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路一景”整治以推动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2022-02-17周泉
周泉
(贵阳市观山湖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处,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城市给人入眼的首要印象,取决于城市的环境及丰富的景观绿化。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构造,其景观是环境绿化的重要部分,是整座城市的生命活力及文化文明象征。从古至今,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绿化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汉书中就记载过“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轻松”,对城市的道路及绿化景观进行了描述[1]。城市道路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空间结构及规划布局。对道路的绿化是绿化景观关注的部分,使其既能改善城市的气候和空气,还能实现城市的四季变换,与城市整个绿化景观风貌休戚相关[2]。如今的科技社会下,城市车水马龙,车流像开闸的洪水,不断的排放尾气,若城市道路没有绿化,人们每天吸收多少的废气。空气质量劣质,人们从哪里去找归属感,任其再宏大的道路建筑,若没有景观绿化,没有树木花草、亭台水榭,人们疲惫的心理无法得以放松、洗涤。给人们毫无“家”的归属感,老者无养老宜居的环境,年轻人无精神心灵的向往,使城市毫无活力,更谈何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城市道路的绿化整治非常重要,以打造幽美环境,实现宜居生活,促进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城市景观绿化和可持续发展
1.1 城市绿化理论
城市绿化是对城市景观的生态美学建设,属于环境美学的范畴[3]。研究内容是对自然美的加工,通过研究自然美的形成原因、种类,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具体是指未经人为干预改善的自然性景观现象;人工景观具体是指经人类的干预改善,由人类在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对其加工而来的景观;人文景观具体是指人类的传统文明、历史建筑物等表现形式,如古代桥梁、宗教建筑物等的特征及历史文化价值。景观审美主要是针对其所含的意蕴,其作品一般有形式、意境及意蕴美三种形态。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离不开人们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是代表城市的精神文化所作,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于1972 年出现,属于长期增益发展模式的理念[4]。具体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化景观格局,缓解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平衡或对立关系。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构建人与自然的联系桥梁,已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生态学理论及实践成果的不断更新,为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早期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功能是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随着社会进步,绿化景观从简单的视觉形态进展到了生态健康、文化延续的可持续发展形态[5]。在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理念的当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共协发展成为城市绿化设计的重点。
1.3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城市绿化是打造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形式,凝聚着人们的思想、智慧及情感[6]。城市绿化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较大,其主观意愿引领了城市绿化和空间构成,对环境产生影响力。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作为环境规划部分,对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关系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生态系统本身是由自然、社会综合而成的生态形式,既有生命系统,又有环境系统。城市道路绿色景观规划作为城市资源配置、组织城市纵横点空间的重要部署,须具备生态观,才能有效指导城市的绿化建设不断向趋向于生态目标,实现和谐共生的人居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人、自然、环境的和谐氛围,城市道路景观生态设计反映了当代生态平衡发展的新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能优化环境、改善宜居生活情况,促进城市生态性的健康发展。
2“一路一景”情况
“一路一景”即道路景观,从其环境设计广义来看,是经美学角度,把道路绿化和生态进行融合的景观规划,以让人们感到自然、舒适、安全[7]。道路景观设计缓和了人类加工改造和原生自然的对立关系,通过绿化方式美化环境,使道路功能更加丰富,最大限度彼此发展矛盾,营造环境文化内涵,并营造道路的绿化、景观点缀,以形成环保强、外观美、文化浓的自然生态氛围。
2.1 提升观山湖区的“一路一景”景观项目
观山湖区委在二届八次全会中提出了“城市颜值扮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时尚城”的城市定位,为打造观山湖区的花境景观,打造“花香街”主题道路及主题公园建设,实施观山湖区石标路、林城东路、长岭北路的绿化整改提升和打造“芯动花城”“竹苑”“苔园”、“月季园”等口袋公园。其中,林城东路以“生态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漫步公园的步行上班道路。石标路的设计主题定为幸福之路,结合道路周围较多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条具有康养、儿童活动和生态功能的主题道路。“芯动花城”口袋公园集花坡、叠云台、现代科技风格小品为一体;“竹苑”口袋公园为突出生态及观赏功能,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极具个性及创意的独特景观;“苔园”口袋公园,植被成林,可经拱桥跨过旱溪至凉亭休憩;“月季园”口袋公园以多品种月季为主题,可赏花赏景。融入了人文、文明、经济、特色植物、现代科技,展示了观山湖区的时尚科技、花韵、生态之美,对促进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 观山湖区“一路一(多)景”景观改造项目
