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坚守探究
2022-02-17刘桂芝
刘桂芝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经在 《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的特点做出这样的说明——“大数据是指绕开抽样调查、随机分析等概率学统计方法,直接面向全部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最准确的信息结果。”而新闻工作则是针对全部社会信息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整理,最终将完整的新闻内容呈现出来,确保大众能够获得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想要确认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坚守方向,就要对其产生的变化特征进行掌握,如此才能够对新闻编辑的职能属性,作出更加清晰的定位。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一)智能分析——把握受众群体需求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报道策划、修饰标题、文句修订、安排版面、设计版面等,传统模式下主要是通过对受众心理需求的细化分析,判断每条新闻内容的信息价值,从而对其进行分类以及报道。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媒体工作是以“类”来对受众群体进行划分,因此便决定了无论采用怎样的细化标准,依旧会与受众的真实需求存在差距。而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群体是以“个体”为单位呈现在媒体面前,在判断受众需求的过程中,新闻编辑采用的依据不再是群体行为特征,而是根据每一名受众行为习惯、消费内容来为其提供可自由选择的自定义服务,也就是当今所提出的“推送服务”概念。如腾讯企业便是最早开始采用这一数据营销策略的媒体平台,其早在2012年,便开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当时多达7亿的用户群体进行分析调查,从其日常信息浏览特征当中,分析每一名受众的兴趣偏好,从而精准为其推送对应的新闻内容。目前,这也是所有媒体平台正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作手段,即通过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从而帮助新闻编辑确认新闻敏感词与关键词,并由此派生出其他内涵与议题,为新闻制作以及信息采集的方向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指引[1]。
(二)精准投放——合理分配新闻资源
新闻编辑工作的另一特点,便是要把握新闻资源投放的即时性与准确性,确保新闻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云计算等智能工具的强大预测能力,使得这一工作目标得以被更加彻底的实现。例如Google网站便曾经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了美国疾控中心近5年来对季节性流感发出的报道信息,随后将之与当前网络中检索率最高的5000万条关键词进行对比,从而准确预测出了当年的流感传播地点,甚至直接精确到了某一州和区。而在获得这一数据后,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同时还专门针对流感疾病常识展开了普及教育,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具有目的性,传播效果也得以实现最大化。
(三)即时交互——大数据表达与反馈
传统背景下的新闻表达与反馈工作,通常依赖于新闻编辑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判断,但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此便使得新闻编辑很难对新闻内容作出调整以及规划。而在大数据时代下,群众普遍采用网络平台作为新闻浏览渠道,受众对于新闻的直观感受,往往会伴随着阅读过程中的行为模式被呈现出来。如浏览每一版页面的停留时长、后续评价等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主题是否符合受众心理,以及排版设计是否满足受众浏览特征。如此使得新闻编辑在后续的报道策划与更新当中,便能够获得更准确的参考依据,从而促使新闻质量能够获得有效提升[2]。
以上新闻编辑工作出现的变化,说明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服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新闻编辑依旧要以公众需求作为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将各类真实、准确的信息内容无死角投放到社会当中。与此同时,新闻报道、制作以及传播的渠道却正在发生颠覆式的变化,因此要求新闻编辑掌握的技能与工作形式也需要随之改变。这一点也正是新闻编辑工作转型的主要思路。
二、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方向
(一)数据新闻透明化——成立专业技术团队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需要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新闻内容的透明化与可视化特点。由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对于新闻编辑工作来说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成立专门的数据可视化开发团队,以进一步体现出大数据发掘的技术优势,保障新闻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首先,大数据发掘与采集需要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这一刚性需求与新闻编辑人员接受的培训教育存在着明显差距,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障碍。而成立由数据科学家及可视化设计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与编辑人员的新闻敏感性之间起到良好的有机反应,不但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来帮助编辑人员把握受众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编辑人员的选题方向来为其充分发掘素材,以此保证新闻的信息价值能够被最大限度开发出来。
其次,新闻强调权威性、客观性以及透明化。大数据背景下虽然媒体不再是新闻的主要来源,但是编辑人员有责任保障受众的知情权,也就是帮助整个社会了解一则新闻的采集过程,以及证明事实的依据,从而使受众能够根据主观判断来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因此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呈现结果,同样也要体现出新闻数据的分析过程,如此便需要专业团队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同步将零散的数据片段用图表、音频、视频等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配合新闻内容一同播出。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新时代下的新闻编辑团队都必须拥有专业的信息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有效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完整价值[3]。
