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写作任务,写出真实感受
2022-02-17李显涛
李显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列宁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是会被推翻的。”
南京长江大桥壮观巍峨的主楼侧壁上镌刻着毛泽东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早在九百多年前,王安石“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时,便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驚世之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某高中高三年级开展“国家与人民”主题班会,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试题要求围绕“国家与人民”这一话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材料部分主要由两个段落组成,均涉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审题时,可以摘取材料中“人们的利益”“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等关键词,去谈国家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可以摘取“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等谈人民对国家的责任义务;也可以摘取习近平与王安石话语中关键词谈国民合力踏碎旧疾,改革求新的决心、方式和价值……纵观材料,需要正确理解国家与人民的双向关系:人民在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人们有义务维护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人民与国家至关重要,两者合力改革促发展。此外,材料增加了写作指令,要求写一篇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因此,在文体上要完成发言稿的情境任务。
在立意方面,围绕“国家与人民”的主题,可以有以下立意: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为国为民,匹夫之责;有国才有民,有民才有国;民与国,鱼水情……
原文呈现
国为民,民爱国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中国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伟大的祖国,而祖国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英雄。中国的日益强大,才换来了我们自由、和平、幸福的生活。祖国是人民背后的坚强靠山,人民亦是祖国的一支力量。
人民应当热爱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观之于古,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彰显家国情怀。观之于今,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尽显爱国之志。瞿独伊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赓续红色基因的先烈后代。在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对毛泽东的重要讲话进行翻译。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她用爱国之心为祖国外交事业默默奉献。她一生淡泊名利,不向党伸手,不搞特殊化,是一位真正热爱祖国的国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成为中国人民的最基本条件。
人民应当为祖国做贡献。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要奉献于祖国。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立项,年轻的黄旭华带领着二十多名技术人员,在人才、资源、技术短缺的情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始研制工作。他为了保守国家最高机密,近30年时间里,他离开家人,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身份解密,家人才知道他在从事一项伟大事业。他像核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纵然背负很多委屈和不理解,他也要为国倾尽所有。为国奉献,做合格中国人。
人民应当为中国梦奋斗。忆往昔,青年人奔走高呼,只为寻找救国良方;看今朝,青年人拼搏奋斗,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年仅7岁的全红婵进入了体校,面对一次次高空跳跃和一次次教练的训斥,她从不气馁,她明白她要为国争光。经历了数年的奋斗,她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一枚金牌。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国人民的梦,我们都要为此奋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需要人民拼搏奋斗。奋斗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青年人要不忘初心,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国梦的实现书写人生华章!
谢谢大家!
诊断报告
文章题目直入话题,阐述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观点鲜明突出。在展开论证部分,文章能够围绕“国家与人民”的双向关系展开,并列举了范仲淹、杜甫、鲁迅、瞿独伊、黄旭华、全红婵的事例,论证了人民要履行义务助力国家发展,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有思考,但因为论证语言不够严谨,没有强化情境意识,叙例与议例不能有效融合起来,没能写出真情实感,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故被定为二类偏下卷。
升格指津
对于这篇文章的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叙例与议例的融合。叙例是议例的基础,议例是叙例的深化,两者需要有效融合起来,才能为观点服务。
二是加强论证语言的逻辑性。在论证时,强化论证过程的条理性,增强在具体阐述事例时的思辨性,进而提升文章深度。
最后,对于发言稿来说,要强化发言稿的情境任务意识,写出真情实感,照顾命题的隐性要求。
升格作文
国与家,家与民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主题班会上发言,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与感悟,我发言的主题是“国与家,家与民”。
中国人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祖国的背后则是不计其数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将改革进行到底。可见,中国的日益强大,才换来了我们自由、和平、幸福的生活;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强大,人民是最重要的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彰显家国情怀;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尽显爱国之志。共产党员瞿独伊,作为赓续红色基因的先烈后代,在开国大典上,用俄语对毛泽东的重要讲话进行翻译;亲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还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为祖国外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正是有了一个个“小我”的付出,才有了当今强大的祖国,才有了当今幸福的生活。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为了祖国的强大,青年默默奉献于祖国。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立项,在人才、资源、技术短缺的情况下,年轻的黄旭华带领着二十多名技术人员,远离亲人,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始研制工作。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身份才被解密,他们的事业才被人所知晓。他们像核潜艇一样,不畏艰险,无声地工作,一腔热血献给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民族的强大,纵然背负很多委屈和不理解,也倾尽所有。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为中国梦而奋斗。忆往昔,青年人奔走高呼,只为寻找救国良方;看今朝,青年人拼搏奋斗,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年仅14岁的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表演了“水花消失术”,三次获满分10分,最终以466.2的总分成功夺冠。全红婵用一枚沉甸甸的金牌,叩响了属于“05后”的最强音。体育竞技向来都是“后浪推前浪”,小将们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后浪”的风采;而中国要圆梦,同样需要“后浪推前浪”。期待我们青年一代,尽情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评点
升格后的文章,调整了论证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使得论证更有条理,提升了论证的力度。同时,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使文章主旨具有普遍意义。此外,强化写作任务,写出真实感受,也照顾命题的隐性要求。这种种的努力,显示出了优秀考场作文的特质,自然就提升了阅卷老师的价值认同。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