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困境和策略
2022-02-17刘逶迤
刘逶迤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泰州 225300)
引 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呈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面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4]。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高校思政教育,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原则,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强化思政育人实效。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诸如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共性的、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职能,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态,又表现出特殊的高等教育职能,即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5]。但是,对于更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高校来说,相对薄弱的文化氛围已逐渐成为制约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壁垒,如何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中进一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契合人才培养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还不够全面,内容体系不够健全,思政教育还未形成育人合力,一体化教育格局未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着实际帮助,能够丰富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及拓展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好契合当前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第一,有利于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是高校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的核心内容[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也为高校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文化根源,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尊感、文化自信感具有深刻意义。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用之不断、取之不竭的源泉[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精神内涵与思想理论等内容都对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中,则更有利于此类型大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深化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推进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新时期应用型高校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应用型高校必须针对专业人才教育培养需求的分析,建立多元化思政教育结构,使各个不同专业学科,均能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则恰好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深化提供帮助,使应用型高校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与部分基础学科的教育互动,打破教育结构限制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局限性,使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面向更多领域及更多学科开展深层次教学对接。
第三,有利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文化教育影响力
侧重于技术能力的强化,是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重点。但部分应用型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往往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影响思政教育工作多元化开展,使部分大学生错误认为文化知识学习并无本质意义,学习专业技能方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进而使部分大学生丢弃文化知识学习意志,难以积极参与文化知识学习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在为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纠错的同时,促使应用型高校持续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核心优势[8],推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平衡发展,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好满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多元化需求,提升应用型高校文化教育影响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能充分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及教学质量,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实现多元化教学对接。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营造和谐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建设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思政教师队伍,推进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但同时应当看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深度上[9],当前工作还存在不足,难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视角,形成思政教育一体化融合。为此,应用型高校应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的教学需求,做好对教育困境及教育问题的分析,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有效性夯实基础。
1. 应用型高校缺乏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构建良好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意识,促使他们具备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中之重,也有助于更好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突破点,建立多元化思政教育体系。但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布局,却未能将构建良好传统文化学习生态,作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而是采用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搬硬套的方式,强制性地将部分文化内容应用于思政教育实践,使部分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流于形式。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中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仅限于满足提升思政课程学习成绩,最终使应用型高校的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失去本质作用,难以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多方面支持。
2. 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化问题比较明显
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优化,确保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育成果。但部分应用型高校由于在教育改革方面急于求成,仅仅将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展现形式,使高校思政教育成为展示教育成果的工具,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从而使思政教育失去根本作用,流于形式。此外,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政教育形式化问题,但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方式及滞后的教育思想,对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形成阻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3. 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尚不完善
应用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集文化教育输出、文化教育渗透、文化教育融合与文化教育实践为一体,进而促使应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能运用多种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科学教育规划,打造多位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部分应用型高校虽然在逐步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取能力,促进多元化的教育渗透,但在教育机制的建设方面,却仍旧沿用早期阶段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使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运用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降低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增加部分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负担,最终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及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围绕建立完善教育生态、推进教育改革及健全教育机制等,做好科学的教育优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优势,为后续阶段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水平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1. 建立多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生态
建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生态,对于解决应用型高校缺乏良好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问题具有实际帮助,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应用型高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氛围的营造。第一,结合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及思政教育课程实践要求,针对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文化项目进行挖掘,并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推进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第二,建立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社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专业学科课程学习进行关联,使部分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实践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感及获得感。例如,在建筑类课程教学方面,可以融入部分传统建筑元素,通过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特点及传统建筑的艺术发展,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知能力。随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逐渐深入,应用型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建立以思政教育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互动平台,帮助学生在更深层次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索,进而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氛围。
2. 推进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改革
推进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指针对思政教育方式、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策略及思政教育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前瞻性,推进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充分契合。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角,深化思政教育的发展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思政教育,预留足够的教育空间,解决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强化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有效性。为此,应用型高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教育改革创新。首先,应用型高校应针对思政教育特点,做好对新时期教育新思想、新内容与新理念的运用,从思想上推进教育改革,避免思政教育产生教育滞后问题,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政学习实践开辟新的路径。其次,应用型高校应面向思政教育长效化开展,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融入,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应用型高校应改变当前思政教育考核、评价策略,优化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作为思政教育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大学生能不断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使思政教育能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思政教育实践的新形式及新领域,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改革、创新能力,为更好摆脱教育形式化提供多方面支持。
3. 健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健全应用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结合思政教育需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从打造高水平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多位一体有效融合和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提炼三个方面,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布局。打造高水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要求思政教师或专业教师在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实践工作,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运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感染力及文化影响力,使大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更为积极地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多位一体有效融合,则是从加强文化教育渗透、文化教育融合及教育实践协同开展的角度,运用多管齐下的教育策略,深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实践,使思政教育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面形成一体化串联。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亦可对思政教育形成反哺,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引导之下,更好地提升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提炼,则主要针对强化传统文化内容筛选,将适用于当前思政教育环境及契合思政教育需求的内容,作为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基准点,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扁平化开展,使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深化思政教育课程,同时又可以降低大学生思政学习负担。
4. 开通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合作平台
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多路径协同推进,有助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发展融合。因此,应用型高校要围绕思政教育线下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教育学习两个方面内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规划。思政教育线下实践,必须根据大学生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求找准教育切入点,通过对线上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运用,使大学生能更好适应思政教育学习新环境。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则应做好对不同传统文化内容的开发,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布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学习为线下思政提供更多层面的教育补充。
5. 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学习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对外交流,是指通过与其他高校的教育合作,使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能与复合型、综合型专业人才开展更深层次传统文化学习交流,进一步建立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圈,使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更好满足思政教育需求。应用型高校不仅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丰富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经验,同时,各不同高校之间亦可运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竞赛活动,深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使教师能掌握更多思政课程教学技巧,并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准点,创新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新形式、新方法及新策略,为后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夯实基础。另外,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对外交流,能更好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常态化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能弥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不足,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多位一体教育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及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