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东地区活鱼运输应激反应研究及预防建议

2022-02-16胡华蓉

黑龙江水产 2022年6期
关键词:拉网活鱼水生动物

杨 慧,胡华蓉

(江苏省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江苏滨海 224500)

动物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可以引起非特异性、生理性反应的适应变化,称为应激。鱼类运输过程中应激的诱发因素较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以避免鱼类死亡。

1 活鱼运输应激反应诱发因素

在活鱼运输中,鱼类产生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较多,如低氧胁迫、氨氮胁迫、振动胁迫、温度胁迫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鱼类出现各种症状,如窜游、翻转、痉挛、出血等。如不能及时消除不良因子,常在短期内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1 低氧胁迫

水中溶氧解量是鱼类生存的基础,当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低于2mg/L时,鱼类即处于低氧状态。低氧胁迫导致鱼类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如红细胞数量增加、代谢率降低等。通常对鱼类来说,水中溶解氧为4mg/L以上能保持正常生长,低于2mg/L时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现象,熊向英等对鲻幼鱼低氧胁迫后的状态进行了研究,表明缺氧较严重组鱼体的各项指标及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1]。低氧胁迫使鱼类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量代谢发生显著变化,物质能量代谢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质及代谢产物,会使鱼肉泽、嫩度下降,口味降低。

1.2 氨氮胁迫

水中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动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铵,对水生动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动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动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值随之相应上升,水生动物体内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鳃表皮组织受损,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其对疾病的易感性,常常会发生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肝胆综合征、败血症等,而且难以控制,给养殖造成很大损失。水生动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丁炜东、曹丽萍等以翘嘴鳜幼鱼为实验鱼,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和消化道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下翘嘴鳜幼鱼处于应激状态并引起Na+/K+-ATP酶、呼吸代谢酶和消化道酶活力水平显著变化,其中Na+/K+-ATP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先升高再降低;呼吸代谢酶活力呈升高趋势,消化道淀粉酶(AMS)呈降低-升高趋势,胃蛋白酶和脂肪酶(LPS)呈升高-降低趋势。综合看,氨氮胁迫会导致翘嘴鳜幼鱼呼吸代谢功能下降、功能受损,机体诱导消化酶与无氧代谢酶活力升高为机体抗应激反应提供能量[2]。

1.3 振动胁迫

运输过程中因各种不可控因素而造成的颠簸和水体振动会引发鱼类的应激反应。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对于外界异常刺激通常会产生隐藏或逃避反应,这种反应常表现为采取突然的、速度很快的“猛冲行为”或“下潜行为”,背离刺激源向水域的水平或垂直方向逃避或隐藏。池塘中的拉网行为引起水体振动,常导致鱼对网具的激烈冲撞而形成鱼体损伤,继而引发鱼类疾病。这种逃避的距离通常在几米或十几米的范围,时间也比较短,异常刺激源消失后,一般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3]。拉网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持续的颠簸,常造成鱼类持续的应激反应,对鱼类的成活率会有较大影响。

1.4 温度胁迫

鱼是变温动物,每种鱼都有适宜生存的温度。水温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对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有重要影响。当水环境温度低于鱼类的生长适温时,鱼体内代谢酶活性降低,有关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鱼体代谢变慢,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上升。鱼类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更差,温度升高易导致鱼体内各种酶失去活性,鱼类因代谢失衡而死亡。鱼类运输过程中面临的低氧、氨氮、振动等胁迫造成鱼类应激反应增多,呼吸和代谢速率加快,加之运输空间的局促,常引起水温不同程度上升,水温上升造成的温度胁迫进一步加剧了不利后果的产生。

2 预防建议

2.1 药物预处理

拉网前苦参末1.5g/m3全池泼洒,可减轻鱼类应激反应,预防拉网所致纵跃擦伤。

2.2 池塘暂养

活鱼在拉网后上水车前置于塘中暂养0.5hrs~2hrs,减缓各类胁迫因子的变化幅度。实践中,未经暂养的鱼在运输到达新塘后常在20d内发生大量死亡。

2.3 水箱增氧、用药

运输全程在水箱中开启增氧机,并可在1m3水体添加Vc0.25g。

猜你喜欢

拉网活鱼水生动物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拉网歌
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
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
怎样拉 “热水鱼”
高温期捕捞成鱼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