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研究

2022-02-17俞丹丹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时代

◎俞丹丹

(德清县新闻中心,浙江 湖州 313200)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给媒体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主持的难度加大外,许多节目的主持人也面临着更多选择,这些选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主动改变和另寻他路。如今进入全媒体时代,行业内外都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出若干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尝试帮助从业人士更好地展现自身风采,提高节目效果,从而实现双赢,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电视主持人的转型

电视主持人代表着媒体的形象。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电视主持人的定位已经发生变化。主持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正确的“三观”向受众传递正能量。在当前这个时代下,电视节目应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在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时候,主持人要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也要担负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持人的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节目的播出效果。主持人不仅需要负责主持工作,也需要进行串场、撰稿、策划等工作。如今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复合型的主持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格局的变化,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展示出自身的优势。

二、全媒体时代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形成了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合作交融、相互竞争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如下:首先,各媒体之间的互补融合。全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完整统一,充分体现出不同形式、不同传播方式的媒体在相互竞争、相互交融中的发展态势。比如,在形式上,不同媒体之间的传播媒介、信息载体等在不断融合、转化;在内容上,多元化的信息加工方式和传播渠道,让不同媒体之间对于优势资源的转载和传播更为便捷;在目的上,尽管不同媒体的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和发布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其在新闻信息生产、资源配置和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各媒体之间的全方位竞争。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传播媒介、信息内容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电视等传统媒体受限于传播载体,所以当面对新媒体庞大的信息容量、高速的传播时效、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和传播载体等优势时,传统媒体已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但是,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中存在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问题,如果传播的信息不准确,就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及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产生不好的影响。再次,受众市场的超细分化,受众参与度高。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全媒体时代具有超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产生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另外,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移动新媒体,特别是近些年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新闻节目制作和传播的技术门槛,广大受众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拍照和文字编辑,并将制作的内容进行传播,这使得节目制作、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和便捷,但同时作为电视媒体信息传播者的节目主持人也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职业压力。

三、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一)主持人对节目的掌控

互联网涉及范围广、速度快、受众多,对于主持人来说,加工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难度要比以往大得多。很多信息在经过多次传播后,其真实性都遭到较大的挑战,这也是当前节目内容得不到受众多数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其掌控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都很强,特别是对于语气的掌控十分到位,在描述案件时能根据语境来调整自己的语气进而调动受众的情绪。此外,《今日说法》还主动地融入到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中,适时地改变自身,加入了很多现代化因素,得以在诸多新媒体强势而猛烈地“围剿”之下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由此也可以发现,主持人撒贝宁强大的掌控能力和适时得体的表现是该节目能得到大家信任的主要原因。所以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掌控力和认知度,才能像撒贝宁这样长期、稳定地做好一档节目。在信息时代,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扮演着节目重要引导角色的主持人而言,必须尽可能地从中筛选出具有真实性且较大价值的信息,这是主持人的必备技能。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在所难免,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中保持较强的鉴别力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现场应变能力

音乐节目《我是歌手》能火爆全网,与主持人较高的主持水平密不可分。在其中一期的录制现场,歌手孙楠在拍摄过程中直接宣布退赛,主持人汪涵稍加思考便给出合理且全面的解释,这才解答了观众的疑惑,缓和了观众的情绪,成功挽救了这一期节目。所以应变能力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在专业知识外所必须锤炼出来的能力。另外,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是在所难免的,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往往不允许主持人犯错,因此,主持人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自己注意力集中、反应敏锐,这样才能将解说和控场做到极致。此外,主持人在平日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注重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

四、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分析

(一)转变主持人的主持观念

第一,主持人应意识到,当前媒体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播出的内容也与原先有了很大的不同,需要主持人对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新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第二,主持人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做好规划。只有主持人真正意识到时代的变革,才会调整心态,转变思想。主持人要全面掌握电视栏目制作各环节流程,成为栏目的“制作人”,全面负责节目策划、运作、管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管理和维护节目延伸出的各类全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节目官方微博、线下活动品牌等)。这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要求主持人不再是“说话的工具”,而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与“经营主体”。全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平台,打破了主持人的神秘感。主持人通过自媒体与广大受众亲密互动。这种互动有利于主持人与受众展开平等对话,也为主持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素材。全媒体时代下,主持人随时处于自然人与媒体人的角色转换中,要准确地定位自身角色,维护媒体形象,体现职业操守,用人格魅力去感染观众,以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态度和高雅的品位去影响受众。第三,在当前这个时代,主持人要结合受众需求开展工作。媒体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主持人的压力非常大。主持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所以要把满足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

