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

2022-02-16王烁烁郝习君李欣陈长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脏病老年人因素

王烁烁 郝习君 李欣 陈长香

(1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随着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位于国民死亡原因之首〔1〕。我国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5%,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2〕。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呼吸困难、缺氧、胸痛、心功能下降等,使其活动耐力下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秩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心脏病和脑卒中均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和行为因素与身体和生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相互作用〔3〕,影响着老年患者就医心态、就医行为和应对方式。本文分析罹患心脏病、脑卒中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经与唐山市卫健委沟通后提供的市区内的全部三级和二级医院名单中,分别随机抽取三级和二级医院各1所,对两家医院直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10个)辖区内所有≥75岁老年人。纳入标准:有正式的户口登记,在调查地居住 ≥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听力障碍、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交流障碍者。共发放问卷6 342 份,回收有效问卷6 171份。

1.2方法 对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患病情况、就医行为及其生存质量进行收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该量表共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其中前4个维度为生理健康,后4个维度为心理健康。共36个条目。分数越高则生命质量越好〔4〕。心脏病、脑卒中诊断遵照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作出的诊断证明。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患脑卒中和心脏病情况 患脑卒中856例(13.9%),患心脏病1 408例(22.8%)。

2.2生存质量 老年人生存质量总分为(65.94±19.14)分,处于中等水平。

2.3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与否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年龄、心脏病、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是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P<0.05)。见表1、表2。

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表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

2.4社区老年人就医行为状况 在过去6个月中住过医院者2 073人(33.6%);除住院外,看过医生者3 491人(56.6%);感觉不太舒服以至于无法继续平常活动者6 149人(99.6%),达1~6个月存在上述情况者578人(9.4%)。

2.5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与否对就医行为影响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心脏病、脑卒中、文化程度是老年人看医生行为的危险因素,丧偶是老年人看医生行为的保护因素;心脏病、脑卒中是老年人住院行为的危险因素因素;心脏病、脑卒中、年龄<80岁是老年人不舒适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老年人看病就医行为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老年男性比女性生存质量高,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女性会对健康过度关注而忧郁,且与其社会活动相对较少,社会关系网络较局限有关。受教育水平低,获得外界信息能力差,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导致生存质量较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衰退,易患各种慢性疾病,从而导致身心问题的出现,使得随年龄增长生存质量变差。但≥85岁老年人较80~84岁老年人生存质量略高,根据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能由于85岁及以上老年人,对于晚年期整合与失望的危机已经解决,完成了自我(情感)整合,达到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再婚者生存质量最好,丧偶者最差。再婚可兼具经济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老年人再婚主要以情感和生活照料为目的〔5〕,可能会提高生存质量。

患心脏病、脑卒中的老年人较不患病老年人生存质量差,心脏病和脑卒中患者除活动能力下降外,也伴随着认知功能下降等〔6,7〕,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劳动、生活自理能力,使老年人活动范围缩小,易产生抑郁情绪,从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影响老年人生活,导致老年人生存质量下降〔8〕。低健康水平的老年人会引起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的改变和缺乏适当的福利服务,而使生存质量降低〔9,10〕。

患心脏病、脑卒中老年人易引起身体的不舒适,导致就医行为的出现。由于老年人较易感到孤独,适应性下降,情感脆弱、意志减退、依赖心理增强〔11〕,更渴望自己被关注,加之患病所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及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使老年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且脑卒中、心脏病病程长,难以治愈,老年患者更易表现出反复发作而积极就医。本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其与不舒适情况的相关性越低,可能是因为年龄增长导致感觉灵敏性降低,不舒适表达减少,对舒适要求降低及长期疾病的感觉的习惯。有研究显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住院率高,尤其是病情反复者住院频率会更高,患慢性病老年人对卫生资源的需求更大。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坦然面对疾病并积极寻求帮助,也会促使老年患者积极就医行为的出现。

但是相关研究指出,老年心脏病、脑卒中就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或者不能及时就医,这与老年人及家属不能正确识别心脏病、脑卒中发生的相关症状及患者本身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险福利服务不太完善有关〔12〕。

猜你喜欢

心脏病老年人因素
认识老年人跌倒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中医新解心脏病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