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枇杷轻简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2022-02-17王新语张丽娟赵建伟李公存赵明
王新语 张丽娟 赵建伟 王 婷 李公存 赵明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 265500)
枇杷是蔷薇科常绿果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之一,果实色泽美观,果肉酸甜适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及果糖,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枇杷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北方进行设施栽培,只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可不用供暖升温,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 课题组研究了品种、栽培技术、设施内微域环境因子对设施枇杷生产的影响,总结形成1套集环境调控、树体控制、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于一体的设施枇杷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1 设施环境
选择透光率好且能人工遮阳的温室,保证冬季设施温度不低于-3 ℃即可满足枇杷的越冬需求;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并且排水良好,以沙壤土为最好。
2 品种选择
为提高坐果率,北方温室种植可以选择早钟6号、大五星、解放钟和大红袍,以早钟6号为主。
3 定植
避开高温及严寒季节定植[3],一般在地温回升的4月上旬或7-8 月份栽植。根据温室宽度确定株行距,一般2 m×2~3 m,每667 m2种植111~167株,定植时挖长80 cm、宽80 cm、深60 cm种植穴。黏质土壤需要提前进行改土,比例为沙子∶表土=1∶1,同时掺入腐熟有机肥5~8 kg和复合肥200 g拌匀后回填。待回填土沉降后,定植浇水,宜浅种,并覆盖遮阳网。发芽前根系功能较弱,不需施肥,但应做好缓苗期水分管理,使根系土壤保持不干不湿。
4 水肥土管理
枇杷根系浅,浇水需控制水量,一般以浇透土层30 cm为宜。幼树期施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抽梢前施促梢肥,新梢展叶施壮梢肥,施肥比例为氮∶磷∶钾=1∶0.5∶0.5。幼树施氮量第1年约100 g/株,第2年约200 g/株,第3年结果期约300~500 g/株,并施有机肥5~10 kg/株。开花初期施肥比例氮∶磷∶钾=1∶0.8∶1,施肥量占全年30%;果实采收后施肥比例氮∶磷∶钾=1∶0.7∶0.7,施肥量占全年50%,是全年的施肥重点时期[4]。
5 花果管理
花果期管理包括疏花、疏果和套袋。疏花穗是管理的基础,先将结果枝与营养枝调整比例为3∶2。疏蕾只留基部2~4个支轴,摘除整个花穗的中上部。疏果一般掌握大中果品种每穗留果3~4个,小果品种留5~6个。为防止果实发生裂果、锈斑、日灼等,疏果后应对果实套袋并遮阳[5]。
6 整型修剪
整型修剪的目的是控制株高,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6],是栽培管理最重要的工作。第1年枇杷幼苗定植缓苗后,在主干距地面约50 cm高度剪顶;新芽萌发后,选择1个向上生长的粗壮新芽培养成主干,从侧芽里选4~5个培养为主枝;主枝上再培养分枝,通过吊、拉、撑等方式,使分枝开张一定角度,形成第1层枝。第2年在主干距地面约80 cm处短截,选留3~4个侧芽培养成主枝,形成第2层枝,枝条方向与第1层主枝错开,并对第1层主枝修剪,保留延长枝和1~2个副主枝,其它除去。第3年根据温室高度控制树高,培养第3层枝,重点更新结果母枝、结果枝。对过密枝、衰弱枝、徒长枝、病虫枝等进行相应疏剪、回缩或短截等,保持温室良好的通风透光。
7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可在5月下旬、6月下旬及7月初各喷1次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枇杷黄毛虫,幼虫期进行人工清除或喷施80%敌敌慢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8 000倍液等毒杀,冬季刮去树干上越冬蛹茧。枇杷还易发生“碎梢”病,系缺钾性生理病害,可在11月至次年1月或8-9月增施钾肥。
8 采收
采收时由外围下部开始,逐渐向内转入上部。注意选黄留青,分批采收,轻采轻放,分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