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阖排宕,抑扬纵横
——论杜甫排律的诗法

2022-02-16徐婉琦沈文凡

关键词:杜甫

徐婉琦,沈文凡

(1.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近体诗歌史上,杜甫以高妙绝伦的艺术造诣,包涵万象的诗情气韵、运掉变化的创新精神毫无争议地位列排律诗体创作之冠冕。明代高棅认为排律之盛,至少陵而极[1]2372,明确其登峰造极的艺术地位,在《唐诗品汇》中列为唯一“大家”。同时注意到老杜诗法“出入始终,排比声韵,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所施而不可也”[1]2372,有开阖顿挫之妙。清代宋荦“若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惟少陵一人而已”[2]418,认可杜甫排律“集大成”的创作成就;叶矫然论唐人排律说:“至杜公广大神通,压古轶今,岑、高诸人无敢望其项背。”[3]1040冒春荣谈及排律发展历程言:“少陵出,而瑰奇鸿丽,一变故方,后此无能为役。”[4]1600这些都肯定了杜甫排律创作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领袖地位,中晚唐后亦无人能出其右。胡应麟“唐大历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开元,惟排律大不竞。钱刘以降,篇什虽盛,气骨顿衰,景象既殊,音节亦寡。韩白诸公,虽才力雄赡,渐流外道矣”[5]78即指出杜甫之后诗人的创作在气骨、诗格、音节等方面均无更好发展,其“渐流外道”的作品不能不说是诗体发展史上的一种遗憾。

据浦起龙《读杜心解》统计,杜甫一生共作五言排律127首[6]1980,为有唐一代数量最多,且影响最大。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他重视诗歌章法布置、句法锤炼,对音声格律有着自觉追求。杜甫而后,诗家治学创作时大多重视诗法的琢磨推敲,甚至形成了专门的诗法理论。如杨载《诗法家数》、周弼《三体诗法》、傅若金《诗法正论》、顾亭鉴《诗法指南》等专论诗法,其他著名诗话如严羽《沧浪诗话》、朱庭珍《筱园诗话》、陈师道《后山诗话》、方回《瀛奎律髓》、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都有诗法专论。杜甫的长篇作品中,由篇及句,由句及韵,从整体到细节均体现出对诗法的精妙构思,并依此为其后的创作立乎范式,津逮来学,准绳百代。具体而言,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章法层次:铺陈开阖,结构纵横

相比于初唐排律的板滞钝拙,杜甫的创作在篇章结构上则富于纵横变化,多有波澜起伏。张谦宜“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盘旋,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7]807,赞赏杜甫排律有层次起伏而能保持完整性。如《夔府书怀四十韵》,首段叙遭遇偃蹇,交代“书怀”之因,起语四句“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为通节之纲,明确自己身受郎官,虽名位已晚,在国家君主遭难时仍忧虑惊心的忠诚,以下“端居滟滪时”“萍流仍汲引”“遂阻云台宿”等句皆叙自己仕宦遭际。据仇注,杜甫于天宝十四年(755年)授河西尉,不拜。值禄山叛,扈从肃宗于凤翔,未几入蜀,以严武荐,除工部员外郎。又辞幕府,至夔州。首尾十余载流离辗转,目睹安史之乱下满目疮痍的国家,主辱年衰,承上起下,扬镳拔剑,愤激悲壮之情,已然形于词色。由此便开始论及国事,从“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到“长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铺叙安史之乱下的国难家仇,词情愈发激愤,以“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凶兵铸农器,讲殿癖书帷。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慷慨陈词,议论救时筹策,望息兵端,广开言路。作为“过脉”的议论挽上启下,由对国事的忧愤转向下文对夔州民困的伤怀,语意词情过度自然,不露转折痕迹。末段又叙客夔情景,表达除乱立功之愿,伤世乱,悲道穷,将复杂错综的情感一一道来。仇兆鳌评此诗:“分枝分节,相生相应之法,必宁心静气,从容玩味,方有端绪可寻。但止流目泛观,涉猎大概,亦何由窥见作者深意哉?”准确体察到杜甫长篇排律创作条理清晰,各章节段落相互照应,过度自然,巧无痕迹。

