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2-02-17王晓阳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油松技术人员病虫害

王晓阳

(大同市林业资源防治检疫监测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0 引言

伴随国家经济发展林业系统逐步完善,油松也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林栽种中。因其耐贫瘠性、耐旱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但随之而来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油松的病虫害频繁出现,不仅降低了其存活率,同时遏制了林业系统的稳定运行,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一般情况下,油松的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白粉病、松毛虫、轮纹病等。对此,林业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病虫害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发挥防治手段优势。

1 油松的生长特点

在油松的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当地的自然环境,其次,土壤特性。微酸中性土壤是培育油松的“温床”,也更适宜油松生长。油松生长过程中,其主根和侧根十分发达,可延伸至四周。虽然油松的抗旱性较强,但对土壤的要求却很高,因此,必须采用透气性好、松软的土壤。油松大多被栽种于我国北方,其根系发达,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发生。除此之外,倘若要在山区种植油松,一定要选择阴坡或土壤湿润松软的位置[1]。

2 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纯木林中病虫害发生率高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并不是固定无变化的,而是循环导向系统。所有的生物都有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相互作用。在稳定的生态环境中,任何物种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但从目前的油松林种植现状来看,受到传统林业种植影响,很多地区只大量栽种油松这一苗木,导致只有一类昆虫的存在,违背了生物多样性原则。一旦出现其他种类昆虫,将无法抵御侵害,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单一化林区也比较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引发严重病虫害后治疗困难,且耗费人力财力较多,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面积油松死亡。

2.2 长势不良地区容易引发病虫害

如今,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居民需求,对油松的砍伐力度也逐渐加大。一些砍伐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大面积砍伐油松。久而久之,严重威胁到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过于频繁的砍伐也不利于油松的正常生长。很多油松长势不良,让病虫害有可乘之机。

2.3 人工林中易出现病虫害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已深入人心,加强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要面对的问题。人工林建造是林业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工林建造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苗木品种、当地环境、气候变化等。这几个因素间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由于人工林建造因其局限性,导致林木的单一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4 防治措施不科学

一直以来,油松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很多技术人员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防治手段,对化学农业的依赖性强。尽管化学农药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但长期的使用会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一些有益的生物被杀死,破坏了食物链与生态平衡。于是,技术人员会加强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喷洒强度更高、污染更大的化学药剂[2]。这种做法违背了林业发展的初衷,损伤林业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中会破坏周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显然是本末倒置了。建造生态林的初衷是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可如今因化学农药的使用违背了这一原则。由此可见,我国的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从被动位置转变到主动位置上。

2.5 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国家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我国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无论是先进设备的引进还是实践操作都存在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缺乏先进型技术人才的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低,设备落后,先进技术与防治措施一直得不到推广。此外,技术人员水平有限,这是当前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中最为明显的问题,一些技术人员仅凭经验办事,没有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做好提前的防治工作,在病虫害发生后,才采纳相关解决措施,极不利于其生长。国家对于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过少,部分单位只将重点放置于植物的保护上,忽视了后续的检查工作,只注重对油松外形和美观性的要求,忽略了因地制宜的政策,不具备长远发展眼光。

3 油松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3.1 油松球果螟

随着林业系统的不断完善,油松林的分布范围愈发广泛。油松球果螟是油松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果螟主要寄生于松果中,被害秋果内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外形变异,结种率低。一般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期间,果螟会在树缝间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藏身于树缝成功越冬。为了有效防治油松球果螟病,主要方法有以下3 种:第一,加强营林技术,避免过分修剪,提高油松的抗病性。第二,当发现油松球果螟幼虫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解决措施,通常会采用树干喷毒环等方法。第三,在春季油松球果螟幼虫会爬到树冠,随着天气回暖,外界温度升高,虫口活动频繁。一直到秋季,幼虫会钻进土壤。在其成虫期可以喷洒50%的杀螟松乳油。

3.2 松梢螟

松梢螟的成虫对油松威胁极大,松梢螟在适宜的环境中每年会有两代。该类害虫会在油松的主梢钻孔,主梢被破坏后无法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多数养分只能供给侧梢。侧梢生长超过主梢时,会严重破坏油松的正常生长。其次,幼虫日常的食物来源是油松的松果和油松幼树,遭到破坏后的幼树很快会死亡。几乎所有松梢螟幼虫都会选择在枯梢中活动,也有一些会在树干的伤口处活动。在每年的四月初至四月中旬是松梢螟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幼虫们啃食树干树叶直至油松死亡。树木的嫩梢是松梢螟最喜食的部位,幼虫会寻找新的嫩梢,啃咬外层树皮,形成空洞后便会从中钻入,继续啃食尖端。另外,在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从根本入手,因松梢螟幼虫活动区域较隐蔽,多在枝梢内部活动,采用寻常药剂很难达到防治目的。技术人员在平时应加强对油松的检查,由于松梢螟的隐蔽性特点,发病初期不易发现,往往发现后树梢已被严重破坏。所以,防治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观察油松的长势,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在种植油松时,注意与落叶类苗木混种。栽培中,注意两株树间距,确保每一株树都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在秋季对油松的枯叶和枯枝进行修剪,防止越冬虫源的出现。春季三月份左右,可以在油松树的根部埋药,噻虫嗪、毒死蜱等颗粒药物。填埋完成后,浇适量水溶解药物。

