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竞争力 掌握话语权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使命与创新

2022-02-17

传媒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期刊内容

向 晴

当下新媒体迅猛生长,传媒领域呈现一片繁荣、蓬勃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现象。传统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端庄正统的“庙堂式”文化,而新媒体体现的是一种强势竞争的“江湖式”文化,特点是开放、兼容、共享、体验、多元等。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挑战,须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找准定位,与时俱进,及时转型与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继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一、做好内容、守住阵地是关键

(一)优品质,彰显媒体气质

无论新、旧媒体,好内容永远稀缺。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讨论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不断研究和学习。可见关键不是记录在什么上面,无论是龟壳上、羊皮上、竹简上,还是纸上、电脑上,闪光的思想才能永远流传。5G时代是一个视频语言日益主流化的时代。视频语言与文字语言最大的区别是,文字更偏向理性和逻辑性,“信息容量较小”,视频语言简洁、直观,相对而言“信息容量较大”。作为传统媒体,更需加大策划含量,展示个性,强化差异战略。设计上要勇于打破常规,做到“新、特、专、雅”,在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图文制作等方面做出特色,达到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效果,增强公信力、传播力和竞争力。

(二)做“不同”,巧用差异化战略,出奇出新制胜

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博眼球、炫技、吸粉等手段,可谓无所不用之极。每个人都在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海洋里忙得不可开交,但量多不代表质优,那么多的事件和声音,受众会记住什么?永远是人类文明的沉淀、有思想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更受到关注和尊重,动人春色不须多。一本优质期刊的亮点和重点关键在深度报道和热点话题策划上,比如《江西教育》创刊几十年来都是以典型报道见长,教育界每有大事发生,它从不缺席,一直在场,这也是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教师博览》的话题策划更是做到了有料有趣有种,既力透纸背、一针见血,又深刻生动、立场坚定。最终形成了刊物特色:文章“新、锐、专”,重点栏目“深、特、博”,热点话题“透、重、趣”。

微信、微博、各大视频网站、抖音等各类媒体每天更新的文章、音视频多如牛毛,在众声喧哗中,如何让目标读者一直追随你?诀窍是与众不同,展示刊物个性,强化差异。在选稿方面,需牢牢把握几组关系的平衡:变与不变的平衡;引领与推动的平衡;鞭策与抚慰的平衡;理论与故事的平衡;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平衡;长文章与短文章的平衡;精英意识与普罗主义的平衡;编辑职责与作者意志的平衡等。重点做到内容有深有浅,语言有庄有谐。业界能做到这些特点的期刊可谓凤毛鳞角,但编辑必须以此为标准努力并无限接近,要让读者每次捧读都有肃然起敬之感。

(三)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无论期刊还是别的产品,行业知名度很重要。刊物办得再好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也就失去了价值。现在业界说法是“自带流量”“流量转换”,知名度就是最大的流量。美誉度关乎你的内容和服务。内容做优,服务做实,声誉自然上去了。现在读者不堪垃圾信息之扰,编辑就要帮读者节省时间和精力,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和优质服务。

忠诚度的前提是指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品牌定位和服务质量,稍有差池,或每期良莠不齐,读者的忠诚度和黏度就会打折扣。就好比你以前喜欢三星手机,后来改用华为手机,大概率就是三星手机后来没做好,被你抛弃。

(四)培养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目标一致、战斗力强大、有视野、有格局、有情怀、有魅力”的优秀团队是品牌期刊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大保障。需不断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长为既懂业务又精通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在团队建设方面,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让“平等、友爱、竞争、成长”的理念深入人心。向内,营造一个愉悦工作的人文环境;向外,打造一支齐心协力、彼此砥砺、三观一致的队伍。编辑间应是润泽的相互尊重的,并具有生长性。彼此可以为学术或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可以个性张扬,但以“尊重”为底线,彼此信任和友善。以“成长”作为生命的姿态,在人格上修炼自己,在专业上发展自己。努力推动编辑达到理想状态,即三三制:三分之一时间编稿;三分之一时间研究国内外的同行、同类期刊,人家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编辑须了解并取长补短;三分之一的时间同作者交流、交朋友,开阔视野。

二、及时转型与创新,提升竞争力

(一)内容创新是根本

1.拒绝“同质化”内容

5G技术导致的万物互联和全天候在线的一个结果,就是海量数据的无处不在、内容雷同的资讯铺天盖地。传统媒体要有独辟蹊径的勇气和独具匠心的坚守,更要有发现璞玉的眼光。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和方向,不草率模仿和跟随,避免同质化问题。

