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森与在地文化融合的实践性表达
2022-02-17干晓瑜
干晓瑜,李 渊,杜 婧
(1.重庆麦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2.重庆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0 引言
当下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人们的生活及消费思想也受发展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多数居住于城市的人们期望在居住、游玩场所享受到远离尘嚣的悠闲之感,亦期望在忙碌后能于居住、公共、景点场所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满目翠色。因此,在各处景观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多会选择添加雾森系统,以维持场所绿植景观环境温度、湿度及空气清新度怡人为主要目的,协同融合场所在地文化,进一步提升场所景观独特美感的呈现。在实际实行雾森系统的在地文化融合设计时,应优先展开此类系统过往应用分析,以保证文化融合设计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及艺术性。由此,本文对雾森与在地文化融合的实践性表达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雾森系统应用分析
1.1 雾森系统概述及应用优势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类特殊的系统,能应用设备制作水雾,于设计场景中营造一种灵动、缥缈的独特艺术美感。这类系统名为雾森,在当下园林及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相关的景观形式多种多样,但“水雾”这一形式多能令人联想到诸多传统艺术及自然文化的关联场景。
雾森系统即指通过机械设备将液态水高速喷出,将水分裂成微小的颗粒,进而形成自然云雾的效果。在雾气形成的过程中,会形成负氧离子。人如置身于水雾中,会感受到如自然森林中清新、纯净的气息,由此,此类系统便被称为“雾森”。雾森系统简言之即为人工造雾,基于其应用效果,此类系统过往多用于除尘及降温,近年来园林设计及景观设计中多存有其应用情况,因其可营造如仙境般的场景,国内民众对此类系统的应用多给予了正向评价的反馈[1]。
从居住场所角度分析应用优势,雾森系统制造出的雾气颗粒较小,与自然云雾形态相近,且与小区内园林场景及艺术雕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闲适、恬淡、仙气摇曳的观感,能有效放松居民身心,给予人别样的观赏享受感。在春秋季节天气干燥时,雾森系统制造的水雾能有效和除尘,提升环境湿度,优化空气质量。部分小区的景观设计本身具有中式特色,配以雾森系统制造的雾气,小区绿植在雾气的烘托下,展现出生机盎然的状态。雾气弥漫至小区步行道,于此处行走,令人倍感脚步轻盈。在气候炎热的夏日,只要贴近雾气,人们便可感受到丝丝凉爽[2]。
区别于空调制冷,雾森系统支持的雾气降温适用于室外,且更加健康。
从园林场所角度分析应用优势,园林场景面积较大,雾气制造及应用量也同样较大。但应用雾森系统制成的水雾足够细腻,即使人们行走于浓雾之中,也不会打湿衣服。园林场景中绿植众多,本身自然文化气氛浓郁。在雾气的映衬下,园林景观各处建筑及绿植构成的美好画面,更能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清心静气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现代人因个人作息及身处环节因素,多难以观赏到雾气缭绕的自然景观。来至园林,此类系统制作的雾气能给初次来访的游客带来惊喜,亦能通过雾气朦胧增添景观神秘感,更新来访过游客的赏景感受。
结合上文概述,可延展思考。为提升景观设计艺术深度及文化厚度,各地各类建筑、场所设计规划中应用雾森系统,可适当结合在地文化,以进阶丰富雾森系统的应用实效。
