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年轻的方式拥抱鲁迅

2022-02-17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孙子鲁迅

最近,鲁迅的孙子周令飞上了热搜,在“躲不开鲁迅的鲁迅孙子的一生”话题下,许多网友热烈地参与了讨论。

2021年10月22日,为纪念鲁迅逝世85周年,第四届“鲁迅文化周”在上海开幕,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周令飞酷似鲁迅的相貌,引起网友强烈关注,纷纷表示,其标志性的一字胡,简直和教科书上的鲁迅一模一样。

周令飞说,因为走到哪都被说是鲁迅孙子,这个身份让他真不是滋味,如芒刺背,而且自己不会写作,怀着恐惧和压力逃离了原本的生活。年少时他去当兵,别人告诉他鲁迅是弃医从文,他就需要继续祖父未完成的事业,所以被安排到卫生所。后来,又被安排当通讯员写文章,但他不喜欢写作,别人却不信,说鲁迅的孙子怎么可能不写作……这段往事让网友们大呼笑翻了,既好笑又心疼,没想到周令飞除了“鲁迅孙子”之外,还是一个“段子手”。

文本解读

角度一:从人的文学到人民的文学。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鲁迅都是人们心目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塑造着每个人学生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中,鲁迅并未落伍的观点验证着他超前的眼光。网友能与周令飞共情,是因为鲁迅作为一个符号,已经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文化的“血缘”。而有一个“鲁迅孙子”作为谈论的切入口,可以降低谈论鲁迅的门槛,拉近与鲁迅之间的距离,从口头与心理层面上,都实现一次与鲁迅的“亲密接触”。

角度二:文学的感召力量。

在今天这个海量信息四处漫溢的世界里,鲁迅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我们因为接近鲁迅而感到精神充实,因为阅读鲁迅而感到文学的有力。今天的青年在表达自己时,会主动向百年前的“鲁迅”寻找话语资源:在社会热点新闻的评论区,鲁迅的话被频繁地引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鲁迅“圈粉”了无数年轻人;甚至有大学生用16篇《野草》创作了一首说唱作品,收获将近900万播放量……不难看出,今天的青年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地拥抱鲁迅。

角度三:网络时代表达关注的形式多元,但本质不变。

在充满变化的网络时代,鲁迅一样能够受关注,只不过关注的形式与时俱进了,但关注的本质仍然没有变。人们在情感上表达一种呼吁,期望能找到鲁迅在当下的继承人,为社会变得更好鼓与呼。把鲁迅的孙子送上热搜,并非娱乐化周令飞,也不是消费鲁迅,这是网络时代表达关注的一种特有形式,其内核是严肃的。人们在讨论鲁迅之时,似乎能重新与鲁迅建立一种跨时间的精神联系,从而打破让人望而生畏的时空概念,制造出一种“鲁迅并未离我们远去”的氛围。

运用示例

鲁迅形象是多元的,将鲁迅视为严肃无趣的人,本来就是误读。虽然鲁迅是“民族魂”,独自“掮住黑暗的闸门”,用毕生的心血来鞭挞黑暗,深刻书写国民性,但并不意味着鲁迅就不幽默风趣。在鲁迅的小说中,读者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幽默讽刺的内容,生活中的鲁迅也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人、对晚辈的帮助,在文坛上留下不少佳话。这样看,周令飞的幽默乃至自嘲,其实也算得了鲁迅风格的“精髓”。

鲁迅文章晦涩难读,与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很难,是不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感受。但如今在网上,鲁迅的身影并没有远去,鲁迅的形象也更具有亲和力。年轻人谈论鲁迅,不必有过重的历史包袱,也逐渐褪去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被鲁迅文章“支配的恐惧”。年轻人逐渐发现鲁迅文章中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魏连殳、吕纬甫等经典角色,距离自己并不遥远。鲁迅笔下的文学世界,不仅会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社会状况,还能让人获得面对苦难的勇气,不畏艰难与孤独。

在年轻人云集的网络社区里,很多人或许不会像专家学者那样动用理论术语来解读鲁迅,却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与鲁迅的精神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令飞的走红,并非只是因为他本人言语幽默或长相接近鲁迅,而是体现了年轻网民借此与鲁迅“對话”,用更加平和与风趣的方式来重新“认识”鲁迅。历史人物形象在网络中被祛魅的过程,也会为人们“再解读”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增添更多的可能性。——黄帅,中青评论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孙子鲁迅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鲁迅,好可爱一爹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孙子壵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