3.3 松叶小卷蛾

松叶小卷蛾幼虫主食油松针叶肉,初始只威胁到单叶,但在九月之后会吐丝缀叶,吸食其中养分,导致树冠枯黄。在松叶小卷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选种,尽量选择抗病性好的油松,像贵州葵花松等品种。当然,人工防治也能对此进行干预,发现虫苞时,及时摘除,统一处理。收集自然掉落的松果,消灭越冬幼虫。对于成虫,应采用黑光灯诱杀,或选用科学配置的25%复方苏云朵杆菌乳剂喷洒。

3.4 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在初始阶段并未呈现桔黄色,而是大小不一的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针叶上出现黄褐色凸起。此病会致使油松针叶枯黄脱落,且病期时间长,不及时治疗的病树在2~3 年内枯萎死亡。此病一般发于8—9 月份,主要依靠风雨传播,且扩散能力强,相邻的油松也会受到病树影响。因此,在防治期间,应隔离病树,谨防传染给其他健康的油松。尤其是多雨季节,松针锈病的传播力度更强,蔓延范围也更广。可采用波尔多液、敌锈纳、粉锈宁溶液进行化学防治[3]。

3.5 赤枯病

赤枯病主要危害油松幼叶,由最初的褐色变为黄棕色断斑,不同种类油松的发病表现不同,也有油松叶会变成棕红色或浅灰色。病菌以分生孢子形态附着在针叶上,越冬成功后的孢子在高温催化下迅速萌发,只要温度湿度达到其萌发要求,可自由侵入针叶伤口处,赤枯病与松针锈病不同,潜伏期长且发病率高,分生孢子的再生性很强。5 月往后是分生孢子的活跃期,在高温天气下,孢子活性被激发。这也就是为何人们经常看到阴面油松针生长势态良好,阳面多为枯黄针叶。同一片林区,外围的油松发病率高于林内。为此,技术人员应提前做好清园,叶面喷洒叶绿素等化学药剂,消除针叶表面的真菌。同时,也可以使用树干注入液,为其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

3.6 提高油松栽培种植技术

在栽种油松前,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栽培地点,油松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也不同。气候与土壤是决定油松生长的重要因素,与存活率之间存在具体联系。其次,做好油松幼苗的选择,剔除不健康的幼苗。当确保幼苗存活率后,要想进一步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应提高土壤肥力,使用仪器检测土壤中的酸碱度和含水量,适当进行松土,补充肥力[4]。考虑到天气因素对油松幼苗的影响,不同季节采取有效的降温或防冻措施。同时,每一次施肥结束后都要检测土壤,注意含水量和肥力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追肥会运用到氮肥和钾肥,避免使用化学成分过高的肥料,很多地区已逐步使用有机化肥等绿色肥料,在防治油松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将发酵好的废料均匀洒在土壤中,栽种5~7d前,喷洒1%~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消毒,如果栽种土壤偏碱性,那么可以加入适量的细硫磺粉等。如果土壤偏酸性,适量加入偏碱性的废料,确保pH 平衡。最后,对于低洼处,灌溉后及时排水,以免油松根系不吸收长期浸泡腐烂。

3.7 使用科学病虫害防治技术

当前,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分为两大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避免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的耗费,也有助于尽快达成防治目标。随着先进技术的持续应用,化学防治手段越来越成熟,只是要注意一点,防治重要,保护环境也同样重要。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实现防治与保护环境间的共同发展。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借助人为干预,首先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如若操作方法不当,防治效果就不佳。例如,一些技术人员会采用高压灭虫灯等设备对成虫进行诱杀,超声波和热处理也能取得同样效果。但从资源消耗方面来看,物理防治终究不及化学防治。唯有将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有效结合,取二者的优势,摒弃劣势,才有机会推广科学防治技术。

3.8 提高技术人员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持,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例外。人才作为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高等院校也应开设相关油松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专业化人才。此外,加强现有队伍的培训,定期开展培训会议,督促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从思想上提高其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度。邀请专业领域学者或专家针对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技术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考虑到现实需求,找到正确防治技术。

3.9 开展综合治理,形成全面防治

在开展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必须全面考虑到防和治的同步进行,将防与治放在同一高度,有防才有治,一味地追求治,忽略了防,只会舍本求末。只侧重于一点,则无法提高油松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先防后治才是每位技术人员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有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油松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同环节不同病因采取适宜办法,从源头进行治理。例如,某些地区油松病虫害发病率较高,那么在第二年的引进种植中就要加强对油松的养护,切勿使用“一刀切”的防治手段,合理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法等。当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后,必须定期检查是否存在病情复发情况,每一次的防治结束后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治疗用药、治疗时间、植被种类、恢复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数据[5]。

4 结语

综上所述,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仅靠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国家也要加大对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人才与先进设备,让防治工作有章可循。此外,技术人员要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防治手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虫害特点、不同环境制定完整防治计划。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我国油松病虫害特点有目的的采纳吸收。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全面提升油松的抗虫害性,推动林业系统的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油松技术人员病虫害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