2.解决个性化与标准化间的矛盾

要做出独树一帜的媒体,选择不做什么很重要。首先无趣味、无思想、无深度的文章不登,其次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比如《经济观察报》创刊时,别的报纸标题都用黑体,很古板沉重,他们找了个设计广告的人来做美编,标题先打破常规,用了很像英文的字体“标宋”,一下让人眼前一亮。在词汇的选择上清新不流俗,比如有段时间大家都在用“平台、打造、赋能”等,你要坚决不用。先否定,先出格,再去创建一个好东西。装置艺术、后现代艺术都是这样,先打破一些东西,和庸常做斗争,追求更生动的表达、表现。这个世界充满了陈词滥调,观念陈旧,新闻雷同,缺乏色彩,没有想象力。只有个性的东西才能赢得读者。要有稳定的质量,才能培养出人们的阅读习惯。将油墨用在最值得的地方,把产品做到极致,超越读者想象,就更易被发现。

3.抓住读者本质需求并创造需求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分享创造福特汽车经验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当年问顾客需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跑得更快的马。”在乔布斯没有设计出惊艳世界的苹果手机之前,用户以为诺基亚才是最完美的。就是这样,没有哪位用户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款式和功能的手机,直到“苹果”横空出世,他们才惊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啊!”读者或用户有时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做出来。做一本好期刊,编辑才是那个专业的人。一味迎合读者的期刊是没有未来的,你必须有远见卓识,创造一本读者心中的理想期刊,才能真正征服并引领读者。传统媒体要做的是抓住读者本质需求,甚至是挖空心思创造需求,才不会被抛弃。

从卖“纸”到卖服务、卖价值,这是媒体以后的生存常态。作为优质内容提供者,把对读者“生活方式的引领”和“价值生产”当作一个重要延伸方向。传统媒体要成为创意中心,实现“媒体+”(+活动、+培训、+会展、+智库等)组合式跨界发展,比如杂志社就可成为融阅读、体验、讲座、知识服务、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以优质内容加技术加服务,实现资源音频化、视频化、微课化,开启读者的立体阅读模式。

(二)先进技术是支撑

媒体融合、产业融合时代,你以什么方式进入读者眼球很重要,像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都找到了这个时代迅速和用户建立联系的方法。而好内容“养在深闺人未识”则是传统媒体的悲哀。要熟练发掘和掌握“渠道、平台、服务、技术”等新媒体所用的运营技术和手段,有效进行用户经营、市场推广、社群传播,寻找信号强的媒体站在一起,加强传播力量。真正用优质内容占据宣传阵地,引领时代潮流。传媒人需与时俱进,培养互联网思维,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

未来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完美融合时代,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把现有资源、内容重新个性化融合,精准推送,今日头条就是这样尝试的。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抖音脱颖而出,微博成为信息日记,抖音是草根的乐园,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个性化、私人定制未来将成为主流。以后是个性化直播,上海、日本现在已经可以选择球赛只看C罗。未来可能每个人都在看直播,每一个人都在直播。所以,除了直播内容的与众不同,还需要及时更新的技术支持。

三、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互相成就

(一)在新媒体的“新”上做文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主要是传输技术新、传播方式新、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它的魅力在于:互动性、移动性、流动性、体验性、多元性、开放性、不确定性、跨行业性、无边界性。新媒体的发展意味着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消费状态乃至行为方式的改变,要抓住核心改变,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实现两个转型: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从生产管理型向服务运营型转型。

(二)以科技推动传媒业转型创新,用互联网思维规划未来,尝试立体出版的多种可能性。从一维出版到多维出版,出版的边界正被打开,产业生态被重构。罗振宇对出版业的未来有一个精准描述,契合媒体转型逻辑:出版业不再是生产这种把墨印在纸上的工业产品,而是生产用户愿意付费购买的内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55%的网民是网文读者,网文活跃用户中,“90后”成为主要受众和消费者,56%的读者是“95后”,70%的付费用户是“90后”。用户线上支付习惯已养成,更多人愿意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知识变现。开发知识付费产品,比如App“得到”“喜马拉雅”上的付费课程,今日头条也有原创付费阅读专栏。线上课程资源无时空条件限制,可设计月度、季度套餐订阅。

以教育期刊为例,我国有教师1600万、学生2.5亿,体量、规模是惊人的,可以拍摄针对不同需求的微课,可细分为:不会上作文课的老师、如何上主题班会课、如何上好中小学思政课等,或针对初入职教师、中级职称老师、中小学校长的不同课程。整合名师、作者、活动资源,打包在相关平台销售。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需重新定义传媒的概念:媒体不仅是先进理念的传播、知识服务,更是生活方式的引领,价值的生产和传播。传统媒体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致力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即新型主流媒体、主流舆论格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如此,传统媒体才能在新浪潮中迎难而上、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期刊内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期刊问答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