在赠酬排律中,作者擅长宾主并提,兼述宾主两方的人生经历与交谊,在众多事件与情绪的交织中形成起伏层次和错综结构。如《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后四韵:“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且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自叙见知于汝阳王的喜悦。瓢饮岩栖,流露自己本隐逸之身,“蠡测海”言王德之深;“酒如渑”言王恩之渥,一己一彼。后又用淮王、孙登典故,自居淮王门客,励志将不负汝阳王所遇。字里行间同时流露出充分的自信与对汝阳王的信任。《杜臆》云:“公自居淮王门客,而云不愧于孙登,盖嵇康所遇非时,公所与游,则贤王而当盛世也。末乃宾主兼收,各见品格。”[8]64

杜甫常有以一首作品同时赠两人,将笔墨同时铺排于宾主三人,对情感内容的铺陈则更为丰富。如《秦州见敕目……三十韵》起首“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型。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便同推题中二公为文章之伯,言自己身困潦倒;“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文章开突奥,迁擢润朝廷”又将“二子”与自己对比,喜题中两公蒙朝廷拔擢,而因罢职将自己比作“诸生”;“旧好何由展,新诗更忆听。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承接上文,表达干请之意,望二子垂青于自己。短短一段六韵,反复几次宾主并提,后文则展开叙述三人自安史乱起后的种种境遇,合写三人同遭离乱、俱陷贼穴,又分写肃宗收京、二子迁官,邺城溃败,自己却漂泊秦州,长吟独望。结尾“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鹡鸰。秋风动关塞,高卧想仪形”以对鹦鹉、鹡鸰的情感作喻,形容与薛、毕二子相知甚深,以关塞秋风生情,抒发对知音的怀想,呼应开头。整篇诗作在宾主三人各段经历的不断对照中铺陈展开,有开有合,有起有收,篇章结构错落有致。

即便事件过程复杂、人物关系错综的长律作品,在杜甫笔下也表现得层次清晰。虽有开阖跌宕,仍完整蕴妥,浑然一体。这源于作者对“过脉”的处理恰切巧妙,在事件转折时过渡自然。张谦宜“凡百韵或数十韵长篇,必有过脉,大约一句挽上,一句生下,此文之筋也”[7]806即注意到长篇段落转折部分的诗法。如《赠翰林张四学士垍》一诗上半写张垍高入翰林,才华横溢,备受朝廷宠遇与恩眷;下半言自身卑微如浮萍而渴望汲引。“无复随高凤,空余位聚萤”一句挽上生下,以“高凤”比张垍,以微微萤火自比,转折自然无痕。《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诗前半称鲜于,后半自叙,“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四句,从鲜于京兆说到自身,结上起下。以凤雏龙门典故言鲜于,而后以“败绩逡巡”感叹自身蹇于遭际。每每言及身世经历,总免不了时时回想少时的风光际遇:“学诗犹孺子,乡赋忝嘉宾”,奈何途远天高,引晁、郤二公,言知遇弗如古人。“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前者写自己不善干谒,后者写欲收晚节,情绪已然由骄傲地追忆回归到现实的落寞。作者对过脉的恰切运用,使诗歌情感内容更加饱满、更富跌宕起伏的层次感,如此即便篇幅较长的作品亦能做到意脉连贯。排律诗体本身,因长度、韵调等形式限制易导致断裂感,而杜甫由于对“过脉”部分处理巧妙,作品即便篇长韵多亦连贯整饬,明珠一线。

