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
2022-02-17王栓栓
王栓栓 徐 瑾
一、引言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生产与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已进入“数智”时代。
国际图联在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图书馆与人工智能的声明》中提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图书馆的业务模式,提倡图书馆参与培养用户的数据素养。近年来,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的研究不断增加,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发表时间限定在2021年12月1日以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到3352条记录,其中学术期刊2934篇、学位论文92篇、会议论文42篇、报纸记录44条、图书记录2条、成果1个。同时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各大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合作,建立起各自的智慧图书馆系统。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建设智慧图书馆。
二、智慧图书馆发展历程
国内图书馆近几十年的发展,是新技术不断促进图书馆变革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书馆开始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图书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MARC的标准化以及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取代了单机管理程序,将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形成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几大业务模块,而这些模块主要针对的是纸质图书。
进入21世纪,电子资源的大量出现向图书馆系统提出了挑战,对数字资源的管理成为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现在每个图书馆都有20个左右的数据库,随着招标程序的规范,从数据库的采购需求到招标、洽谈或单一来源购买,直至最终的谈判、签订合同,都有大量的文件需要管理。而原先的图书馆系统主要针对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没有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程序,所以需要一个新的平台能够实现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的同时管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读者更喜欢使用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来查阅资料。所以图书馆需要开展移动服务,开发移动图书馆的APP,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手机等移动端展示,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图书馆需要利用这些社交媒体积极开展读者服务、进行资源宣传,吸引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传统的阅览空间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更喜欢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更喜欢进行小组讨论或科研。所以图书馆需要对传统的空间进行改造,建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给读者提供包含数字阅读在内的各种阅读体验。同时建设读者研讨室,为研讨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为读者科研和讨论提供场所。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着图书馆的工作环境。RFID技术在图书馆使用,解决了图书的快速盘点、乱架图书的整理等问题。各种智能设备、智能咨询机器人在图书馆使用,为读者提供了智慧化的服务。现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
三、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一)高职院系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
近年来,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学校的各个子系统都可以通过单点登录的方式进行访问。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通过将图书馆系统与数据平台集成,读者使用一卡通账号登录智慧校园门户就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查询馆藏,查询个人借阅情况。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的APP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预约座位,预约报告厅,查看图书馆发布资源动态和讲座信息。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图书馆因为资金条件的限制、人才配备不完善、学校不重视等原因,其发展始终不温不火。很多图书馆的服务还是局限在传统的纸质图书的流通借还以及基本的数字资源使用等服务,在学校的存在感比较低。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建设智慧图书馆,为学校的教科研提供助力。
(三)拓宽图书资源供给和服务渠道
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需要读者走进图书馆,且在浩瀚的图书资料中查询到其所需的图书并非易事。而智慧图书馆建设,积极应用信息识别、智能检索、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纸质图书资源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全融合,能够快速作出采选决策,为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图书资源服务,让读者拥有更多的图书利用查询选择权。
(四)读者与图书关系更近
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使馆藏图书资源呈现给读者更加多元、人性的服务,借助智慧推送等,使读者与图书间的距离显著拉近。从走进图书馆变为“走近”图书资料,使读者既是图书资源的利用者,也成为扩大图书馆对外影响力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增强图书馆对于读者的黏度。
四、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一)系统建设
1.建设纸电一体化资源管理系统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是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多租户、云计算环境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系统使用统一采编模块管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支持MARC/Dublin Core等更多元数据标准;提供标准的API确保开放性;具有强大的内置分析功能和流程管理功能。
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已经启用了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重庆大学也与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合作建设了智慧图书馆。随着数字资源建设的比例越来越高,纸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将受到越来越多图书馆的青睐。在经费和工作人员能力保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建设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纸电数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基于大型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多种资源和平台的管理。支持多种元数据规范;提供先进的统计决策分析,包含采购分析、编目分析、读者服务分析,通过实时数据支撑图书馆业务科学决策;全新的微服务架构,支持构建、集成、延伸的开放平台,提供多种API,构建资源共享、统一检索、读者信息及服务系统等;支持学科建设,学院建设;为馆联盟、馆集群等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全面支撑。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一套设计思想非常成熟完善的系统,充分体现了功能模块完整,界面功能友好,使用操作便捷,系统参数配置灵活,系统架构先进,安全稳定等特点,在业务使用层级、数据存储层级、检索层级等方面实现了各种国内及国际标准与协议的应用。
2.实现统一检索
