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2-02-17吴春贤叶天燕
吴春贤,叶天燕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南通 226200)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肝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疾病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被证实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可作为肝癌的首选治疗[1]。传统TACE 以碘化油为载体,其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乳化后构成栓塞剂,可阻断肝细胞癌的动脉血供,并局部释放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杀灭目的。但传统TACE 存在全身毒副作用大、远期栓塞效果欠佳等缺点[2]。近年来,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作为新型栓塞性材料,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可物理吸附带正电荷的抗肿瘤药物,栓塞肿瘤血管后缓慢释放化疗药物,达到持续缺血、延长给药时间、降低外周血药浓度的目的,可减少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载药微球TACE(drug loaded microspheres TACE,D-TACE)已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3]。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行国产CalliSpheres DTACE 治疗的肝癌患者59 例,总体效果良好。现将相关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总结如下,以期为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回顾总结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CalliSpheres D-TACE 治疗的59 例肝癌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59 例患者中,男性36 例,女性23 例,年龄为38~79 岁,肿瘤分期:Ⅲ期患者41 例、Ⅳ期患者18 例。患者均采用国产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江苏恒瑞,直径100~300 μm)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先将5%葡萄糖注射液3 mL+40 mg 吡柔比星(肠癌肝转移者用伊立替康120 mg)+CalliSphere 载药微球1 瓶混合均匀,抽取约1/3~2/3 瓶的微球混悬液缓慢注入达栓塞终点,若注入目标剂量后仍未达栓塞终点,则额外注入空白微球;之后行肝动脉造影,确保病灶肿瘤染色全部消失。术后予保肝、支持、止吐等对症处理3~5 d。经治疗后,患者均病情稳定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护理与宣教术前,护士常规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以便与术后对比,协助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给予腹股沟处皮肤准备;术前晚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的作用与优势、D-TACE 治疗的过程与目的、预期费用和效果等,并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术后观察重点,以提前发现问题、及早干预[4]。
2.1.2 疼痛护理护士术前对患者进行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并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对存在慢性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预防性镇痛[5]。
2.1.3 心理护理初次行D-TACE 治疗的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消极等心理问题。护士在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宣教及心理疏导,让其对治疗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缓解不良情绪;并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2.2 术后常规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 h 内每0.5 h 测量1 次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如无异常改为1次/h,共监测6 h[6]。部分患者可因栓塞术出现肝区缺氧、疼痛,胆道血管丛迷走神经受刺激致血压偏低、心率较慢等,应加强观察直至生命体征平稳。
2.2.2 股动脉压迫及肢体制动术后腹股沟穿刺点压迫及术侧肢体制动可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术后6 h后可视具体情况解除压迫[7]。术后保持患者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 h。其间,注意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颜色、感觉、温度,每隔2 h对穿刺侧小腿及足部进行按摩[8],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嘱其不得直立和坐起。术后24 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
2.2.3 穿刺点护理穿刺点压迫期间,指导患者勿频繁更换体位,以防压迫位置不准确,造成穿刺点渗血、血肿;如更换体位、咳嗽、打喷嚏、出现恶心呕吐时,应用手按压穿刺处,以防局部压力改变导致出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出现渗血,应通知医师重新加压包扎。极个别患者穿刺部位可出现血肿,应记录发生时间、标记范围,触摸软硬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报告医师,做到班班交接,并严密观察转归情况[9]。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部位的受力面积、松紧度,防止局部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压迫期间,需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压迫解除后,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并嘱患者勿用手触摸,保持局部清洁。
2.2.4 心理及社会支持D-TACE 手术虽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继续坚持后续治疗。护士要引导患者及时调节负面情绪,主动表达不适、提出疑问,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复查,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需鼓励患者家属积极正向引导患者,给予其关心和支持,避免治疗期间出现厌烦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3.1 肝区疼痛栓塞术后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栓塞致脏器或瘤体周围组织缺血、瘤体过大致包膜紧张、肿瘤细胞坏死致器官肿胀或释放炎性介质、患者紧张恐惧等。术后每2 h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对主诉腹胀、腹痛的患者,仔细询问其疼痛感受,观察腹胀、腹痛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若患者疼痛评分为1~3 分,采用按摩、热敷等非药物止痛措施,并通过听轻音乐、寻找轻松话题聊天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若疼痛评分≥4 分,在遵医嘱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同时,给予患者陪伴与支持,舒缓其紧张、恐惧心理[10]。护士需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做好用药后评估。一般选择用药后药物作用最大时(通常口服用药后1~2 h、静脉注射后5~15 min)评估镇痛效果。
2.3.2 发热栓塞治疗可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进而产生体内毒素吸收引起发热。患者接受D-TACE 治疗后,常于术后1~2 d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39℃。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发热是个体对介入治疗应答的体现,一般会在3~5 d内有所缓解。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温度及湿度适宜,指导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监测体温变化。若患者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38.5℃,需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同时注意补液治疗[11]。此外,护士应协助发热患者保持皮肤干燥和口腔清洁。对持续高热不退伴寒战者,应行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等检查,警惕肝脓肿、胆汁瘤等发生,必要时遵医嘱予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2.3.3 恶心呕吐指导患者术前6 h禁食固体食物,术后由温热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围手术期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如患者术后呕吐剧烈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颜色,并协助使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严重呕吐者需暂时禁食,并遵医嘱用药,以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紊乱。
2.3.4 便秘患者术后因发热、恶心呕吐等,可出现食欲降低、进食少,加之术后乏力、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肝脏水肿挤压致胃肠蠕动慢等因素,均可引起便秘。术后,护士需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有便意时及时排便,必要时指导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如患者术后无相关禁忌,应鼓励并协助其尽早下床活动,并注意预防跌倒。
2.3.5 其他①肝功能受损。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小便的颜色,协助监测肝功能酶学指标,必要时遵医嘱予护肝治疗。②溶瘤综合征。溶瘤综合征是因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崩解,肿瘤细胞内容物及其代谢产物快速释放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可引起患者电解质及代谢严重紊乱,继发肾脏、心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12]。肝癌并发溶瘤综合征较为罕见。但如肝癌病灶较大、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栓塞剂直径偏小、栓塞过度、术后大量肿瘤细胞坏死等情况,均可能引起栓塞术后溶瘤综合征的发生[12]。如患者术后1~3 d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且伴有电解质异常等,或术后7~10 d 伤口持续渗血、皮肤出现瘀斑等情况,应警惕溶瘤综合征的发生。本组59例患者均未发生。
3 小结
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创伤小、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但该项治疗价格较贵、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如因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不到位导致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甚至死亡,将严重影响患者对该项治疗的认可度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DTACE 治疗的患者应更加重视术前及术后宣教、进行精准的手术配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处理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