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宣话语战争隐喻英译探赜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为例

2022-02-16冯正斌刘振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隐喻语篇译文

冯正斌,刘振清

(1.西安科技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600;2.西安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西安 710128)

白皮书作为贯连世界与国家的政治信息纽带,是政府就有关经济、政治、军事等重大问题正式发表的官方文件,内容涵盖军控、国防、减灾等各重大领域,是传递执政理念、交流政策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白皮书英译乃关键一环,关涉国家重大决策与战略议题的传递效度,决定国家形象的建立与传递,故从词义斟酌至语篇建构都是学界的研究焦点[1-5]。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抗疫白皮书”),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疫之路上的伟大壮举,体现了中国的国家公信力与凝聚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版抗疫手册。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可拓宽话语信息的传播渠道,解决文字表述形式的有限,帮助意识的建立与扶持,并遁隐于文本语篇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受众认知。抗疫白皮书中语义逻辑的连贯及话语建构的巧妙,与文中隐喻尤其是大量战争隐喻的使用有关。作为隐喻的一脉旁支,战争隐喻在抗疫文本中为话语建构服务,对语篇完整度与丰富度做出一定贡献。抗疫白皮书通过利用战争隐喻的特性,将战争概念域中敌我关系的利害与冲突投射至具有相似特征的疫情概念域中,凸显了抗疫斗争的艰巨性与严峻性,强调了我国人民为取得抗疫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必胜疫情的坚定斗志,是对抗疫过程与抗疫精神的有益呈现。然则,统览现有研究,学界深入剖析白皮书战争隐喻的研究尚显不足。鉴于此,本文以抗疫白皮书中英文本为语料,筛选甄辨原文本战争隐喻,归纳战争隐喻使用特征,对照译文分析其英译策略,期冀为日后研究提供启示镜鉴。

一、理论基础

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6]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中正式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并非仅有文人墨客才能使用的诗性修辞手段,而是糅合言语与认知为一体,并对词面含义刻意逆反性偏离的语义冲突现象。隐喻往往是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7]232作为解密未知的关键,隐喻“通过另一概念域来理解某一概念域”[8]4,“是链接语言、思维和文化的纽带,它反映整个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9]183。总而言之,概念隐喻已成为一个具备完整体系的认知概念理论,“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100。

战争隐喻“是一种具有较高信息传达效率的语言符号”[11]49,为惯用的概念类比手段。“人们经历战争或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战争,战争带给人们的大多是损失和残酷的阴影”[12]114,承载的意义过于沉重。然而,战争隐喻强大的可感性、鲜明性及叙事性正萌生自战争所负载的独特意象,这决定了遇到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事件时,人们会选取战争隐喻作为叙事方式,以增强紧迫感、提高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战争隐喻凭借其衍生于社会认知环境的多维图式,除为语篇话语注入新的活力之外,还可通过联想机制延伸人类认知,将认知主体纳入共同体验式意象空间以催发情感诉求,激起心理共鸣。

二、抗疫白皮书中的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为抗疫语篇谋篇布局,对文本行文风格产生影响。战争代表伤亡、苦痛,在抗疫概念域中可找到对应部分,二者存在内在关联。战争隐喻作为白皮书的语篇构建手段,具有社论说服力与渲染力,可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及归属感,将抗疫全过程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以下对抗疫白皮书中战争隐喻的域间相似性、文本统筹性与普遍性展开论述。

(一)域间相似性

“任何系统的建构都必须建基于明确的目标取向或者动机”[13]2,抗疫白皮书中战争隐喻的应用,是基于战争概念域与疫情概念域的投射相似性。抗疫白皮书在叙事上以战争隐喻为主要手段,用战争概念域的战事紧迫突出疫情概念域的救援紧急,强化二者的域间类比性,在刻意进行概念迁移的情况下,加固二者的密切联系。历史上,战争的血腥厮杀在人类心理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人们惯用战争思维推导疾病历程,长久以来,便形成相沿成习的心理认知概念。“战争”与“疫情”分属两个不同语义域,因双方在构架体系上存在共通性并可触发相近联想义而产生关联。溯本逐源,“概念隐喻实际上就是用源域结构来框架化标域,将源域的推理模式赋予标域”[14]21。在此模式下,战争作为隐喻源域将其整体框架移植至疫情目标域中,实现从演绎推理到情感色彩的等价迁移。

