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消防救援“可视化”指挥体系建设与应用

2022-02-16仲传文

科技视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灾情可视化报警

仲传文

(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消防指挥体系作为消防救援的核心所在,其建设质量往往关系着消防救援工作的成败。在当前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防救援工作应主动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灾害救援需求,在现有救援指挥体系的基础上,借助5G、大数据等新科技、新技术打造一套更加科学、高效、敏捷的指挥调度体系,补足队伍在救援接处警、到场处置、战斗展开等方面的短板不足,进而实现消防应急救援整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当前消防救援指挥体系现状

1.1 接处警人员实战经验不足

首先,接警调度员是一个极度依赖工作经验的关键岗位,当前队伍接警员主要以无实战经验的消防员或外聘消防文员担任,受限于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延续性差,在岗培训机制不健全等主客观因素,接警员大都存在对辖区情况不熟悉、沟通能力薄弱、工作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力量调派上,时常出现车辆类别调派不全、执勤车辆调派或多或少的现象。另外,对于处置重大警情任务时,既要与报警人电话回访、又要向出警中队传达灾害信息、还要向各级领导汇报,常常是手忙脚乱,再加上改革转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虽大力推进专业化训练,但由于近年来防疫、安保等业务工作繁多,制约了指挥技能培养工作的开展,接处警人员专业技能仍然跟不上形势任务需要。

1.2 处置过程中收集信息不全

进入“全灾种、大应急”时代,面对的火灾对象和灾害事故多种多样,灾情发生后,其表现形式多变,灾害类型、灾情程度、人员情况及环境因素等随时可能变化,各种不确定性仅通过现有文字语音,已不能准确地描述灾害现场的实际情况,仅通过报警人对事故情况的简单描述,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而且会误导现场参与灾情处置的指战员;现有基层消防队站虽配备了4G单兵作战传输系统,但普遍缺少对重点单位既有建筑、重点部位、道路水源等的事前侦查,参战力量无法第一时间获取重要信息;虽配备无人机,但多数救援场地为禁飞区,所以构建“大数据”、建好“三维图”的可视化指挥系统成为作战指挥过程的刚需。

1.3 消防科技化整合运用滞后

现有消防调度指挥系统大都在建立开发时相对独立,软硬件设备运行未融合地方数字化物联网建设体系同步实施,消防内部信息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对外信息共享还是靠传统电话、传真以及基础互联网,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和横向到边的信息共享系统,造成信息资源条块分隔,各应急通信网独立运行,未实现互联互通,灾害救援指挥难以“一呼百应”,信息化支撑作用不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多种技术,不能有效地融入灭火救援指挥体系中,实现动态采集、计算、分析消防相关数据,为灾情处置提供迅速、快捷、准确的信息要素。同时,还不能够实时监控与现场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机结合,实时调阅部位图像和灭火救援预案,启用灭火救援指挥体系管理模式,开展智慧防控、作战、运营,实现火灾防控的自动化管理、灭火救援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火灾预防和消防救援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火灾损失,从而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2 应急救援智慧体系可视化建设价值分析

当前,各类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任务不断增加,呈现出全领域、全时空、全灾种的任务特点,消防救援队伍面对的灾害事故从规模和处置难度上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对队伍的战斗力提出了全新考验和更高要求。以无锡为例,高层地下建筑、城市综合体、轨道交通等人员密集场所、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日益增多,各类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广泛应用,传统与非传统消防安全风险交织碰撞,救援风险持续攀升,救援形势异常严峻,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迅速加大,处置难度不断增加。面对严峻的消防救援形势,消防救援队伍只有补齐短板,规范应急响应、顺畅指挥程序,建立起现代化智慧指挥体系,提高现场指挥和救援效率,方能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件的发生。

3 消防救援可视化指挥体系具体对策和应用

3.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结合现代化救援体系发展需要,重点对作战指挥、救援技术、规范调度等救援内容进行专业培训,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与地方高等院校合作,发现遴选人才、涵养储备,强化人才培养激励,鼓励指战员、文员获得更多应急救援资质认证证书,建立起人员实习、轮岗、轮训制度,进一步优化队伍人才配备结构,切实打造出能够支撑“全灾种、大应急”的消防指挥体系人才培育机制。另一方面,要实现可视化系统与消防接处警业务的深度契合,开发智能报警标签、智能语音转写、接警提示智能推送等技术,解决传统接处警对地址描述不清、灾情表达不准等问题,同时辅助接警员对报警电话进行有效预判,减少人工干预情况,完成自动化接警,精准有效提升接警效率和受理的辅助支持。

3.2 融入既有可用资源

一是可依托物联网示范城市这一大脑,运用北斗定位系统,将百度、高德等全高清地图软件接入消防可视化指挥系统,生成最优调派方案一键调派,启动一路护航功能,保障消防车辆快速到达现场。融入公安治安探头、交巡警道路监控、重点单位内部监控,便于现场指挥部、参战单位、专家等运用可视系统滚动会商研判,实现火情灾情信息全景全融合可视会商、协作指挥调度,为灭火救援调度、组织、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可融入消防重点单位城市联网检测系统,打通平台间数据库,将火灾报警系统中探测器报警数量、连续报警顺序等提供给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系统,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指挥中心可根据报警点位变化第一时间掌握火灾发生具体地点和火灾蔓延情况,迅速合理安排力量进行救援干预,为后续消防救援攻坚灭火得以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运用好现有无人机技术,通过日常“六熟悉”、“防消联勤”等工作,完成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构建,设置好建筑重点部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可视化信息;建立好预案资料库,发生火灾后指挥中心人员可通过大屏幕获取建筑基本情况,实时掌握各项数据,通过现场无人机巡飞、多类型视频源回传等功能,用可视化手段提升指挥中心指挥判断能力,为灭火救援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持,发挥消防科技手段的倍增效能。

3.3 开发可视平台程序

要主动对接科技公司开发微信报警小程序或手机App,当灾情发生时,报警人可将手机号、报警时间、火灾具体位置、火灾发生情况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上传,指挥中心对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比对、利用,为救援调度的精准性创造先决条件。就消防指战员而言,也可利用该软件对灾情的图片、视频、人员被困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上传,事后救援评价、火灾调查等方面工作也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

4 结语

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消防救援应急指挥体系的可视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应急指挥体系的可视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指挥决策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够保障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样,在可视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培训与专业发展,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可视化平台,以此保障应急指挥体系可视化建设科学合理,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灾情可视化报警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长庆油田:灾情就是命令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