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做好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思考

2022-02-17◎陆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学报工匠

◎陆 遐

(昌吉学院学报编辑部,新疆 昌吉 83110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工匠精神”融入到编辑工作中是为了创作出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获取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高校学报编辑需要和工匠一样对自己创作的期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最新的政策需求,把握时代趋势、引领社会前沿,对稿件进行去伪存真、锤炼语言,降低错误率,推出最优质卓越的校园期刊,提升高校知名度。

一、高校学报编辑与“工匠精神”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工匠精神”不仅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同时还包括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与编辑的素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此可以从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契合度展开探讨。首先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编辑工作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新思想,了解国家最新方针和政策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做好编辑工作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在编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编辑“匠人”的优秀代表。例如,陆费逵、胡愈之等出版名家都是因为爱岗敬业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爱岗与敬业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爱岗是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延伸,皆是在工作过程中要干一行爱一行,并且要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编辑“匠人”的优秀代表中有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辞辛苦,甘愿付出,这充分体现出在平凡岗位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职业精神。其次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编辑工作者要想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就必须要具备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这是作为编辑最基本的要求。编辑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精雕细琢,对每个用词和每个句子的表达形式进行反复推敲和琢磨,力求所创作品更加优质完美,这些都与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高度契合[1]。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把好文字关、知识关,更要把好政治关,无论是在编辑环节、策划环节还是审核环节及出版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有序开展,保证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体现出规范性、科学性、完善性。可以说,编辑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工作的品质就是“工匠精神”在编辑工作中的真实体现。最后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而作为编辑工作人员更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对工作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从传统的出版时代到现在的数字出版时代,都是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取得的优异成果,编辑作为传播时代文化、引领社会思想的带头人,必须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同时还要树立与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才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繁荣昌盛。

二、高校学报编辑当前的工作现状

(一)学报编辑的文化理念转变较慢,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学报为了提升自身期刊的质量专门聘请专家进行审稿,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稿件的质量,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但是高校学报编辑在其他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稿件的编辑、初审、终审等方面。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文化理念等都能够对稿件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高校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当前部分高校的学报编辑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选择稿件和录用稿件的过程中对于作者的出身、背景较为看重,例如,作者的社会地位、职位、职称等等,这些侧重面与文章质量断定原则根本没有太大的关联[2]。二是一些高校的学报编辑没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认识有误,为了顺利完成工作,或是完成其他任务,经常存在很多关系稿。甚至有的学报编辑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以出卖学报版面的方式从中谋取利润,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同时也破坏了学术氛围,对于我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理念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转变,所以社会文化理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更新,但是多数高校学报编辑仍然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依然沿用落后的文化发展理念,以至于所创文章无法与时俱进,不仅缺乏创新,同时也缺乏时代感,更不能体现出当前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高校学报编辑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学报之间协作能力较差,分割现象严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模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朝着数字化模式发展,而且大部分的高校都购买了线上编辑管理软件,并建立了网络投稿系统,这一系列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报编辑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与社会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社会文化发展。但是高校的学报编辑工作模式却没有紧随发展需求而进行改进和优化,一方面存在部分学报编辑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对于文件编辑、格式转换、数据检索等方面的操作能力不足,在电子稿件处理方面不是很得心应手等,这就造成了工作效率下降、电子稿件流失等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学报编辑之间的协作能力较差,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分割现象严重,呈现出各自发展的趋势,以至于无法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学报,也无法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稿件,更不能体现出“工匠精神”在学报编辑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报期刊的发展。相关部门不重视对编辑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提升,个别期刊编辑的业务学习沟通和交流缺乏,没有学习交流机会,对于新思想和新观念以及一些新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殊不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开拓眼界,才能了解当前最新的前沿动态,如同科研人员一般只有具有具备工匠精神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未营造良好的编辑工作环境

当前高校关于编辑工作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对教学和科研发展重视度较高,而对学报编辑相对来说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也较少,因此,高校学报环境工作相对较差。一方面,学报编辑工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对于“工匠精神”的贯彻落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需要相关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下,学报编辑缺乏价值感,影响了编辑工作的积极性,进而造成学报质量难以提升。“工匠精神”下,对高校学报编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改善编辑工作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学报编辑工作纠结无法得到保障,“工匠精神”也难以进行落实。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做好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主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学报编辑工作肩负着传播文化、引领思想的重要使命,因此,强化学报编辑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对于促进高校学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针对当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道德素质下降等问题,需要从“工匠精神”视域下加强对编辑主体思想认识方面的提升,以此来提升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质量。

(一)树立“工匠精神”,提升学报编辑主体的职业道德水平

高校学报编辑是进行文化、科研等前沿科学创新的重要传播者,对于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所以高校学报编辑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要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做好学报的选题、策划、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强化学报编辑的“工匠精神”,提升编辑主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是强化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术素养[3]。编辑是传播文化知识、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因此,应当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将此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在选择稿件的时候也要秉承质量优先的原则,杜绝关系稿件和人情稿件等劣质稿件影响期刊质量。同时要不断深化“工匠精神”,提升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素养,在工作中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来严格对待每一项工作。二是学报编辑需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工匠精神”在编辑工作中的生动再现。作为学报编辑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提升自身的敏感度,准确抓住时代发展脉搏,发现新的观点和理论,推出新的学术刊物。

(二)增强学报间协作,共同把握“工匠精神”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以及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并不是单靠几个高质量的学报稿件来决定的,而是要大部分高校学报编辑的共同努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能力为标准。每个学报编辑不仅要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还要加强学报之间的协同合作,创作出具有社会价值,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学报,杜绝出现抄袭、代写现象,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独立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报编辑具备践行“工匠精神”的理念,以及协调合作的理念,并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处。在实际开展学报编辑工作的过程中,收到稿件之后要首先确定稿件质量,而在后期的审核过程中还要加强初审、复审、终审之间的良好配合,这样可以提升稿件审核的工作效率,最终选择出高质量的稿件,对于提升学报质量具有重要帮助。由此可见,学报编辑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应该一丝不苟、严谨对待,力求精益求精,并充分发挥协同合作精神在编辑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4]。只有具备协同合作精神的编辑团队才能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另外,高校学报编辑在践行“工匠精神”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报之间的协同,保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个环节中的编辑都能够落实并践行“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创造出更加优质的稿件,成为引领文化潮流、坚定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此外,学报编辑还要提升自身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5]。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编辑工作正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为了能够保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新技术,熟练应用各种网络编辑软件,以此提升学报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三)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优化编辑工作环境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愉悦身心,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由于目前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这里指的是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工作环境并不是太优越),因此,在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的时候也成为了影响因素之一[6]。而好的机制和制度可以为好的理念的确定提供保障,同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高校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优化编辑工作环境,为保障高校学报编辑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了读者和作者的文化权益。首先,要建立“工匠精神”全面落实到编辑工作中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报编辑在“工匠精神”视域下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高校应该为学报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保证学报编辑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应该将有助于发表学术性强、思想性高的优质稿件为准则,对编辑工作机制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完善,从而确保学报编辑具有正确的工作目标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明确化的工作流程。最后,要对编辑奖惩机制、对外学术文化交流机制、创新机制、晋升机制等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确保编辑可以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让编辑在工作中感到荣誉感和成就感,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福利待遇和地位,全面提升学报编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营造出更具开放性、系统性和愉悦性的良好工作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得到践行和落实对于提升学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高校学报编辑要想能够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积极传播新的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具备“工匠精神”,并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创作出更具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优质作品。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学报工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致敬学报40年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