战争属于一个整合性概念构架,下属支系包括作战目的、战斗过程、主战武器、目标对象、前线战士等。疫情从抗击目的、抗击过程、抗击手段等方面与战争的思维图式存在共性(见图1)。战争隐喻的附属旁系在疫情概念域中可找到协调匹配的对应分支,存在互通点与契合性,表明激活战争隐喻的潜在概念属性及意识形态功能,可标举“疫情”所隐含的程式框架,以达协同联动之效。

图1 战争与疫情的域间相似性

(二)文本统筹性

“公共卫生信息的传播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以话语为载体的疫情信息十分关键”[15]67,抗疫白皮书作为特殊背景下诞生的官方文书,叙事方式必然有其特定规划,以契合预期话语建设目标。“任何表意的语段或语篇,都不是单个句子的随意堆砌,而是全段全篇内部各个句子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有机地聚合。”[16]20抗疫白皮书以战争隐喻为实现逻辑衔接的连贯工具,将全文从首至尾紧密衔接,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且通过多方位呈现,激活受众脑中有关意象图式的相关信息,帮助受众理解文本语篇,实现统领语篇之效。抗疫语篇整体意义的呈现以篇章意义的连贯与总合为实现手段,战争隐喻对抗疫过程的结构性叙述从多层次展现意象结构,统一意义系统。抗疫白皮书对内是举国抗击疫情的文字记录,对外是传播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利器,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统一,需以深层的语义连贯替代浅层的语篇衔接,实现神形兼具之效。战争隐喻以一种前后连贯且紧密联系的概念映射与范畴让渡,表层倾向喻体,实则是对本体特征的凸显和对核心话题的升华,提高了语篇连贯性,达统领文本之效。

(三)普遍性

经梳理筛查,抗疫白皮书中共出现9类概念隐喻,包括战争隐喻、人体隐喻、航运隐喻、地质隐喻、大气隐喻、医学隐喻、电子隐喻、物理隐喻及汽车机械隐喻。其中,战争隐喻主题词类型最多,出现频次最高,源域共鸣值(1)源域共鸣值算法为隐喻主题词类型总数与主题词频数之和相乘。遥遥领先(见表1)。

表1 抗疫白皮书隐喻数据统计

抗疫白皮书中战争隐喻的主题词类型总数为55,共出现204次,源域共鸣值为11 220,使用数量庞大,普遍性高。战争隐喻的普遍应用,体现出抗疫白皮书的中心议题,表明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增强了民众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抗疫文本全篇由战争隐喻穿插而成,以不同辞藻类型连贯呈现,情感效应与心理共鸣随着核心论点的逐步聚焦而渐强,极大地提高了公众风险意识,激发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精神,督促人们采取行动为国家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综观,战争隐喻具有域间相似性、文本统筹性与普遍性,是呼应文本主旨、优化语篇结构的关键所在,使文章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与缜密性。“战争隐喻概念是把战争中关于敌我之间的利害、矛盾和冲突等事物的特性投射到类似特征的相关事情的概念域之上”[17]55,精确无误地将其所隐含的指称关系及哲理思想表征于译文中,使目的语读者得到与源语读者同等的情感体验并非易事。下文通过阐析抗疫白皮书中战争隐喻的英译策略,旨在为政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三、战争隐喻英译策略阐析

战争隐喻以紧迫性及代入性成为抗疫白皮书话语体系塑造的主要方式,其精确传译对铸就文本语篇概念意义、传递潜在语义情感色彩、发掘原文承载的认知交流任务至关重要。译者作为原文本信息的一手获得者及文本信息传递的一手给予者,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充当信息释义中转站,协调二者在信息交互网络中的对接关系,实现等效互动。经梳理归纳可见,译文主要撷取等价性迁移、替价性迁移及取舍性迁移三种英译策略以竭力重现原文本的思维模式与行文风格。