新一代系统的OPAC与发现系统平台走向融合。提供跨库资源的统一检索功能,摆脱分散繁琐的操作,支持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混合检索,完整地呈现出封面图、书目、摘要等资料。对于检索结果读者可进行收藏、分享及评分操作,从而调动读者积极性。还支持引文分析,实现图书、期刊、论文等之间互引的立体引用关系。
3.建设数据中心运行系统
数据中心的建设整合了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能力,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数据中心不产生数据,也不消费数据,只是将图书馆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统一存储进行相应数据分析维度的展示,同时支持提供API接口,将统计分析的数据展现到校方第三方系统平台。
4.读者智慧服务应用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在微服务架构呈现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微应用。平台开发活动管理、空间预约、智能推荐、30分钟打卡等微应用,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并可根据应用访问统计,量化评价一段时间内的图书馆服务水平。
5.智慧图书馆应用开发引擎组件
图书馆需求具有多元化,平台应提供微应用开发引擎组件,以便本馆根据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微应用。基于图书馆微应用开发引擎组件表单、审批、预约、共读、知识挑战等,创建信息采集类型、申报审核、预约性质、共读活动、答题竞赛等微应用,用于满足快速生成图书馆读者服务应用与馆务管理微应用。并依据平台所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指南、API文档,对接图书馆多种已购第三方服务应用。
6.多终端一体化智慧服务管理
提供多终端服务管理界面,实现基于同一平台轻松管理个人空间、门户、移动端、微信端、大数据屏和歌德机等多个设备终端界面设计和信息展示,具备可视化全功能后台,最大限度地方便管理员自主管理和个性化配置应用栏目,为用户提供友善的界面,便捷、智慧的服务,使服务内容、使用数据趋向统一,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7.建设智慧门户管理系统
图书馆门户是展示图书馆形象的重要窗口,门户网站对于图书馆和读者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智慧服务时代,图书馆门户网站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丰富的各类智能场景、个性化应用,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让读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价值。
主页的样式和栏目根据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设计,以满足专业服务要求同时兼顾设计美学。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对门户服务划分类型与分区,让读者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服务入口与引导。
采用灵活的设计框架,支持管理员对各页面版块进行增减、调整位置等方便维护。遵循标准html框架,能够兼容主流的浏览器正常访问显示。
(二)设备
购入智能设备,实现智慧服务的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它会不断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改善自己的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图书馆也不甘落后,各种智能设备也被图书馆使用和开发。
例如通过购买24小时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设备等,实现读者的自助服务。通过购买智能咨询机器人和盘点机器人,节约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为读者提供智能服务。人脸识别设备也被应用到图书馆,用于门禁。人脸识别设备一方面用于读者识别,另一方面也支持图书馆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挖掘隐含在其中的价值。
(三)人才
做好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馆员队伍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专业水平不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等。面对新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图书馆要积极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个人能力。①图书馆是一个有机体,要定期在馆内开展业务交流,请各个部门的主任介绍部门工作,加强沟通交流,提升业务能力;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如一卡通中心、网络中心,了解最新技术的应用;③鼓励馆员外出学习交流并回馆分享经验;④鼓励馆员将新技术、新思路应用到工作中,为实际工作注入活力;⑤对业务能力强的馆员加强培养,提供上升空间,提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加入智慧图书馆联盟,获取同行经验
2018年11月23日,由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内28家图书馆,共同倡议的“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在重庆大学虎溪图书馆成立。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入了群体发展模式,这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全新形式与发展阶段,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2019年,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工作会议暨第二届智慧图书馆创新与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的400名代表参加联盟工作会议,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队伍更加壮大。智慧图书馆建设者聚集在一起,展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研讨与协同创新。
2021年5月12日,由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协同创新·智慧赋能:2021江苏省高校智慧图书馆联盟创新论坛”在江苏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80多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业内专家以及馆员代表参加了会议,推动了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
五、结语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与学科服务的单位,承担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辅助支撑的任务,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智慧图书馆项目,为科研、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将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一)创新服务内容,塑造图书馆新形象
利用新技术推动智慧服务,打造统一、开放、融合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从纸质到数字化的转变,通过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更好地解决纸本资源的管理问题,提高纸本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外购电子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多种复合资源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整合,实现现代化服务全面升级,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服务内容,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二)开拓数据价值,形成数据价值闭环
建设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收集馆内业务管理及服务对象、运行等数据,打通业务的信息数据孤岛,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及微应用开发,利用数据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为读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微应用,同时将分析数据应用于业务系统,利用数据驱动打造有价值的数据闭环。
(三)辅助馆内决策,夯实文献资源建设
通过分析馆藏资源及成果情况,宏观掌握本馆资源及成果情况,以数据分析指导馆藏资源的采购,合理配置,优化馆藏结构。同时,对数据库类似属性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掌握馆藏资源的使用状况和质量,实现资源发展与遴选的科学决策,夯实文献资源建设,助推学风建设,引领学校文化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