1.2 雾森系统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城市场所会将雾森系统设置在城市广场的水池处,提升水池整体景观呈现效果。至夜晚,雾森系统亦可与照明系统共同制造灯影水幕,为城市商业中心夜晚美景添彩。湿地公园场所对雾森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造景”和“增湿降温”。为提升湿地公园更多景观区域的旅游观赏性,公园方多会应用雾森系统制作雾气,令雾气弥漫于绿植遍地的区域。而相较于湿地公园及城市场所,园林场所的绿植种类更为丰富,应用雾森系统制造雾气,可为游客营造更加贴近自然状态的森林景观氛围。园林内部环境构成相对复杂,其雾森系统设备的购置与升级均应视园林内部植物生长现象、所在地土壤及环境湿度而定。我国南方园林植物园的雾森系统应用相对常见,其此类系统的应用目的与湿地相近,同样为优化空气质量、保湿、防尘及降温。园林中使用雾森系统,多为营造中国传统故事中描述的“仙境”场景,令游客提升对园林景观欣赏的热情。因系统制作雾气细腻,蒸发较快,持续输送可带走户外环境中大量的热量。一般来说,应用雾森于夏季降温,可令空气温度下降至25 摄氏度左右[3]。由此,园林场所的温度会相对适宜人们活动,结合如画般雾气缭绕的绿植场景,游客多会感到清凉舒爽,身心舒畅。此场所中多设以木制的桥梁及休憩场所,游客行走于雾气缭绕的园林场所,耳边鸟啼蝉鸣,身边芳草萋萋,树木林立;举目望去,丝丝缕缕的白雾如衣带般“缠绕”在高低错落的翠绿色之中,进而进一步提升其游玩体验。
2 雾森景观设计中应用在地文化的意义
2.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自然保护区景观,于雾森景观设计中应用在地文化,均可支持国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融入,必然会为景观设计添加人文色彩。我国各地的地区文化均存有一定历史性特点,受时间的洗礼,此类文化或历久弥新,仍能于当代对诸多青少年人形成正向发展的积极影响。雾森系统能营造的场景氛围多为“闲适”“宁静”,这与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风格相去甚远,但其依旧具有独特的魅力。柔白的雾气如姿态曼妙的舞者,缠绕着人们早已熟悉的各类景物,此时,人们才会暂时脱出身处当代的行事及发展思想,转而思考闲暇期间自身应如何充实地度过属于自己的时光。雾气萦绕的环境多会给予人“宛若仙境”或“古风古色”的观感,即使雾气处于霓虹喧嚣之中,环绕城市商圈,人们也会在欣赏到结合当地文化的雾森景观设计后,重新追忆自身初次接触当地文化的经历———或为幼年时与祖父祖母共同聆听地方戏曲,或为与当地亲朋传统节庆时期共同起早赶集。雾气场景会给予人一种“雅致”的观感,各类传统文化关联艺术设计产物均于各类场所中以“腾云驾雾”的姿态进入游客眼帘,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产物整体呈现效果的华丽度,还能一定程度唤醒人们当代行事之“初心”,强化其传统文化传承意识[4]。
2.2 协同融合在地文化
当代各类场所的景观设计多重视创新元素与人文元素的和谐呈现,但部分情况下,如场景建设存有将各类风格迥异元素堆叠至同一场所的既定要求,应用雾森柔化各类事物风格的“棱角”或为相对适宜的选择。而在这一系统应用之上,如能协同融合在地文化,或可协助场所建设需求者从主观角度提升对人文元素的重视,确定复合式设计要求的侧重主题,上述问题多出现在居住场所建设景观设计当中。
2.3 促进地域文化传播
如上文所述,现今时代人们衣、食、住、行需求多跟随时代潮流变换,此类需求致使国内多地区内场所景观设计风格逐渐一致,国内外旅游者来到不同的城市、园林及自然景区,但其整体景观观赏感受却没有较大的区别。结合各类场所雾森应用需求,适当添加在地文化元素,可帮助城市、园林及自然景区打造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对场所景观内容的关注度。后期,随着游客旅游体验的分享,含有地域文化的水雾场景景观便会以照片、视频等形式于网络中传播,进而有效提升雾森应用场所对应所在地域文化国内外知名度,以吸引更多人士来访此地,感受对应城市、园林、自然景区美景于雾气萦绕氛围中呈现的独特文化魅力[5]。
3 雾森系统与在地文化融合的实践性探索:以江津区滨江新城浒溪公园为例
3.1 重庆江津浒溪烟雨的文化分析