(二)实现知识管理——拓展新闻服务职能
传统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信息的传递更多是以单向输送形式来实现,这一过程中受众往往是被动接受新闻内容,其内心却还有很多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编辑除了要为受众传播与更新信息以外,同时还需要发挥出自身的知识管理职能,帮助群众了解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资讯信息。
例如,新闻编辑在采集与整理新闻资源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多个专家学者,作为解答受众疑问的重要资源。编辑人员可以采用与数据公司合作的模式,打造内部专业的数据资源服务器,为新闻活动、新闻内容、布告栏、传统广告等资讯版块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同时也能够使新时代下的新闻媒体平台,从单一的传播媒介转变为公共对话的组织者,使其不仅能够为群众提供“想知道的”,也能够为其传播“应该知道的”。
(三)丰富资源渠道——推行众筹、众包新闻
大数据时代下,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仅仅通过新闻编辑人员并不足以实现对信息的聚合重组、深入挖掘。因此新闻编辑工作需要主动开辟自身的渠道来源,打造多种数据采集形式,从而在拓展新闻资源的同时,也扩大新闻的影响辐射范围。
而众筹、众包新闻便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诞生的全新新闻采集方式。前者是指个人或机构向公众募集信息,以此获得想要的新闻线索。例如英国 《卫报》采用的Matter项目,或美国Kickstarter网站针对阿富汗行动展开的深入报道等等;后者则是发动群体力量,共同针对社会上的公共事件进行关注以及报道。这两种形式的本质都是吸引群众共同参与到新闻制作工作当中,其不但可以降低新闻制作成本,同时也调高了数据采集效率,为新闻编辑人员提供了更开阔、更广泛的新闻视野[4]。
(四)数据回溯还原——增强新闻内容的可信度
数据资源本身是具有客观特性的,但是在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采集与分析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会融入一定的主观性。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提高警惕,否则不但无法真实还原数据的信息内容,还容易陷入到带着“预设”去分析数据的工作误区当中。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发生一起著名的新闻事故。当时由维基解密提供了一份数据文件,反映了当时的伊拉克伤亡数据。于是《卫报》以此作为依据,发布一份所谓的“死亡地图”,并直接导致英国军队撤出伊拉克。但是这一新闻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质疑。首先是维基解密从哪里获得的信源?其次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便是这份数据是否完整,其能够反映伊拉克冲突事件的凭证在哪里?由此可见,当新闻编辑人员抱有一定的主观性与目的性去分析数据时,那么得到的结论必然缺乏说服力,也无法体现新闻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因此编辑人员作为把关人,需要具有敏锐的数据洞察能力,在发掘新闻背后故事的同时,也要具备能够将数据置于社会情景中还原的能力,如此才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此,除了需要在团队内部增设有专业工程师组建的数据分析团队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需要拥有从事件中筛选出重要关键词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并从中对比数据的关联性、对立性、统一性以及逻辑性,以此全面进行数据资源的回溯还原,保证得到最准确的新闻结果。
三、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坚守素养
(一)坚守新闻敏感性
大数据的信息含量是巨大的,许多有价值的新闻话题,常常便被掩藏在海量数据信息当中,需要编辑人员借助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对其展开有价值、有深度的解读,发挥出大数据资源的完整价值,为群众带来丰富的新闻资讯。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编辑人员的新闻敏感性,依旧是其需要坚守的基本素养之一。
例如,网易“数读”曾经围绕“婚恋”话题,推出了一篇《65年国人婚恋观变迁史》新闻资讯。在新闻内容当中,结合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记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的婚恋观念变化特征。其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如果只是通过冰冷的计算工具进行分析是无法得出结果的,因此需要新闻编辑人员结合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与新闻触角去对其进行解读,如此才能够发掘其中隐含的新闻价值[5]。
(二)坚守新闻客观性
大数据时代下,不仅为新闻媒体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也一并带来严重挑战。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同步兴起,使得新闻报道的难度与门槛不断降低。而这一过程中部分个人或机构出于营利目的,常常会盲目迎合受众心理,不顾新闻客观性与事实性进行扭曲报道,因而严重破坏了行业良好风尚。因此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应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做好把关工作,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将真实的新闻内容呈现给受众群体,以此坚守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的引领职能。
(三)坚守人文精神
新闻编辑的“人文色彩”是在任何时代下都应坚守的重要精神,一旦忽视了这一点,盲目追求大数据的理性化与真实化,那么只会遗失了新闻温度,不但无法拉近与群众之间的情感,同时也会丧失新闻最终的价值所在。
从一定程度来讲,大数据工具的使用带动了新闻信息价值的提升。但是新闻的本质目的是引领群众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帮助其在诸多事实现象中,把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失去了这一特点,那么新闻便只剩下由庞大数据结构堆砌起来的资料报表,丝毫没有起到反映世间百态的作用。例如《盐税已无利可图,食盐转税早无必要》结合了我国古代盐税起源,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群众解释了“食盐专营为何取消?”“带来哪些影响?”等等,如此不仅帮助群众了解了事实真相,同时也向其传递了国家发展态度,使新闻价值得到了完整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为新闻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促进作用,但是人们在思考行业整体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也要同步把握需要坚守的重要思想精神,如此才能够促进新旧事物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新闻价值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