二、体式互融:铺陈排宕,运古入律

与古诗相比,律体诗形式精严,本不长于叙事,而杜甫则利用其铺陈排比的特质充分发挥了排律的叙事功能,使其在事件脉络起伏发展上获得了相似于古诗故事性强的艺术感染力。刘熙载“少陵深于古体,运古于律,所以开合变化,施无不宜”[9]60;方世举“五排六韵八韵,试帖功令尔。广而数十韵百韵,老杜作而元白述。然老杜以五古之法行之,有峰峦,有波磔,如长江万里,鼓行中流”[10]774等明确指出杜甫运古入律之诗法;杨伦评杜甫百韵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叙在夔情事一段云:“借闲波渡入下面,朝事最见经营,与《北征》诗‘青云动高兴’一段同妙”[11]801,将其百韵排律与长篇古诗对举比较,亦注意到杜甫五言古诗创作与排律艺术技法的相通性。清代杜堮《恩余录续补》虽将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一诗归入“五古歌行”,却评其“通体排偶,而阴阳开合,顿挫排宕,益觉雄古,读者亦为胆力横绝,信足沾丏万世,俯瞰千古哉”[12]19,亦并赞其通体排偶而顿挫开合的特点。可见古律体裁间的界限并非完全泾渭分明,不可逾越。

杜甫运古入律,往往促成其作品波澜顿挫的效果。但相比之下,古诗更注重叙事脉络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多以散句行文,流畅自如;排律则更关注句式的骈俪与整饬。一般来讲,前后两句即可形成一个闭合的对偶单元,如早期长律中王绩“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食后》)写田家晚食情景;宋之问“宠就黄扉日,威回白简霜。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禁静钟初彻,更疏漏渐长。晓河低武库,流火度文昌。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和姚给事寓直之作》)与姚给事应和酬赠,述其功业事迹等,虽有对句铺排,但两两对句之间并无严密的逻辑关系,整首作品相当于以零散的对句为单元拼合而成的整体,且要顾及联句之间对偶精严。如此即不利于保持叙述内容的连贯性,极易造成事件意脉的割裂和断层,难以形成起伏顿挫、大开大合的艺术效果。

杜甫则将自由宏阔的古体诗写作技巧运用于排律,在注重骈偶句对仗艺术的同时,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展开叙事,不再单纯地应酬歌颂、咏物写景,而是以骈偶律句铺排事件,有起有结,有转折波澜,构成开阖排宕的艺术效果,在真正意义上拓宽了诗体的叙事功能。杜甫集中,《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之芳一百韵》一诗篇幅最长,韵数最多,在规模容量、叙述方式、题材内容、情感内涵等方面的艺术造诣均为后代开启众妙法门,可为百世之师。此百韵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居夔州瀼西时,是为秘书少监郑审、太子宾客李之芳的奉寄之作。全诗以百韵篇幅奉寄述怀,为有唐一代首倡。诗歌在叙述方式上秉承了其排律创作一贯的复杂多变、开阖排宕又同时兼顾清晰脉络。仇兆鳌《杜诗详注》按内容层次分将此诗为十段,其中起伏转折,顿挫承递,每段过脉亦自然合理,不露痕迹。全诗从夔府绝塞孤城之景,写到长安往昔温馨回忆;从朋辈凋零、异乡漂泊、欲归不得的悲凉现实,写到干请求援奉寄之意。整首作品从自叙到叙人,从言景到抒情,从纪事到立论波澜层叠,乍离乍和,既饱含丰富厚重的内容情感层次,又能在各处过度自然,照应有法。

再如《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从朝廷任将说起,立言有体。以“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引出投赠对象的卓著功勋,神明君王,驾驭英雄。一句话既赞颂了君主又颂扬了手下百官,更托出了可堪“第一功”的哥舒开府。以下展开叙写哥舒翰的英雄事迹,写到其收复陇右、河湟、九曲战功,直到入朝封王之事,末段为杜甫自叙,结出投赠之意。全篇二十韵,大篇钜什,雄伟神奇,叙写投赠对象一生功绩,桩桩件件,从南到北,纵横驰骋,极尽铺排能事。从赞扬他人到感慨自身,再到表达投赠之意,几次转折,都过渡自然。相比于沈、宋排律的藻瞻精工,李白、王维排律的明秀高爽,杜甫此篇,不仅在篇幅用韵上阖辟驰骤,且叙事章法安排得当,又富于变化起伏。如飞龙行云,而自中矩度。胡应麟赞其“如淮阴用兵,百万掌握,变化无方,虽时有险扑,无害大家”[8]194,不是虚语。