(二)有深度的创造力

在智能媒体融合创新的环境中,取之不竭的深厚创造能力是传统主持人“破壁重生”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智能主持人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加持下能够高效地生产内容并准确播报稿件。在主持行业门槛低、原有圈子被打破的情况下,能带来丰富节目效果的嘉宾主持亦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职业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和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可贵。这就要求职业主持人不仅要具有对稿件文本熟练掌握的“输血”能力,还要具有对思想内容深挖细炼的“造血”能力,要将自身思想、深度创造与巧妙表达融为一体,达到专业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三)主持内容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应当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型网络平台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抖音、微博等更具时效性的网络社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央视推出的《央young之夏》节目正是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该节目在央视频等网络平台上加快传播速度,加强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程度,利用王老师等当红主持人吸引大量节目流量,主持人可以即时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的反馈,提高了观众的实时参与感。

(四)浓厚的人文情怀

主持人是深受观众信赖的公众人物,应始终坚守中流砥柱的作用,把握以人为本的基调,实现受众渴求的人文温度。真人主持人相比人工智能主持人更具人际传播的优势,他们能够通过对在场观众及节目环境因素的细微判断做出情感回馈。而人工智能主持人尽管能够模仿人类形态,但很难形成人类所独有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共鸣,无法做到人格化,难以为受众带来情感需求和审美享受。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传统主持人可以运用自身优势与受众建立起情感联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每日记录微博热搜榜上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焦点,在次日的节目中答疑解惑、激浊扬清、安抚大众。他用爱和温暖充分体现了尊重科学、敬畏事实、探寻真相的伟大抗疫精神。

(五)具有专业的语言特色,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节目的主持工作,其实是对其再创作的过程,主持人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及行为特点等都可以归纳为主持风格的范畴,每一个主持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主持风格归根结底是对节目的个人化的解读和再现,而这样的解读和再现显然是专业且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主持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持人必须把控好自身的主持风格,不仅要有区别度,还要能为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促进节目的推广。

(六)提高电视节目影响力

电视主持人需要把控全场,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当前这个时代,电视节目和主持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互相促进。电视节目可以给主持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观众,为观众提供信息服务。而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也会影响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优秀的主持人会推动电视节目更好地发展。比如,撒贝宁、朱军等主持人的影响力都非常大,他们在主持的时候也展现出独有的主持风格,所以当观众看见这些人主持的时候,对节目也有了深刻的印象。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互相促进,会让双方取得共赢。电视主持人在屏幕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应该是端庄大气、自然亲和,而非哗众取宠、花哨怪异。因此,主持人只有时刻心系观众,时刻注重宣传效果,提高引导水平,才能把正确的导向传达给受众,才能充分发挥新闻人的真正作用。

(七)主持角色复合化,提高媒介互动意识

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人物,把控整个节目的进程和效果。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可以在整个节目中发挥着更多的作用,担任更多的角色,他们在幕后可以担任节目的策划人和制片人,他们不仅是节目的组织者,还是节目前期制作策划和推广营销的主导者。他们相较于泛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上显得更为专业,例如,央视撒贝宁、董卿,凤凰卫视窦文涛等都是国内出色的全能型主持人,他们都是将播音员、主持人、编导、记者、策划人等角色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主持人,在准确传达节目所要传达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因此,主持人应当强化自身媒介互动的意识,应当在与受众互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媒介渠道的运作模式,从而使得主持人在不同平台能够从容不迫地把控主持节奏,发挥出应有的节目效果。例如,凤凰卫视主导的节目《全媒体全时空》,在讨论近期热点话题的同时,还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与网民进行话题互动,观众可以通过实时连线或者直播弹幕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这就意味着主持人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主持节目的业务水平,还要懂得如何积极与观众进行互动。

(八)丰富节目知识,成为专家型主持人

在全媒体取得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样,对信息的内涵要求也逐渐提升,总体来说就是要具体、全面且精准。这些特点都要求主持人对自身所主持的栏目及报道的内容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基于公众的视角进行充分展开,以求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为此,主持人必须要锤炼自身的专业水平,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型”主持人,保障节目的质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打动观众,获取更高的关注度和信任度。

五、结语

全媒体时代,需要电视主持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尽快转型。主持人要有危机感,不断创新自己的主持模式,发挥出自身的竞争优势。电视节目也要重视主持人的作用,加强节目品牌建设,通过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扩大节目影响力。电视主持人要针对观众视听语言的多样化、多元化的需要,主动改变陈旧的表述方式和思维定式,在有声语言的传达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时代感。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