根据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中的“依托城市山脉、水系、绿地,调整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深入实施‘一路一景’建设”精神,观山湖区组织实施了诚信南路、金阳路、云潭路、碧海南路一路多景的景观改造。其建设主题为“落樱缤纷,市民生活大街”,强化街道绿化樱花景观。打造了“樱花园”“雨巷”“诚信广场”“贵州土话园”“镜园”等口袋公园,发挥了樱花树遮阳、观赏功能,塑造了城景相融的城市绿化形态。“樱花园”根据主题提取了“樱花”和“风”元素,运用到廊架、雕塑、座椅、铺装上,营造了樱花主题氛围。“诚信广场”通过寓教于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贵州土话园”以贵州话为依托,展现地方方言的魅力与特色。通过“高颜值”城市道路为观山湖区景观增辉添彩,以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强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营造出更宜居、更活力、群众更感幸福的城市生态景观,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建设发展助力添彩。
3“一路一景”整治推动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分析
3.1 固碳、美化作用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交通量剧增,能源消耗量随之增大,碳排放量也居高不下,阻碍了城市绿色交通及低碳交通的发展,不利于城市生态建设。所以,人们对低碳交通应引起重视,将道路绿化合理优化,以起到固碳作用。而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人们易产生压力感和疲劳感,此时若有一处干净轻松、静谧花香、心旷神怡的城市“花园”,会在绿色的衬托下给人们释放感和归属感,为市容添容添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更好的促进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因此,在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中,既要增强绿化的固碳能力,合理布局,以有效进行光合作用,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其固碳能力。还应顺应观山湖区委的“城市颜值扮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时尚城”城市定位理念,打造生态与美丽为一体的道路景观。观山湖区的林城东路就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不仅打造了漫步公园的步行上班道路,还在市政道路中分带中进行了造景改造,移植了先前布局杂乱不清的灌木,梳理了银杏、樱花、白玉兰等乔木,优化了过密的植物生长环境,保留了红叶李作为主题植物。并增加了紫薇、银杏,以适应四季景观,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丛林式盆景组。这种高低错落的植物组合,使线状景观既有秩序感又有变化感。同时,还保留了落叶、彩叶、开花乔木和树形较好的常绿植物,大量种植观赏草、宿根花卉和草坪,以打造自然花境,并种植了新品种的无尽夏绣球、亚菊、樱桃鼠尾草等。且在重要端头放置“荷”合如意的荷叶绿雕,以展现生态城市。此外,中分带地被层采用了时令草花和草坪分段交替种植;中分带端头种植时令花卉,以显其简洁大气;中分带主景栽植了紫荆树200 余株。这种循环交错方式能减轻车辆、行人的视觉单一感,使其在不同的位置、角度获得不同的美景体验,增强心理感受,提升出行体验。现如今,林城东路经提升改造中分带,不仅起到固碳清新作用,还展现了色彩优美、情景相融的盆景式和园林式的优美画卷。
3.2 生态修复
观山湖区“雨巷”公园的打造加入了海绵城市设计,设计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形成了绿地区域的生态群落。加大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收集雨水及对水资源重复利用和保护的作用,同时减少城市排洪压力,提升了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海绵城市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基础上进行建设,通过利用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对自然与生态保护进行统筹,以进一步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降低开发建设对城市生态产生的影响。对多类型的水质或水系进行重构和生态修复,有效减弱城市面源污染,实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前要注意需先调查清楚城市的具体情况,根据道路地质地貌、水文水系、气候气象及道路竖向规划,掌握建设海绵城市的支撑基础信息,分析规划区的水资源、水环境及存在的雨洪风险,结合建设实施条件明确建设重点方向和区域,科学制定建设总体目标。并评估雨水径流量、径流峰值、排水防涝能力、内涝风险范围程度、污染源分布、建设后径流变化及生态的影响,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再通过规划协调和建设实施,由点到面系统性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雨巷”公园的打造遵循了自然、经济、低碳、环保、生态、节能的城市持续性发展原则。为城市打造了丰富的绿色层次、四季应景、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环保节约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使城市生态轴更完善,形成了良性生态环,为城市绿化健康发展奠定了自然生态基础。
3.3 游憩功能
“一路一景”整治中秉承着城市绿化惠民的理念,切实关注居民的出行及精神需求,让城市绿化服务于民,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逐渐完善城市绿化功能,将城市景观绿化园林建设融入人们生活,以增强人们幸福感。“一路一景”景观提升项目中的石标路就以幸福之路为设计主题,结合道路两侧及周围居民小区,打造出了具有康养、儿童活动和生态功能的综合性道路,让城市景观服务于人们,提高人们获得感。其次,“一路一(多)景”景观改造项目中的“镜园”场地,以“镜”为设计主导思路,结合诚信路的整体设计主题,加入了镜面特色装置,把地铁口打造成了具有梦幻空间的主题小游园。“候园”设计结合地铁口绿地,设置休憩设施打造,以禅意景观凝练美学意境,打造一方禅意的林下空间。“静心园”以落英缤纷的春日景象,勾画出了现代都市中的静心小憩美好场景,使进出地铁口的上下班人群在花园中经过,给予其美的感受,为其紧张的生活及工作缓解压力,成为绿心港湾。“憩园”的高低组合景观休憩场所,将花瓣印在幽静弯曲的小路上,营造了雅致清新的场景氛围,隔路相望静心园,形成了喧闹城市中的可游可赏可憩的街心花园。
4 结语
通过综述可知,做好道路绿化景观整治可提供良好自然环境,可发挥植物的自然生态效应、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循环,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