(一)等价性迁移

各民族语言在内在构式与外在形式上各具特点,但本质都是人类表达所感的交流工具。虽然社会历史与民俗文化是影响文化及语言的关键因素,并预设了其发展特质,但通过身体感知外界并获得一定认知的方式终有重叠,对特定事物的理解能趋向统一。“由于人类具有共有的非文化知识,即各不同民族所共有的非相互学得的知识以及某些相似的认知过程”[18]162,当两种民族在理解同一语言现象能唤醒相似理想认知图式时,其对待隐喻表征亦以同种思维定式获取相似情感体验。故在认知图式相同、语言形式对等的情况下,采用等价性迁移既可延承原文隐喻的修辞效果,又可丰富目的语的表现形式,体现文化兼容性。

例1 原文:人类唯有战而胜之,别无他路。

译文:We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to overcome the pandemic.

“战而胜之”指在战争、比赛或较量中击败敌方或对手,取得胜利,将其置于文本语境下,指为保障人类安全与健康,必须阻断病毒传播,扼制疫情蔓延。原文隐喻饱含对抗击疫情和必胜疫情的昂扬斗志,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与坚韧的毅力。译文将其等价性迁移至目的语中,处理为overcome the pandemic,overcome有win a victory over,get on top of,as with emotions or perceptual stimuli等义,其中win a victory over与原文隐喻的表达义契合,表明人类必须战胜疫情,凸显一种决心;pandemic表明了原文隐喻中指代词“之”的指称对象,完整了话语表达与内涵。虽然译文的文学色彩与艺术效果较汉语表达略逊一筹,但侧重的话语内涵已清晰展现,突出了制伏、克制、击败之意。

例2 原文:……指出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译文:He emphasized that top 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Hubei and Wuhan, as they were the decisive battlegrounds…

“决胜之地”指在战争中关系局势走向、决定输赢胜负的关键场所,联系上下文,指遏制疫情大规模蔓延,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制胜之地。“决胜之地”潜含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于全国疫情防控部署的战略高度,以及国家对其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湖北、武汉的疫情防控对全国抗击疫情的决定作用。译文将原文隐喻处理为decisive battlegrounds,decisive意为having the power or quality of deciding,强调对决定事物发展走势或变化趋势所起的根本性作用;battlegrounds意为a place where a battle is fought,表明湖北与武汉在抗疫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总体而言,decisive battlegrounds的等价性迁移译法贴合了原文隐喻表达形式,展现了原文隐喻的内在含义。

(二)替价性迁移

语言是构建经验现实的重要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最独具一格的代表符号,“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甚至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质等,都能在语言中得以体现”[19]154。作为文化介质的语言必然受到所属文化体系的影响,同一喻体在不同文化中未必能触发同一概念构想并在认知体系中找到相通之处。在语言流畅的前提下,中英民族为表达同一概念表征往往会依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与表达形式,采用不同的喻体进行类比阐述,以确保表述地道。替价性迁移通过替换隐喻喻体将原文隐喻的形象与含义更完整地传达至目标域受众,以求认知等效与情感等效,为理想认知模型的贯通搭建心理通道。

例3 原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译文:He concluded that thanks to arduous efforts, China had won a vital battle in defending Wuhan and Hubei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and achieved a major strategic success in the nationwide control efforts.

“战略成果”指根据对战争形势的预测判断,制定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与谋划而获得的成效,将其置于文本语境中,指湖北与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遏止疫情向全国各地辐射性扩散,为全国疫情预防控制做出重大贡献。译文采用替价性迁移译法处理为strategic success,success指an event that accomplishes its intended purpose,表示达到或实现具有整体性价值的事件,获得预期结果。总体而言,将“成果”转换为success,更明确地赞扬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成效,贴近原文隐喻欲传递的深层内涵,符合语内表现形式。

例4 原文: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译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sharp blade that humanity wields in the battle against disease. Such battles could not have been won without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锐利武器”指具备较强杀伤性与摧毁性,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并破坏敌方设施的器械、装置,联系上下文,指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科学技术,帮助人类将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并为疫情防控科学研判、宏观决策提供坚实保障。译文择取替价性迁移英译策略,将原文隐喻处理为sharp blade,blade意为a cutting or thrusting weapon that has a long metal blade and a hilt with a hand guard,指带有锋利刀刃的破坏性武器,将“武器”范畴词具象化、清晰化,凸显了科学技术在精准防控及靶向施策方面汇聚而成的强大力量,对遏制疫情扩散的绝对压制性,表明了科学技术的战略性作用。

