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22-02-17李文丽

传媒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编导专业课程广播电视

李文丽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传媒人才,除了要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外,更应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因此,对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地方高校而言,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既是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当今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思政意识薄弱与育人能力不足,课程教学跟不上时代要求

现如今,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教学理念被全国高校所认知。然而,一些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不足,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缺乏正确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如,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的任务,为了迎合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整体部署与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生硬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有大多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虽已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的育人能力不强,因而无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引领有机地统一在知识传授之中。教师思政意识的薄弱与思政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课程思政难以落地落实。

(二)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难以实现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统一

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额外、生硬地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不是将专业课程上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现阶段不少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多是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思政注重和强调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只有将本学科和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巧妙、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设计方案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和育人功能。因而,能否在把握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并梳理出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三)忽视对学生实践创作的有意引导,无法凸显实践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学生所创作的作品也集中体现出其是否具有准媒体人应有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除了一少部分学生通过实践创作来反映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外,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创作是从个人角度或个人喜好出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化倾向。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如何在锻炼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意培养与提升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并将其融入作品创作中来,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新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培养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直接关乎着能否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要提升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育人实效,加快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至关重要。

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觉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为避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切实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应自觉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对课程思政内涵与意义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职责。与此同时,专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以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为人师表,做好示范和表率,以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技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德行。

另一方面,培养和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以确保课程思政的落地落实。首先,应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研讨、示范引领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育教学机构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而且还应主动观看学习课程思政专题讲座,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并采取线上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观摩、学习与思考。其次,还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任务,本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倘若教学脱离了科研,势必是缺少观点和灵魂的教育。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以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课程思政实施的经验与方法,并结合自身所担任的课程予以运用和实践,从而达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挖掘和运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在采拍编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这样才能培养出政治坚定、专业过硬、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传媒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势必要考虑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方案设计之中。

首先,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应在明确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色,通过教研室教师的集中研讨,深入挖掘并提炼出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应对自身所担任课程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与思考,在基于对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细化出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以形成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将其融入并具体到每节课的课程目标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优化和重构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的加工和运用,从而有助于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转化为育人优势。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相对于思政课的显性思政而言,专业课程思政发挥的则是隐形教育的作用。因而,如何将思政之“盐”化于课堂之“水”,是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效融合的关键。因此,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可从专业学科的内在逻辑、专业课程背后的思政故事、广播电视节目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学生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抑或是学生所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等诸多角度出发,以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联结点。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教学案例,用心设计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以接地气的方式打造出思政教育应有的情感与温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寓思政教育于形象化的视听感知之中。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时,还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课程思政能够入脑入心,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创作中筑牢理想信念,以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践教学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加强实践创作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创作来说,选题既是首要环节,同时也集中体现着创作者的创作方向和创作诉求。因而,要实现实践创作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就需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实践创作选题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具体而言,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挖掘创作方向与创作灵感,在实践创作中增进并提升青年学子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以及情感认同。因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专业特色和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小切口”来记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践创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自觉,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激发其强烈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另一方面,立足区域历史和文化,通过主题性创作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应对本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发展特色等有相应地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通过设定“地域文化”主题、“区域发展”主题、“红色文化”主题等具体的实践创作主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创作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体现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因此,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在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院校的实际,结合专业特色与优势,积极思考并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传媒人才。

猜你喜欢

编导专业课程广播电视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