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高山地区吊瓜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

2022-02-17李大忠宋敬德

长江蔬菜 2022年3期
关键词:块根薯块套种

李大忠 宋敬德

导读: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平均海拔约950 m,一般5月初吊瓜地下块根开始萌芽,11月初吊瓜采收结束,前后空闲约6个月,为了充分利用吊瓜地的空闲时间,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吊瓜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每667 m2年产值8 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好。

吊瓜,学名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又称瓜蒌,是多年生葫芦科藤本作物。食用吊瓜以收获吊瓜籽为目的,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上一年地上部藤蔓、茎叶经霜冻后死亡,以地下块根越冬,次年气温回升后萌芽生长。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平均海拔约950 m,一般5月初地下块根开始萌芽,11月初吊瓜采收结束,前后空闲约6个月,为了充分利用吊瓜地的空闲时间,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吊瓜地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每667 m2吊瓜产瓜籽150 kg,产值约6 000元,马铃薯产量1 000 kg,产值约2 500元,合计产值8 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好。澄源乡吊瓜产业发展历时6年,目前种植面积400 hm2以上,去除成本每667 m2收益2 000~4 000元,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是夏季高山种植,质优价高,套种1季马铃薯,每667 m2可以增加收益1 500~2 000元。现将吊瓜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1 种植模式

吊瓜对土壤、地块要求不严格,常种植于坡地、半山腰,也可于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由于植株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藤蔓可长至10~20 m,每667 m2只需种植50株。起高垄(垄高0.5 m,垄宽包沟5 m),于垄中央种植1行,株距2.5 m。在离吊瓜种植行两侧1 m处各起1条低垄(垄高0.25 m,垄宽包沟1 m),垄上种植1行马铃薯,株距20 cm,每667 m2可种植马铃薯约1 300株。马铃薯2月上中旬切块种植,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

2 吊瓜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瓜型大,瓜面花纹清晰,单瓜种子多,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大,适应性强的品种种植,如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越蒌2号[1]、越蒌3号等。

2.2 整地施肥

一般4月中下旬翻地整畦,按株行距2.5 m×5.0 m挖穴,穴深25~30 cm、直径40~50 cm[2,3]。每穴施腐熟有机肥10 kg、三元复合肥2.5 kg、钙镁磷肥1 kg,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施肥后覆盖厚10 cm左右的细土待种。

2.3 定植

第一年种植,5月上旬从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院购买越蒌2号或者越蒌3号吊瓜苗定植,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以利成活。以后每年春节前后翻耕垄面,疏松土壤,清除杂草,注意不要伤及地下块根,5月上旬地下块根就会开始萌芽生长。

2.4 田间管理

①引蔓整枝 刚定植或者新萌芽的吊瓜,蔓长至30 cm左右时要及时用竹竿引蔓上架,上架后选留4~5条健壮侧枝,剪除多余的侧枝,同时应经常整理枝蔓,保持枝蔓在棚架上均匀分布。

②水肥管理 当年种植的吊瓜苗成活后追施1次提苗肥,每667 m2用尿素1.0~1.2 kg对水150~200 kg浇施,开花结果前根据植株长势再追肥1~2次,每次每株环施复合肥0.5 kg,即在离植株20~30 cm的地方挖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撒施其中后用土回填。吊瓜开花结果后,要勤施追肥,坐果后至9月上旬每隔10~15天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667 m2撒施10~15 kg,可在雨天将肥料撒施在畦面,或于晴天将肥料撒施畦面后喷水使肥料溶化后渗入土壤。生产过程中遇干旱要注意灌溉,多雨时节要注意排涝。

③病虫害防治 吊瓜的主要虫害是瓜绢螟,主要病害是蔓枯病。瓜绢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除虫菊酯类药液喷施防治。蔓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3~4天防治1次,连续3次。

2.5 采收

9月初瓜皮全部转黄色时开始分批采收,脱粒,晾晒。

3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闽薯1号[4]等优良品种。选取薯块整齐、薯面光滑新鲜的种薯,去除腐烂、带病、受伤的块茎。

3.2 整地

吊瓜收获完成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藤蔓,种植前翻地、开沟、作畦。

3.3 播种

①消毒 在阴凉的地方,将种薯摊开,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塑料薄膜密封闷种2 h后通风,自然晾干,堆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②切块 2月上旬,播种前2~3天用蘸有75%酒精的棉花团擦拭刀口,消毒后切种薯,每块种薯要求有1~2个芽眼,质量约50 g,切块后用草木灰蘸薯块切口,摆放在阴凉通风处使伤口充分愈合。

③合理密植 单行种植,株距20 cm左右,每667 m2种植约1 300株,种后覆土,再用稻草覆盖。齐苗后,及时剔除弱、小苗。

3.4 早中耕培土

整个生育期培土2次,苗高10~15 cm时结合除草、松土,培土厚5~6 cm;封行前培土厚3~4 cm[5]。

3.5 前期防旱,后期防渍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土壤过干要及时浇灌;遇阴雨天气,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渍水引发病害发生,及造成块茎腐烂。

3.6 科学施肥

①重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钾肥。每667 m2施腐熟鸡鸭粪500~1 000 kg、三元复合肥20~30 kg、过磷酸钙20~30 kg,翻地整畦时撒施。

②早追肥 出苗率达60%以上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条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 kg、尿素5 kg,以后视苗情追肥,每667 m2穴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 kg。还可以在幼苗期、结薯期、薯块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加入0.3%磷酸二氢钾液一起各喷施1次,用作叶面肥。

3.7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害虫有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种植前可结合施基肥每667 m2加入5%辛硫磷颗粒剂2.5 kg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对于蚜虫可用黄板粘杀,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可选择抗病品种,剔除感病块茎,做好种薯消毒、切刀消毒等工作。中后期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要加强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进行集中深埋、撒施石灰消毒等处理,同时选用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9%安克锰锌(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8 适时采收

马铃薯植株茎叶大部分变黄即可采收。尽可能保持薯皮完整,去除烂薯、病薯,贮藏于阴暗通风处,摊薄晾干,有条件的可贮藏于冷库,避免薯块见光变绿,影响商品价值。

猜你喜欢

块根薯块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尝试打破块根旱金莲休眠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