相比于古诗叙事,杜甫排律通过意象的铺排,更突出了事件过程的画面感。可以说古诗重视事件的情节脉络,偏于纵向叙述;排律重视意象画面的铺排展现,偏重于横向叙述。如《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首段七韵忆秘书扈从之事,展现了安史之乱自爆发至平息的过程。“反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六龙瞻汉殿,万骑略姚墟。玄朔回天步,神都忆帝车。一戎才汗马,百姓免为鱼。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以神话意象做比,通过其上天入地的几次对比展现了上皇自陈仓赴蜀西巡、肃宗灵武即位、李八秘书出入行宫等事件。“寇盗方归顺,乾坤欲宴如”至“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叙述作者与李氏前后聚散之迹。“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鸳鹭叨云阁,骐驎滞石渠”勾勒往日同朝画面;“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至“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记夔州重晤,通过渺茫的风烟巫峡、残败的台榭楚宫描摹出漂泊的哀凉及物是人非的沧桑。

杜甫善于以横向铺排的方式叙事,化静态为动态,造成开阖驰骤的艺术效果。如《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几叙入朝归陇,“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咫尺雪山路,归飞青海隅”等句都充满着时空跌宕的动态画面感;《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抒发放船漂泊途中感怀,“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等句均为随船所见,有如一幅幅实景图画转接飘曳,历历如在目前。动态的叙事亦增强了作品波澜顿挫、变化万端的效果。胡应麟“少陵不效四言,不仿《离骚》,不用乐府旧题,是此老胸中壁立处。然《风》《骚》乐府遗意,杜往往深得之”,肯定了杜甫善于沟通各种文体,运古入律,大幅度提升开拓了排律诗体的叙事功能,使鸿篇巨制仍脉络清晰,起落转折、承接脱卸有神无迹,既保持了近体诗的整密,又融合了古体诗的疏宕,成就了排律体裁的古今奇作。

三、用韵炼句:取径精工,履险如平

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在用韵方面,即便作品篇幅较长也几乎不轻易换韵,往往通篇一韵到底,履险如平。如其绝笔排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所用三十六个韵脚依次为“琴”“心”“侵”“参”“襟”“阴”“岑”“淫”“禽”“禁”“森”“簪”“歆”“钦”“琛”“针”“琳”“砧”“吟”“沉”“金”“寻”“涔”“林”“音”“镡”“崟”“浔”“骎”“临”“擒”“深”“箴”“今”“任”“霖”,按《诗韵合璧》[13]检索,均为下平声“十二侵”韵,属较窄韵部。但诗人在运用中既无一重复亦不显局促,且随作品声情构成了顿挫壮阔的艺术效果。夏力恕评云:“暮年诗格严整如此,思之深而运之熟也。诗家每称杜律,谅哉!”杜甫作品中的古体长篇如《北征》《咏怀五百字》等亦未转韵,展示出雄厚的气韵和才力,被叶梦得评为“太史公纪传”“古今绝唱”[14]。中晚唐直至宋代五七言古近体诗在大多也习惯一韵到底,长篇古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律化倾向,亦当是受到杜甫的影响。

