媒体充分意识到只有处于便利且自由的平台中,才能稳固自身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地位[8]。总而言之,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完善合理的政治参与载体,此过程中,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参与机制,让公民参与其中。处于特定时空环境中,大部分情况下,新闻媒体不仅可以赋予机构地位,同时也能为其提供充足的保障,例如价格听证会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经过多番论辩后也不会出现大的改变,不是按照原本的价格,就是稍微做了调整,但对于相关决策机构而言,其本身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妥协,最终也能获得良好的声誉,通过这种形式的媒介事件,仅仅为公众领域提供了亮相的机会。因此,建立公共领域传播效果评估方式时,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保证公共领域实质作用的发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

五、结语

就现阶段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新闻传播领域对于该理论进行了报道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内容包括批判与梳理公共领域概念,考察传媒公共性以及公私领域方面的相关问题,构建以及治理各类公共领域的问题等。结合上述内容可知,在进行公共领域理论工具探讨的过程中,通常会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将其发展以及发生作为主要探讨内容。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属于西方概念且偏于理想化,如果该概念不经修饰直接使用的话效果有待考量,所以众多学者对单一范式在国内研究中的弊端提出了质疑。本次研究内容主要为新闻传播视域下我国公共领域,首先阐述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以及新闻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梳理与批判、传媒的公共性以及公私领域的边界问题、网络舆论的产生、表达与规制问题、政治传播与协商民主、各类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治理问题以及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等,最后阐述了新闻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媒介生态环境以及媒介体制等。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公共性学者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学者介绍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