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白工业园看“一带一路”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2-02-17李潇潇刘云超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白工业园白俄罗斯

文/李潇潇 刘云超

(作者单位:李潇潇,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云超,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称“境外园区”)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一合作方式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建设科技型境外园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以下简称“中白工业园”)充分利用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方向,确立了高端制造和科技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平台,为中国境外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一带一路”境外园区创新“走出去”模式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境外园区是以中国企业为主体,通过与东道国政府签订协议,在协议限定的区域内投资建设形成的产业链完整、集中度高、公共服务功能健全、管理模式便捷高效的产业园区。目前,纳入商务部统计的113家境外园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1年上半年,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累计投资470亿美元,向东道国缴纳税费约6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8万个就业岗位。

我国的境外园区一般分布在与我国经贸关系良好、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东南亚、非洲、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照园区定位可分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开发型、商贸物流型、技术研发型、多元综合型六种类型。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能源资源、轻纺服装、建材家具、机械电子、汽摩配件、生物医药、轻工冶炼等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加工制造行业。

境外园区改变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集体出海、抱团取暖”模式,加强了对外投资企业对当地政府、社会的整体影响力,有效抵御了一些可能面临的国外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日益增强。同时,境外园区为东道国带来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进程,让当地民众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的丰厚福祉,实现互利共赢。

境外园区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地区分布上,境外园区在世界各地区的分布数量、分布密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区域过分集中形成区域内竞争,有的区域又分布零散达不到规模;在园区主导产业方面,大多是以传统加工业、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开发利用型园区为主,缺乏高科技和高端服务的高质量园区;在开发模式上,存在照搬国内开发区建设模式、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投资回报率低下等问题;在产业配套和聚集上,与所在国的产业匹配度较低,难以实现生产要素和产业链的聚集;等等。

科技创新合作赋能中白工业园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近年来,中白工业园充分利用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科技资源,确立了高端制造和科技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东25公里,总规划面积117.61平方公里,由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元首倡导、两国政府大力支持推动,是中国在海外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2012年,园区的开发运营主体——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园区开发公司”)成立,其中中方占股68%,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集团”)两大央企主导开发运营。

中白工业园在建立之初便规划了园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与通信、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产业。截至2021年11月底,园区居民企业共83家,其中20家是研发类企业,占到入园企业总数的近1/4。入园的生产类企业也主要聚集在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激光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制造企业,凸显了园区的高科技驱动发展模式。

中白工业园科创中心

中白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是中白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白工业园一期起步区中心地块,由中国商务部出资1.6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建设,于2018年年底动工、2020年完工、2021年5月27日正式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18931平方米,共5层。

作为中白工业园的孵化平台,科创中心围绕园区主导产业规划了五大功能平台进行产业孵化和培育:项目孵化平台,引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及专业服务机构,对研发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就地转化,进入规模化生产;产融研结合平台,引进金融投资者(风投基金、产业基金)、企业投资者、科技研发机构,搭建产融研结合平台;展示交易平台,依托中白工业园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重要节点优势,设立展示交易中心,展示交易高精尖产品、研发成果、科技项目;科技合作平台,中白工业园作为高科技的研发生产制造园区,是中白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在发展中白科技合作的同时,积极推动第三方合作;研发项目试生产平台,科创中心提供超过11000平方米的对外出租空间,不仅包括办公区域,还包括可提供给承租方用以科技创新的项目研发、测试、生产集于一体的物理空间平台。

2021年6月15日,科创中心第一家入驻企业中白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举办了入驻升旗仪式。中白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由广东省科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联合成立,作为广东省科学院在海外的离岸孵化器,该中心主要在新材料、先进制造、高效农业、生态环境等四大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相关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广东省的科技企业、产品和项目进入欧洲、接轨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未来,科创中心将根据中白工业园科技研发及高端制造“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指导,引进更多的优质科创项目,逐步为中白工业园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中白两国科技交流合作,提高中白工业园的国际竞争力。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自2012年起四次为园区签署总统令,以法律形式给予园区一系列优惠政策保障,涉及土地、税收、海关、外汇、出入境等各个方面。企业所得税自盈利年度起十年免征,至2062年减半征收,免除土地税和不动产税,土地租用年限最长可达99年,也可以转为私有,园区内可经营公共保税区业务,企业用工自由,股东利润可自由汇出等。