(三)取舍性迁移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而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20]43-44,二者的思维惯性与逻辑推演迥然相异,语言作为群体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思维影响和决定语言,尤其影响其结构面貌”[21]146,不同民族受社会历史发展及理性哲学思辨的影响,在剖析文化动因及语言现象时,采用的论述方式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完全背离。此外,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许多表述来自文学典故与民间故事,寓意深刻,非本民族受众且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难以透过字面信息把握真正语义信息,故择选取舍性迁移英译策略,即舍弃造成沟通障碍的喻体,保留传递核心含义的喻象,可最大化削弱喻体生僻晦涩诱发的抽象认知与交流鸿沟。

例5 原文:全国各省、市、县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应急指挥机制,自上而下构建统一指挥、一线指导、统筹协调的应急决策指挥体系。

译文:Emergency command mechanisms headed by lead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established in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across the country, forming a top-down system with unified command, frontline guidance,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and among provinces.

“挂帅”是古代出征前张挂元帅帅旗的仪式,现多比喻居于主要领导地位,属于中国特色源域词。结合语境,“挂帅”指各省、市、县的疫情应急机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导指挥。译文将其简化处理为headed,褪去了中国特有词汇的艰涩外衣,仅保留“挂帅”的核心语义——领导、指挥,避免了文化亏损现象,“即误将文化差异当作文化共核,以源发语的文化模式来硬套目的语,导致交际失败”[22]41,将内核韵意外显于形,直观呈现给目的语受众。

例6 原文: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译文: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taken the lead in resuming operations, providing impetus for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 includ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主力军”指在战争中担当主要作战力量的军队或起到制胜作用的作战部队,比喻发挥主要作用的核心力量,联系文本,指在关键时刻拉动经济增长,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国有企业。译文将其处理为taken the lead in,含义是take a position that is ahead of others,保留了原文隐喻喻象,省去了认知识解过程,突出了国有企业在经济复苏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达到去形式明喻指之效。

分析表明,译文主要选用等价性迁移策略、替价性迁移策略以及取舍性迁移策略对原文隐喻进行加工处理。等价性迁移在语言表述相似、认知体验相同的基础上,通过保留原文隐喻形式再现喻指要义,在丰富目的语表达方式的同时,体现文化包容性,将隐喻的浅层语言特征与深层喻义所指之间呈现的一致性真实还原。替价性迁移在喻指相同、喻体相异的情况下,将原文隐喻以切合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的方式还原真实所指,兼顾目的语社会文化、语言文化与宗教文化。取舍性迁移是处理东西方思维差异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最大程度弥补因文化意象表征难以接受、理解而造成的认知误差,通过核心喻义的直接呈现以跨越语言文化的籓篱,达成认知共识。

四、结语

本文以抗疫白皮书中英文本为依托,甄别原文本中的战争隐喻及其使用特征,对照英译文阐析其英译策略。研究发现,战争隐喻仰赖于抗击疫情的域间相似性、文本统筹性,成为抗疫语篇话语建构的主要手段;抗疫白皮书英译文主要选用了等价性迁移、替价性迁移及取舍性迁移三种英译策略对战争隐喻进行阐析传译,较为适宜地处理了文本中不同类型、不同表现特征的隐喻,明晰了原文隐喻欲传递的语内信息,实现了人际交流意义。抗疫白皮书借助战争隐喻再现了我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做斗争的艰难历程,整个抗疫所经历的阶段均以战争隐喻为主要脉络展开,如“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突出了抗疫的“难”“艰”“险”,亦从这一角度赞扬了中国人民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斗精神。鉴于战争隐喻的识解依赖上下文语境,且部分表述具有中国特色,译者处理时要联系文本,精确领会暗含其中的政治交际目的,掌握隐含于字面意义背后的寓意核心及情感色彩,再择取相应英译策略以实现意韵对等、情感相通、文化交融。

猜你喜欢

隐喻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弟子规
弟子规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