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联致力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

2022-02-16温在权陈静碧

中国德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五联致力育人

■ 温在权 陈静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领域。按此要求,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依托“五联一评”①学校党政党小组联系办学特色项目即“联特”,助力学校多元育人模式创新改革;学科党小组联系各学科即“联科”,致力课堂变革和教学科研;“联团”“联寝”“联社”即党员分别联系班级团支部、学生寝室和学生社团,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师。“一评”是指将“五联”工作纳入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建立科学长效评价机制。党建品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抓住课程这一教育教学的根本载体,树立“大思政”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五联致力课程思政”,激活不同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向全人教育推进。

一、五联致力课程思政的路径设计

党日活动

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发挥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立德树人的助推器作用。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更多、时间更长,教师的道德水准、德育自觉对学生道德养成有多方面的影响。高中阶段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必须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三全育人机制及平台的建设,实现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路径设计

五联致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着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持通识思政、学科思政、公益实践一体化,坚持高标准党建引领高品质育人,在学科组、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寝室建设中,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师,以灵魂唤醒灵魂,以生命润泽生命,不断提升学生的成长幸福指数。

二、五联致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思政通识课程:课程思政的支撑点

政治、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意识形态属性突出,教学实践中必须坚守底线,强化价值引领,让学生明白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需要批判的。高中教育阶段推行课程思政,首先要继续凸显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其他课程提供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作用。学校政治组申报市级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和高中生理想信念研究”,获批后积极研究,就是不错的尝试和探索。

专题研究是课程思政推进的主要方式。比如,以党史文化为主线,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党小组联动,围绕党的重大事件、红色足迹、红色记忆、红歌嘹亮四个板块打造“百年党史”微课程群;打破学科藩篱和时空限制,将市级精品课程“行走温州方言地区”搬上公众号,构建思政云课堂;结合新冠疫情重大社会背景由联团党员录制的“‘疫’不容辞在温州”微党课系列,通过班会课和明德讲坛两种校园红色课堂形式开展集中学,惠及1 300余人。多渠道多形式的课程输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落地。

(二)学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突破点

理工类学科往往不直接涉及政治立场和价值问题,教学过程中可重点渗透科学精神、批判精神、职业精神和人民情怀等,让学生明白学好专业知识为谁服务,增强其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增强师生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从而打破思政课程的“孤岛现象”。具体来说,学科党小组要立足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让思政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找到平衡点,把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融入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中。

具体到一节课中,教学目标应明确本章节所承担的课程思政任务,教学方法中应体现思政引领的具体媒介和方法。比如生物党小组程丽丽老师在执教《免“疫”之战》时,由学生熟知的人体两大特异性免疫途径相互配合消灭病毒,延伸到社会各行各业如何有序联动抗疫,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三)公益实践课程:课程思政的增值点

实践是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关键环节。常见的公益实践有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形式。实践过程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组织志愿服务、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走访等能够浸润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美好品格的形成。

立足温州特色的非遗教育是学校的金名片,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学校给非遗教育持续注入新时代内涵。非遗教育在课程目标设定上,既要陶冶审美情操、提升艺术修养和传授传统技法、传承工匠精神,又要培育文化赓续的责任意识和理想志向,厚植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作品设计内容上,既要保留温州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和忠孝观念等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思政元素,如清廉学校、抗疫故事等;在课程开展形式上,学校注重非遗课程的拓展延伸,定期举办非遗夏(冬)令营、非遗作品大赛、非遗作品展和义卖拍卖等,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三、五联致力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一)着力思政队伍素养提升

一是规范评价,优化考核。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专项工作纳入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和教学新常规考核,同时推进区域党建共建,确保经费支持,为课程思政开展提供更完备的条件支撑。二是拓宽平台,加强交流。请进来,借助外请专家的高站位、宽视野引领教师把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走出去,组织观摩省市微党课系列赛事,汲取更丰富的课程思政经验。三是抱团成长,共同进步。强自身,组建课程思政志愿服务团,通过学科思政研讨会、主题观摩课、教学案例设计活动等,带领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贯穿到系列教研活动中,以试点学科带动课程思政整体建构。

(二)着力搭建校社联动平台

校园和社区联动平台的搭建,是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学校积极整合资源,注重校内场馆建设,同时搭建属地结对平台,先后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空间4处、建立校外合作实践基地8处。比如,以区域党建共建推动红景天老人公寓“红色星期天·送爱心”以及“非遗进社区,助力儿童友好城市”等服务活动,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市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优秀组织奖。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提升思政项目能级,健全“五联”服务长效机制,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现象。自2012年起,学校与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瓯绣”“瓯窑”“细纹刻纸”等7门温州地方特色非遗课程,并长期聘请省市级非遗大师到校任教,形成“外聘大师+本校助教”的双师型授课模式。

(三)着力构筑多维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最终落脚点是受教育者的价值认同与践行。因此,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首要评价主体。然而,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应的评价方式应该有别于知识目标的定量评价,侧重定性和过程性评价。“五联一评”通过联寝访谈等方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思政素养以及课程思政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并将结果运用到教育教学改进中。教师层面,组织联团、联科党员针对思政教育素材的挖掘,思政切入点、结合度,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形成同行间对一门思政课程乃至课程群的整体教学反思,最终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

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知识转化为品质的过程。课程思政既是新时代公民素养培育的需要,也是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的要求。五联致力课程思政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只要全力以赴,定会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五联致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产前超声诊断完全型Cantrell五联征并全前脑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陕煤致力“去杂归核”
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四联”与“五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五联”模式精准扶贫
致力医改“理论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