排律诗体以对偶骈句见长,杜排的精湛艺术亦体现于对仗炼句方面。杜甫对于文学作品的体式技法始终持有自觉的追求,“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哭韦大夫之晋》);“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寄高三十五书记》);“赋诗歌句稳,不免自长吟”(《长吟》)等,都体现出他对句法遣词的重视和对文律取径精工的追求。其长律作品中的对偶工稳多样,正对如“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涉及到人名;“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同上)涉及到颜色;“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重经昭陵》)涉及到数字;反对如“阴散陈仓北,晴曛太白巅”(《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涉及到方位;“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涉及到人物状态;工对如“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涉及到草木植物;“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行次昭陵》)涉及到景物;“焚香淑景殿,涨水望云亭”(《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涉及到建筑;宽对如“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述情感怀;流水对如“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表顺承关系;“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赠韦左丞丈济》)表递进关系;“老去才虽尽,秋来兴甚长”(《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表转折关系等。句式整齐,骈俪精工,句法和对仗形式又灵活多变。

杜甫排律通过对仗控制句、联之间的呼应承接,使长篇作品结构严整,气脉不断。如《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开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运用隔句对,将李白诗清新俊逸、飘然不群的文才与南北朝时期颇负盛名的阴铿作比,体现出杜甫对李白诗才的准确认识和高度认可。次句言己,以“东蒙客”(隐士)作比,为下文叙写访鲁郡城北范十居士埋下伏笔。“怜君如弟兄”一句既与“阴铿”句相对,又引起下文叙述李杜相交亲如兄弟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二人饮酒醉眠,同被而寝,游山览景,携手同行,读来仿佛一幅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画卷。三句之中,一“君”一“余”,一“日”一“夜”,巧妙得当地运用对仗将李杜厚谊娓娓道来,又呈现出起伏交错的顿挫美感。再如《喜闻官军已临贼境》写銮舆渐逼长安部分,“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以整齐的对句描绘出大道畅通,仪仗整肃,旌旗飘扬。长安五原壁垒已空,关内八水风涛已散,可见贼从将灭,天命难违,乞降无及矣。胜利的场景铺排过后,又故作设问:“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欲问因安史战争失去性命的游魂是否能够宽恕敌人。看似尚有一丝回旋余地,下一句则立刻做了坚定的否定回答:“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乞降、欺骗皆徒劳。仇注引朱注:“贼急则乞降,缓则尚诈,今皆无用矣。”此四句若直接接首句便觉少味,插入八句下,则又作一提倡顿宕,通过对仗句一问一答,足见章法之妙。

杜甫之前的排律几乎只限于五言,因七言律诗体裁本身在句式长度上较五律尤难,虽一句只增加两字,但需考虑到两句之间、两联之间的粘对规则,相较五律,于声韵声情上就要受到更多束缚,难成佳篇,故作者较少。而杜甫的七言排律则于平仄格律、声韵对仗都保持了排律诗体精丽工整的特色。如“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寒雨朝行视园树》)等,词性、意脉等均属对工切,作为长句排律,更显诗律之细。《清明二首·其二》中“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一句,以感愤对悲怆,意深律工,更被后人视为对仗范例。对仗句为排律诗最具个性化的诗体形式特色,杜甫的七言排律也得益于炼句对仗而在章法层次上更显浑灏流转,清丽可颂。

总地来看,杜甫排律在篇章结构的安排布置上独具匠心,善于处理繁复的事件过程和错综的人物关系,同时因对过脉处理的巧妙自然,使得长篇作品章法整饬,意脉连贯,起结有致。杜甫以古诗之法行排律,充分发挥了律诗体裁的叙事功能,在注重律诗句式骈俪与整饬的基础上,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展开叙述,超越了早期排律单纯地应酬歌颂、咏物写景,而是以骈偶律句铺排事件,有起有结,有转折波澜,构成开阖排宕的艺术效果。同时注重琢字炼句精工巧妙,对仗自然,由句及篇而境界全出,作品通过对仗控制句、联之间的呼应承接,使长篇作品结构严整,气脉不断。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对我们的启示
忆杜甫-秋兴
登高
父亲最爱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 秋兴一首》
绝句
初探杜甫诗歌中的思想体现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