江津为重庆市市辖区,其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称谓。重庆位于长江和嘉临江的汇合处,水汽充裕,空气潮湿。其被称为“雾都”,便与其城市周边山峦叠嶂,水汽不易散发有关。重庆江津区存有“前后八景”,这八景为江津区文化发展建设提供了基础。浒溪孕育了滨江新城青山绿水,作为汇入长江的最后一公里水脉,浒溪公园将承载城市与江水、人与自然的纽带,“浒溪烟雨”,便是明朝文人江渊诗词《浒溪烟雨》“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描绘的美景之一,也是目前浒溪公园所在地,诗词中将烟雨之中浒溪朦胧美表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向往之。
3.1.1 星光溪谷
(1)景点概述。
溪流来自缙云山脉,经过滨江新城蜿蜒流淌而下,在汇入长江前最后一公里处,穿过蜿蜒曲折的溪谷石滩,趟过大大小小的河石,在两侧竹林掩映下,斑驳的光影里,叮叮咚咚的溪流水声中,雾气萦绕的氛围里,可以挽起袖子戏水忆童年,在竹林里感受诗意氛围,在大石块上静思冥想。待到夜色笼罩时,溪谷中星星点点的灯光倒映在水中,宛若璀璨星河。
(2)景点雾森建设概述。
星光溪谷雾森喷头布设方式为沿路布设,共设置357 个红宝石喷头,单个喷头流量为0.08~0.145L。
3.1.2 云雾花海
(1)景点概述。
花海占地面积约10000m2,由柳叶马鞭草、墨西哥鼠尾草、松果菊等组成的蓝紫色花海,花开不断,为夏日输送一缕清凉,浪漫美好。踏上虎皮石铺成的小径,游走于花间,感受诗与远方。三个水滴状特色雾森廊架散落于花海之中,供游客休憩纳凉。
(2)景点雾森建设概述。
云雾花海雾森喷头布设方式为构筑上布设,共设置150 个六角喷头,单个喷头流量与上述红宝石喷头相同,设备总流量可达12~21.75L。
3.1.3 烟雨飞环
(1)经典概述。
烟雨飞环为位于公园核心处的环形栈桥,围绕曲水湖湖心呈环绕之势,将水滴乐园、烟雨剧场,烟波小筑、水厂记忆、阳光草坡等景点空间串联。烟雨飞环纯白的栏杆与橘色的桥面为湖面悦动靓丽的色彩。雾森营造烟波浩渺的水面,带来独特的漂浮体验感,成为绝佳拍照点。
(2)景点雾森建设概述。
烟雨飞环雾森喷头布设依照其地形特点,应用环状布设方式。此部分同样应用红宝石喷头,应用喷头总数为698 个。
3.1.4 烟雨剧场
烟雨剧场位于园区视线焦点处,它包含了曲水湖中的音乐喷泉和观演舞台,在重要节日以及大型活动举办期间提供了表演舞台,亦是市民健康幸福生活的舞台。剧场后方草坪里布设一处雾森圆环,与人互动的同时可在夏日里带来一丝清凉。
3.2 浒溪公园雾森景点融合在地文化的实践性要点分析
浒溪公园此次雾森经典设计主题为“烟雨浒溪,诗性传译”,侧重“人文情怀”的展现及“诗意回归”。从整体广场的俯瞰图提炼设计语言,可见其再现了烟雾缭绕的灵动线条,使人在行走于其中时能自然联想至雾气弥漫的烟雨场景及雨滴落于水面泛起的涟漪之美。雾森系统于此类场景中营造雾气,则进一步“点题”,令人们在充满烟雨缥缈之诗意的公园空间场景中与过往的浒溪对话,获得极致的人文景观享受。
此处以公园的“烟雨飞环”处分析,其整体形态近似雨水落下的第一处涟漪形状,此处的雾森系统喷气覆盖面较大,不难看出公园雾森设计期望达到仙雾缭绕的朦胧之感,诗作中的“层层霭烟雨”更是得以有效重现。公园整体空间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更能使人们在场景中梦回过往,尝试在脑中重新构建诗人所描述的浒溪之景,放飞思想,放松疲惫的身心,获得闲适之感。尽管部分喷头设置位置的暴露,会一定程度破坏雾气效果的“自然感”。但现场应用的“环状布设”“沿路布设”等雾森系统建设形式会给予来到公园的旅客以“规律美”的别样观感,使其无论在追忆往昔或故景今观的游览情绪之中,都可悠然欣赏现场雾气萦绕的美景,收获更为丰富的赏景感受。雾森系统融合应用的景观设计,浒溪于在地文化应用及切实展现及的角度已初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后期如欲继续完善相关设计,可在各个喷头设置处进一步完善喷头隐藏工作。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地文化于城市、园林、自然景区景观设计中的渗透形式多种多样,而雾森系统相关的设计实践探究,则是最具有文艺发展倾向的一类。多数人能在水雾萦绕的环境中忘却生活烦恼,或回归童真,或深呼吸纾解压力。将在地文化融入雾森景观设计中,本身也是一种将观景“浪漫”感进一步拓展延伸的创新式探索。未来,各类创新式文化融合景观设计,亦能丰富不同地区城市、景区等场所的景观呈现,令原有景色在文化融合的景观构建技术支持下,散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