在2021年发布并生效的最新版总统令中,首次提到了5G、人工智能以及医疗领域的特殊政策,扩大了投资者的投资经营范围。在新版总统令中还首次引入了创新活动主体这个概念,为初创企业和初创项目提供了一个过渡平台,通过在过渡期给予和居民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吸引科技研发和初创领域的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自本次总统令2021年9月正式生效至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有4家创新活动主体入驻科创中心,园区创新氛围愈加浓烈。

为吸引优质项目入园,2016年由9家中国央企出资成立了中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规模达到5.85亿美元,主要投资园区内的入园企业和优质项目,聚焦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截至目前,基金已支持或引荐入园项目近10个,主要集中在精密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高新技术领域,有力支撑了园区的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2019年7月还启动了“星火计划”融资平台,目的是支持白俄罗斯科技小微型企业发展,扶持研发成果创始人和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星火计划”目前有11家成员单位,主要为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服务企业。该计划聚集国际资金,打造创新主体和资本要素高效链接、深度融合的跨国科技创新平台,为项目孵化提供助力。

在“星火计划”的加持下,园区开发公司大力引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中小型及科研创新项目入驻,对此类项目的孵化和培育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关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各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目前仍具有科研优势的研发成果,帮助其完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

2021年6月24日,开发公司投资的首家“星火计划”初创项目“散热器冷却设备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是园区开发公司在“星火计划”投资框架下成功引进并跟投的第一个初创项目,主要从事内燃机散热器系统原型机的研发、生产、测试。其技术通过了白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国家鉴定,具备良好的推广空间和开发前景。该项目的成功入驻对白俄罗斯初创企业孵化和科研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为更加高效推动“星火计划”发展,吸引更多科创孵化类项目入驻,园区开发公司于2021年6月在科创中心举办了白俄罗斯“创业大挑战”初创企业项目竞赛(以下简称“创业大赛”)。此次创业大赛由园区开发公司和明斯克城市科技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设立“智能项目开发”“智能硬件研制”两个奖项,以挖掘白俄罗斯具有发展潜力和孵化条件的优秀项目,促进项目实施,为白俄罗斯科技发展增添新动力。

经过路演及专家评审,儿童自闭症早期诊断平台等三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智能项目开发奖项前三名。新一代“绿食宝”家用果蔬安全检测仪等三个项目获得智能硬件研制奖前三名。获奖项目均获得了相应的资金奖励。

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亚洲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中白工业园所在国白俄罗斯是我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政治上高度互信,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其邻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等)的科技资源及人才优势明显,在无人机、数字经济、区块链、机械制造、化学、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等领域积淀深厚,具有很大挖掘潜力,是发展科技创新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理想区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和西方国家对我国“贸易+科技”封锁的背景下,中白工业园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是我国应对西方国家“科技+贸易”封锁的有效路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继承了苏联雄厚的科研实力,且与我国合作基础良好。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科技+贸易”封锁,通过与技术基础和研发实力较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有助于对美国的科技“脱钩”策略形成有效反制。另一方面,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寻找新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在“后疫情时代”,围绕公共健康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两个新增长点,中白合作有助于我国数字经济等技术、生物科技等进一步“走出去”。通过以白俄罗斯为代表的对我国友好开放的第三国,依托中方主导的园区实体,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实现国际科技合作的双向交流,快速吸引国际创新要素聚集、融合、升华,进而助力我国创新型国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建成。

在中白工业园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示范效应。首先,白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在数字经济、军工及汽车等领域与周边国家合作良好,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土壤。其次,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作为苏联时期中东欧的军工强国,在光学、机械制造、特种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科学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国防工业积淀雄厚,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至今仍保持多个国际学术和研发领域的领先位置,为科技创新合作提供持续高效的动力。再次,俄、白等国优势研发领域与我国近年来出台的国家级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重点支持或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契合度较高。此外,对61家国内有代表性的高科技研发单位及生产企业的调研显示,有80%的被调研中国科技企业希望加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项目库,借助该平台与白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对于双方的科技合作,白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科技实力有基础,我国科技企业有需求。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汇聚融合相关国家的创新智力资源将为我国科技战略的落实落地提供有力支撑。最后,园区建设股东单位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均是产城融合和园区建设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对于科技园区建设和产城融合有着丰富成熟的经验,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标志性工程,中白工业园将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平台,有效利用俄语区国家的传统科研优势,结合园区政策优势和资金支持,引领“一带一路”高科技创新合作,加快中白工业园实现从传统制造业产业园区向高科技国际合作园区转型,实现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白工业园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延长小麦粉和荞麦出口禁令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白俄罗斯封锁与乌边界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中白友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