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构建食管癌术后患者精细化饮食护理的实践价值
2022-02-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400000
周 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 400000
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部位发生细胞癌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但由于食管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给临床上治疗该病带来一定的难度[1]。临床资料显示,该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接触到的真菌毒素及亚硝胺类致癌化合物、遗传等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呕血、吞咽困难等,早期症状不明显,经常误认为普通消化道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2]。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吞咽困难、长期胃部反酸等,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食管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治疗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且对操作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欠缺,没有正确的饮食指导,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排空延误等,甚至增加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风险,加重病情[3]。临床资料显示,常规护理质量较差,对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欠佳。本文以112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精细化饮食护理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食管癌临床指南和共识的质量评价判定标准[4],确诊为食管癌,并行手术治疗者;②年龄18~75岁;③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协议书;④首次接受食管手术者;⑤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2)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癌症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障碍者;④以往接受过胃食管手术者;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患者入组后,由责任护士进行统一的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强调饮食的重要性,统一发放饮食指导手册,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由流食到正常食物循序渐进的过渡,并在患者进食过程中进行饮食指导,其间密切关注患者进食后有无呛咳、反流、高热等症状,一旦发生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进行精细化饮食护理,入组前由具有10年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带领6名护理人员和1名医师组成护理小组,制定精细化饮食护理方案,并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饮食护理实施方案进行培训,包括相关疾病知识、注意要点、进程规划等,考核通过方可参加。具体操作:(1)患者入组后了解其全部资料,对于外地户口患者,指导患者取相关部门办理特殊疾病门诊医保调整,充分利用公民福利;根据患者家庭背景及经济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饮食搭配指导。(2)患者入组后利用PPT进行统一的疾病健康知识宣讲、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相关配合要点等;时常举行经验分享会,组织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自身护理体会分享,鼓励其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饮食指导,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现场模式展示流质、半流质、软食的制作过程及方法;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质量等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出不同阶段患者饮食的注意要点。(3)术后指导患者采取高枕卧位,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结果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合理、安全的使用镇痛泵及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度,待患者情况稳定后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并进行正确的活动指导;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突发性疼痛,降低患者躯体及心理不适情况的发生;(4)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开始咬肌、舌肌、声门吞咽等训练,2次/d,5~10min/次,;进食前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如呛咳等级<2级者,指导患者抬头饮食,低头吞咽的正确姿势;呛咳等级≥2级者,患者初次饮水及进食时,由护理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呛咳等级≥3级者,指导患者采用少量缩喉法进行饮食饮水;叮嘱患者少食多餐、睡前2h禁食,进餐后站立25~30min,避免引发气促、反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早期采用流质到半流质过度,待患者恢复较稳定时,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循序渐进增加食量,如术后第1天患者清醒后,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胃肠功能恢复训练,2次/d,8~10min/次,帮助排空胃肠道,待情况稳定后拔出胃管,安排患者开始食用流质食物,8次/d,50~80ml/次,持续2d;第3天,饮食量改为6次/d,80~100ml/次,持续2d;第5天,饮食量改为5次/d,150~250ml/次,持续2d,若无异常情况发生,第6天可开始食用米汤、菜汤、奶粉等流质食物,1周后改为半流质食物如烂菜叶、小米粥等;2周后尝试正常饮食,若发生胃食管反流者,采用pH检测仪评估患者的反流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5)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复查时间,强调饮食护理的重要性,采用微信建立联系平台,不定时在群里发送不同时期的自我护理要点,由家属每天反馈患者的饮食状况,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可进行远程指导,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根据其口味适当的调整饮食,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1.4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营养风险变化。判定标准: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 200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年龄评分之和等,NRS 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为无营养风险[5]。(2)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判定标准:采用迈瑞BC-5600型号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厂家: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前白蛋白(PA)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3)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判定标准: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4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输入至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风险变化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风险变化对比[n(%)]
2.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佳(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对比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早期无明显征兆,确诊常已是中晚期,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消化道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治疗极易引起呼吸道等相关组织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相关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影响预后[6]。并且食管癌患者在发病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患者对该疾病知识及术后护理方面了解欠缺,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等不良情况,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严重者危及生命[7]。所以正确、专业、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患者十分重要。奥马哈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护理专家提出,主要目的是简化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面化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操作简单,适用于各个研究领域的护理[8]。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均降低,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对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精细化饮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影响风险,调节PA及ALB指标,从而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PA及ALB指标均偏低,NRS 2002评分中营养风险均较高,主要是因为食管癌患者发病前吞咽及进食困难,已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原则是通过重建消化道,改善食管上皮细胞功能,缓解饮食困难的现象,而手术对机体有一定的损伤,术后机体元气恢复需要更大的能量消耗,致使机体代谢速度加快,导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重,术后一般情况下需要至少3个月的恢复期,而这期间内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观察组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对患者行精细化饮食护理,患者早期禁食禁水期间,根据其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术后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逐渐进行水—流质—半流质—软食改变,进行饮食过渡,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搭配及饮食制作指导,可保证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进而为食管癌的营养维持及恢复提供保证,从根本上降低营养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身体质量,增强其免疫力,加快切口及消化道组织恢复,促进康复进程。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优(P<0.05),说明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精细化饮食护理,其循序渐进的饮食过渡,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素质,还减轻了心理痛苦程度,通过对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构建了良好的支持空间,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时常举行经验分享会,鼓励病友之间的交流,促进患者社交关系的发展,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效果可观。与李惠霞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奥马哈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不良的情况,降低营养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消化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