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乡愁
2022-02-16吴守全
吴守全
住在县城,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道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小区门口卖豆腐的叫声是悠长有节奏的,可惜现在实际上已不大能听到,只看到那位老人在静静地等候顾客扫码付钱。
我在这为数不多的叫卖者中,发现了两种幽默的叫卖声。
一种是卖羊杂和粉丸子的。每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街头的固定位置便想起了用电喇叭录好的声音:“纯羊杂,十五(块)一碗;粉丸子,十块一袋!”如此反复,不曾停歇。我不知道这羊杂的味道如何,而清脆的女声方言别有风格,反正这声音早已经入脑入心。另一种是卖豆腐干的,每天快到下班的时候,“现煮豆腐干,越吥啧越香!”一位老大爷在反复地播放着录音,很贴切的口语化表达让人垂涎欲滴,我几次几乎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想让妻子过去买块豆腐干尝尝,还是妻子断了我的念想,“那豆腐干很硬,不太好吃。”尽管说是这样说的,可我总觉得应该亲自品尝为好。
我以为这样的吆喝叫卖声很有意思。这正是乡愁,也是人间烟火的味道。事实上,现在由于网络的方便或冲击,这种独具特色的叫卖声正在逐渐退化和消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买东西再也听不到这种熟悉的吆喝声,再也难以听见这种亲切的乡音,只是躺在沙发上通过手机的点击下单便可以轻松完成,就像现在的点外卖一样。
然而网络和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正在加速传统习惯和记忆的消失,或者准确地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新生活的替代。这就让像我这样开始到了怀旧年龄的人有点不知所措,使得原本就模糊不清的往事记忆,在如日中天的网络冲击下,更似秋风卷落叶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間世应该是有烟火的地方,也应该让人们能够清晰地记住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这样理解乡愁。我们这代人对于邮票还有概念,而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基本没有邮票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如火如荼的快递单号,许多充满烟火味道的痕迹正在逐渐淡出甚至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顶出人们的记忆、退出历史的舞台。
就像杞人忧天一样,我很担心将来的人们会不会叫卖、会不会写字、会不会读书、会不会劳动、会不会思考……几乎所有的操作都是通过电脑和手机进行的,这种程序化、网络化的习惯会不会影响到人类大脑的进化和肢体的发达?这当然不得而知。
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后,旧的乡愁是否会记住,新的乡愁又不知是什么样子。然而正在变化和消失的又何止是乡愁……
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