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之美
——记2021年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南宁)活动
2022-02-17张晓黄秭茜郭亚琼
文/张晓 黄秭茜 郭亚琼
2021年12月22日至23日,“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暨VIPKID外国专家科普公益课堂”在广西南宁举办,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尤敏、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晖锽等4位外国专家分别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和天桃实验学校的师生带来四场精彩的科普讲座。
本次“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活动由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小博士报)、北京大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VIPKID)、中北明德技术研究院承办。广西科技厅成果与区域处副处长莫文胜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活动,了解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更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尤敏:神奇的无花果
2021年12月22日上午,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举办。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尤敏(Uromi Manage Goodale,美国)为同学们讲授“无花果”主题科学课程。
尤敏副教授用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视频,讲述了无花果的生长过程以及无花果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等知识,带领同学们走进神奇的无花果世界。她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明白无花果并非“无花”,只是它的花被花托向内包裹起来,且花托顶端有一个连接外部的“生命通道”。无花果的“最佳拍档”榕小蜂便是通过这个“生命通道”为无花果传授花粉。同时,无花果也为榕小蜂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于是同学们了解了榕小蜂和无花果紧密的共生关系。她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无花果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无花果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无花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被称为“关键物种”。尤敏副教授引导同学们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使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尤敏副教授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无花果的生长过程以及无花果和榕小蜂的共生关系
“本次科学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知识,比如,我以前以为无花果没有花,但是听了老师讲解,才知道无花果是有花的,只不过是被花托包住,而且我们吃的无花果并不是它的果实,而是膨大为球状的花托。这节课让我更加了解无花果,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上这样有趣的课。”滨湖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卢雁熙说。
吴晖锽:光与照明
吴晖锽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主题为“光与照明”的科学课程
Muhammad博士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带领同学们进入“纳米”的微观世界
2021年12月22日上午,同样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外国专家科学讲堂上,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晖锽(Jonathan HH Goh,马来西亚)为同学们带来一堂主题为“光与照明”的科学课程。吴晖锽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光通量、色温、发光强度、亮度等专业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介绍了白炽灯、LED灯等不同类型的灯的发光原理、内部结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等知识,引导同学们思考“光”的作用以及不同光照产生的不同效果。吴晖锽教授从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何在商店里买的衣服拿回家后觉得颜色变了”“出入口标志为何用LED灯”等问题。
课上,吴晖锽教授为同学们举出众多生活中的例子,让枯燥难懂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学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丰富科学知识。“外国专家们用生动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个神奇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学习了无花果是怎么生长的、灯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真是太神奇了!”滨湖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筱翊说。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副校长刘韬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是向青少年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途径,对于学校师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零距离聆听外国专家授课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Muhammad:“纳米”的微观世界
2021年12月23日下午,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继续举办。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北海市酋长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外国专家Muhammad Haseeb Ullah Raja(巴基斯坦)博士以线上授课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纳米”的讲座。
Muhammad博士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为同学们讲解了“纳米”的概念以及纳米技术的运用,带领同学们进入“纳米”的微观世界。课堂伊始,Muhammad博士拿出一个盛满玻璃球的杯子,并将一袋盐倒入玻璃球的缝隙中,正当同学们认为杯子已经满了的时候,他向杯子里倒入一些水。通过这个小实验,同学们认识到原子之间是有缝隙的,并以此引出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纳米。接下来,他播放了一则视频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纳米”这一长度的度量单位,并通过将1纳米的长度与头发丝和红细胞的直径等的比较,使同学们对纳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1纳米就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是比刻度尺上最小刻度还小的长度。纳米技术是一项研究尺寸在0.1至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及其组成的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科学技术。Muhammad博士还介绍到,纳米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医疗、服装等多个领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最后他还分享了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新突破,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继续关注纳米科技的发展,探索纳米技术的未知领域。
“这场讲座,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感触很深。虽然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但是纳米技术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改变世界,让生活更美好。”天桃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黄俊杰说。
Ambrose:动物大迁徙
2021年12月23日下午,同样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的外国专家科学讲堂上,北海民附学校的Vishuo Ambrose Yufanyi(喀麦隆)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动物大迁徙”的科学讲堂,带领同学们走进遥远的非洲大草原,了解牛羚令人惊叹的迁徙之旅。
每年六月雨季过后,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和新鲜的草料,大约两百万牛羚会成群结队地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出发,跋山涉水,前往水草肥美的肯尼亚。在迁徙途中,牛羚群需要穿过危机四伏的草原,跨过汹涌湍急的河流,躲过鳄鱼、狮子、猎豹等捕食者的袭击。大批牛羚在迁徙途中丧生,最终生存能力强的牛羚会抵达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草原,完成这场声势浩大的迁徙之旅。但是马赛马拉草原并不足以为数量如此庞大的牛羚们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所以,在每年十一月旱季到来前,牛羚们将开始新一轮的迁徙之旅,返回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Ambrose老师也提到,除了牛羚,世界上还有很多动物会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进行一定距离的迁徙。动物大迁徙是为了延续生命的征程,也是一场场险象环生的旅途。
这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启发同学们感知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上的精灵,有了他们,地球才有生机、有活力,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天桃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潘果果说。而牛羚迁徙过程中展现出的团队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Ambrose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牛羚的迁徙过程
天桃实验学校执行副校长辛志军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她提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是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科技素养的良好契机,不仅使同学们拓宽视野,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科学知识,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与外国专家学者交流、感受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的机会,激发同学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南宁四场讲座为2021年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示范活动,2021年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在北京、武汉、南宁三地举办,来自美国布朗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的10位外国专家面向中小学生主讲11场科普讲座。两位诺贝尔获得者让—皮埃尔·索维奇教授、迈克尔·克斯特里兹教授在线分享了前沿的科学知识,不仅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正如VIPKID首席科技官、新加坡专家郑子斌先生在2021年首场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所说,前沿技术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育的可及性,让优质教育资源以更高效的方式惠及更广人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2021年11场讲座中有8场以在线方式开展,共涉及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亦庄实验学校、武汉珞珈山小学、南宁天桃实验学校等19所中小学校,共有2000多名学生现场参加活动,还有1万余人通过直播观看了讲座。
启迪科学梦想,开创无限未来,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