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多模态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2022-02-16

科技视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游文物博物馆

刘 莹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犹如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国务院推行机构改革,将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此后,我国进入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所说:“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1]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旅游新业态,如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定制旅游等。早在2008年开始,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其社会影响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博物馆与文旅融合

早在2009年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以“博物馆与旅游”为主题,倡导博物馆向社会展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可持续的文化旅游,将文化遗产与游客、地区特色有机结合,使观众和游客无论是否置身于博物馆,都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博物馆旅游需要统筹兼顾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以博物馆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将游览观光与文化体验有机融合,树立“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文化内涵,优化场馆资源,提升营销服务,充分实现博物馆与旅游平台的无缝对接[2]。

2 博物馆旅游的现状

2.1 缺乏特色创新 文物活化不足

习总书记在考察参观国内外多家各主题的博物馆后,明确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化、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3]目前,文物活化、特色创新、内涵发展是博物馆需要转型升级的方面。

目前各大城市的博物馆文化资源活化方式略显单一,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3D打印等创新技术运用较少,展示形式的吸引力不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体验感不强,此外,还需要在文物的陈展方式上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等,使文物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活起来。

2.2 导游讲解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由于博物馆中的文物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印记和时代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使游客感知中国文化的厚重,体会文物本身所具备的珍贵价值,是导游这个群体需要提升的重要层面。目前,导游讲解服务主要包括租赁设备讲解、志愿者讲解和付费导游讲解等三种形式。设备讲解的语音语调过于标准而平缓,缺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与情感互动等,在讲解层面也只是泛泛而谈,未能深入挖掘并还原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志愿者讲解服务一般时间固定、频次不高、受众面小,成功预约相对困难;付费导游讲解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文物文化内涵的探究不够深入,在内容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给游客带来误导。

2.3 过度营销“网红打卡”成主流

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朋友圈炫耀打卡的生活模式。在法国的卢浮宫,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去参观,其实也无非看看维纳斯、蒙达丽莎和胜利女神,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模式只是“匆匆打卡”而已。同样,很多游客去博物馆也只是打卡参观,失去了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机构所发挥的传承历史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教育价值。

3 博物馆旅游多模态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3.1 融入“互联网+”理念 使文物“活”起来

信息化时代为博物馆文化的推广带来更多的技术赋能。基于观众对于文物展览和文化内容数字化诉求的不断提升,博物馆旅游需充分利用“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手段,通过情景化设计,运用模拟技术,复原仿古、逼真的场馆环境,运用先进的互动设施,使游客置身其中真切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氛围,实现博物馆的智慧化体验,使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来。此外,“手机App”“云看展”等模式,也有助于全方位呈现文物的文化知识,语言导览、地图导览、知识图谱、文物介绍、历史故事重现、平台互动留言以及一系列生动、新颖、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能够使游客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究学习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脉络,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获取认知上的收获,从而激活游客的参观热情,进而提升互动体验效果。

3.2 升级博物馆讲解服务 讲好“中国故事”

为了使游客深入了解文物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体验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培养优秀的导游讲解员是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精湛、从业经验丰富、语言能力突出的导游从业队伍可以为不同的游客群体提供多元化的讲解内容和讲解风格,满足多元化的参观游览需求,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使游客切身感知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此,博物馆应考虑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拓宽眼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除人工讲解服务外,智能语音讲解系统的服务升级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智慧化互联网服务等诸多模式,在语言上开发多语种、在讲解内容上针对游客的多元文化背景开发不同讲解版本,同时,升级人工智能讲解系统,使游客按照自己喜欢的讲解方式,为游客提供量身定制的完美导游讲解体验。

3.3 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创新营销策略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助推着博物馆文化的迅速普及和大力推广。博物馆旅游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搭乘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航班,开启博物馆旅游营销的多元化模式。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获得更多“流量”,创新营销模式势在必行。在运营模式和营销思路上,应打破常规,通过视觉化和分众化的思维去呈现,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使游客全方位了解文物形象,掌握文化内核,讲好中国故事。

为深入挖掘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吸引更多游客资源,使文物“活”起来,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满足了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基本诉求。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一些活灵活现、颇具创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已成为游客爱上博物馆的理由,其文创产品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文创产品的销售方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平台也符合文旅融合的消费理念,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实现事业和产业的双赢。

4 结语

博物馆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文化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提高,深入挖掘博物馆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核,提升文化底蕴,是发展博物馆文化的价值之所在。

为了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赋能和价值共创,当探索博物馆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融入智慧化互联网平台,升级讲解服务,开发营销多种文创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爱上博物馆,爱上一座城市,用文物追忆历史,通过博物馆旅游,能够讲述个人心中的“中国故事”,培养爱国情操,发扬爱国传统,真正做到使得每一个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猜你喜欢

导游文物博物馆
寻找火星导游
文物的栖息之地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