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微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2022-02-16张建荣秦宝军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思想道德总体

张建荣,秦宝军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与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要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断“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应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找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点,以此来推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战略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为基本导向,着力解决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安全问题,旨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而且有益于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与长治久安。

1.1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全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基础。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也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风险与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叉、同时并存,与国家利益拓展相伴随的国家安全风险正日益凸显”等问题[2]。因此,适时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助于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将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地传授给广大青年学生,从而使其加深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仅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有助于党和国家统一谋划、通盘考虑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方针和部署,为全民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有助于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对全社会思想领域的各种斗争也能够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从而有力维护国家整体意识形态安全。再次,有助于社会稳定工作的顺利推进。近年来,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也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巨大挑战。通过思政课教学主动化解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参与中的各种风险性因素,讲清、讲透西方国家妄图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手段和图谋,对于维护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力抓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达到教育工作的最大实效。这其中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有力回答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

首先,有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集中体现了个人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相互关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基本内涵、重要原则、实践方式等的全面讲解,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家安全现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不仅能够强化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而且能够使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旗定向。其次,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政治站位。政治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将大学生政治安全和政治意识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首位的目标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使思政课教学的政治站位得到不断提高。再次,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性自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对融入内容的合理选择与融入方式的创新运用,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重要举措。

1.3 是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教育广大知识青年树立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大学生发展特点、化解大学生发展困境、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迫切需要。

首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民族观和义利观。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也是世界各国人才竞争的主要目标。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必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看清当代世界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家间竞争的实质,从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目标指引。其次,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思想道德与法治”等高校思政课程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实际需求,通过师生有效互动把握大学生思想脉络,关注大学生自身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消解妨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只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把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再次,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青年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探索新知识和未知领域,渴望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进行交往与交流。然而,近年来个别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向境外泄露涉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数据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实例表明,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智识、能力发展不足,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容易被利用,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因此,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总体国家安全意识、了解国家安全现状、掌握国家安全动态,从而提升其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国家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并存,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顺利推进需要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拓展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呈现出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整合性’特征,对于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高校思政课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最佳渠道,应着力引导大学生学习贯彻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安全思想武装头脑、规范行为,并以此将国家安全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2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成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从理论成果走向实践运用,同样也需要“掌握群众”,并为群众所身体力行。高校思政课恰恰是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最佳场域与最优载体,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改革创新动力,这种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下面试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契合大学生主体需求、整合融入内容、优化融入方式,从而使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呈现。

2.1 依托课程特色,整合融入内容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全过程,既是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时代使命使然,也是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要求。因此,整合融入内容应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特点,坚持教学内容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从而做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特色相融相通。

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价值引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体系涵盖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力图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就该课程特点而言,“知识的学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确立,道德品质、法治精神的养成和践行才是根本”[5]。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教学内容的融入设计中,更应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维护国家安全的价值追求。其次,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体系的特点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性教学内容,侧重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与本质要求等内容,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的适当性及有机性,以便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情境。

2.2 契合主体需求,提升融入效果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而,“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将围绕大学生-关照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从而契合大学生需求、提升融入效果。

St. Henri, Reserve Bin A, RWT, Magill Estate, Bin169,Bin707

首先,要立足大学生认知能力与行为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养成期,其思想与行为虽呈现理性态势,但又要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性难题。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多元、大学生同辈群体的行为感染等因素,都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混乱和价值冲突。因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融入过程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身处校园环境之中,对于安全的迫切需要体现在高校安全的方方面面,如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因而,应当积极寻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大学生需求的契合点,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提高融入内容的现实性。再次,要发挥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坚持将大学生作为核心指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创造性,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切实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2.3 推动学科发展,优化融入方式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以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为依托,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首先,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和方略,若在教学过程中仅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就难免陷于枯燥,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因此,应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融入教学之中,以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弥补纯理论教学的不足。案例导入应选取大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或发生在校园中的真实事件等,使大学生既能够清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其次,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打造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金课”,生动、直观地展现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现状和挑战,从而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热情。

3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理路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立足教材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融入方式提升融入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以教学问题意识、教学内容设计感、教学方式灵活度、教学过程获得感为着力点,重在增强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立足教材体系,推进主线贯穿式融入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结合教材体系,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独特优势,通过主线贯穿式融入,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每一章节内容侧重点不同,应结合各章节核心主题,贯穿式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教材“绪论”部分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阐释国家安全之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意义。重点引导大学生认识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性。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和第二章“坚定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着重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融入过程中应阐明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国家安全基础,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安全稳定的国家发展环境是实现个人人生理想的现实保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着重阐释中国精神的内涵,旨在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规范爱国行为。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和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侧重阐释个人参与社会及国家生活的价值标准及行为准则事关我国文化安全与社会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特征,在具体章节中贯穿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具体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认知。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侧重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近年来,我国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为国家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基于第六章教学内容,将《国家安全法》等作为教学素材,重在提升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保障意识。

3.2 结合现实需求,拓展专题教学式融入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丰富、系统完备,仅仅通过主线贯穿式融入还不能使大学生对其科学内涵形成深刻认知,还应当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设置相关专题,以加强教学思想性、提升教学系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专题教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讲清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脉络与发展现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完善的安全思想,因而首先应向大学生讲清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发展,以形成基本认知。其次,要重点做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内涵的系统阐释。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要素作为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注意基本目标与重点领域相结合,统筹讲好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五大关系。因此,这部分教学设计应着力讲清“是什么”的问题,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要素、逻辑关系,通过多元方式方法传达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理解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再次,要引导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路径加以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指出了明确方向,这部分内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的落脚点,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理念,强化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此,专题设计的落脚点也应是使大学生在增强总体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人类和谐共处的时代命题之中。

3.3 创新融入方式,探索混合式教学融入

近年来,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这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旨在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背景等多元要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实效性而得到广泛好评并被广泛借鉴。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应当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学生群体中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首先,建立完善的线上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做到“线上有资源”。目前慕课已成为部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增强大学生群体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充实相关内容,以构建完善的线上学习资源。如将近年来高校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例加以收集整理,录制形式多样的网络“微课”;开发含有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网络学习APP;播放公安干警和解放军指战员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视频和影像资料等。其次,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做到“课堂有新意”。应借助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专题教学,通过学生主讲、分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全员参与的课堂氛围。再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做到“线下有活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应把握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节庆活动等时间节点,开拓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大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见202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组织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的通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应积极发挥铸魂育人的基本功能,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及时、高效地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做到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同向而行,从而将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将大学生塑造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为人民幸福创造安全的社会生态,为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思想道德总体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