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2-02-16徐小骏

当代体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田径导向教学法

徐小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重要元素,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执行效果。为了提升教学水平,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为达到该目标,教师引入行动导向法落实教育工作,使用该教学法通过行动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对知识拥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小学田径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田径教学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基于教学目标提出该方法在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行动作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上的知识,促使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该学法以构建主义为基础理论,促使学生通过自身行动去感知,收集信息。学生在学习阶段,于原有知识体系中引入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以顺应和同化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基于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对学生能力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小学田径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行性分析

1.1 符合新课改要求

小学体育课程结构并不完整,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无法有效连接起来,因此学校开设的课程很难满足学生成长与能力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期间,为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必须针对教学现状积极的思考解决方案。小学田径教学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该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观察学生在田径活动参与其间的态度,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判断。教师根据收集的信息调整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由此使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学科素养培育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使用行动导向导学法可以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快速推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田径课程的知识。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小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社会适应及运动技能参与、身体和心理健康等主干内容。体育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从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拥有社会事业与运动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理。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达到互相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对所学知识的体悟程度,可以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

1.2 契合体育教育需求

提高学生体质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重点关注的内容。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应该关注学生自身能力与素养培育需求,应该保证教学工作可以良性进行,否则会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异常不利。体育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降低学生自身体质差异对教学工作形成的干扰,最大程度的提升班级学生的体育素养。行动导向法应用在体育教學中,需要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促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为保证学生可以一直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可以使用一定方式提高活动的竞争性,通过促进竞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1.3 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往我国田径体育以单向教学方式推进教学工作,学生在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师主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遭到遏制,不能主动学习,会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与课程活动形成不良的影响。采用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环节带着问题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知识并从中获得不少收获。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会作为其引导者,使用话语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一系列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行动导向法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习知识,可以更好的掌握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学生行动思考环节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在行动导向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快速完成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还可以与他人更好的相处,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在行动导向法实施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课程活动。在学生学习期间,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会逐渐加深,可以同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与体育技能应用程度。

1.4 改善师生关系

在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少,体育课被学生视为副科,认为在体育课能够自行活动不需要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体育课程中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在课下学生也很少与教师接触。教师一般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要求学生记忆知识并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知识学习形成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也难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选择行动导向法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程度,对师生友谊关系的建立有一定推动作用。师生可以在体育课程中高频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针对掌握信息判断学生体能水平,科学的设置活动难度。在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会给予一定的指导,由此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提高自身体能水平。教师还会在学校参与活动时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收获,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下,改变师生课上的活动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定教育目标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体育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不过学生在体育活动能力方面的提升,会因为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结合当下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掌握情况,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需要在此之前明确教学要求,积极的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确定方法的应用方式。在体育教学前,教师应该掌握班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体育素质,在课上活动设计方面,选择分组设置的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身体练习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已经掌握的信息,科学安排各项工作,否则难以提高体育课程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教师在清楚学生体能与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教学对学生学习与体能素质方面的情况,科学的规划教学方案,将活动运动负荷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教师需要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方案,调整体育活动的训练强度。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的方法,由此提高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从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田径教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梳理学习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在田径教学中,应该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设计,由此可以良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通过活动可以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基于教学要求,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任务设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还应该掌握学生的意识形态,调整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习田径方面的内容。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实践活动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基于大部分小学生行动能力与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必须顾虑到学生自制力与持久性不足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对体育活动形成的不良影响,在田径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良好的展现出来。在学生合作竞争的过程中,调整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上活动。在小学田径学习任务设置时,教师需要设定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对活动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由此引导学生良好的参与学习活动,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可以良好的呈现出来,对学生探究意思、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培养均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2.3 敲定教学手段

小学体育田径课程应着重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通过组间合作与组间对抗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借助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小组划分方法,为各小组均需配置一名组长,负责组员协调方面的工作,确定组员在活动中的工作需求。组长应该按照教师制订的任务向小组成员分析任务内容,在组员协调与商定后,确定小组成员应该完成的工作。组长应该结合任务分配学习内容,倡导成员积极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收集资料并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引导组员分享各自的信息,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教师会进行合理的引导,确保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活动设定的流程推进工作,小组成员会将活动感受以及经验分享给组内成员,使小组成员均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成长。教师应该在学生参与活动中,观察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进行情况。如果教师在观察环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让各小组能够按照活动设计的方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育环节,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引导各小组按照设定好的任务推进工作,并在最后分享活动经验。另外,在活动任务设计环节,可以让不同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各小组可以比较各自的实施情况,找到各自差异,分析活动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活动成果的比较与分析,找到教学技巧在应用方面的需求,发现影响教育活动的因素,调整教育方式,由此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各类因素的刺激下,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训练活动,提高田径运动技能的应用水平。

2.4 完善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意识与行为的培养,需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教师在教学环节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内容,保证设计方案可以兼顾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自身情况。在田径教学前教师需要收集班级学生的基础数据,结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体育素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校体育教学基础,确定教学大纲,并按照教学要求设定教学方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构建层次化教学方案,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细分学习小组,使活动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顺利进行。在田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目标推进工作,为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各类活动,由此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以在一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找到活动方向。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判断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验证教学方法的实践情况,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5 优化评估内容

体育教师应用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工作,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整理学生在田径教学的表现,将其作为教学方案设定的依据,选择科学的影响方法,确保教学工作可以达到教学要求。以往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将自身作为主体,学生在学习环节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对体育课程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行动导向法以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任务的设置,以小组为单位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教学的活动,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往教学评价方式与行动导向教学法存在差异,需要按照行動导向教学法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将合作能力、创新水平、开发程度、完成速度等作为学习效果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需要不断整理教学数据,分析教学评价方式,一旦发现教学评价模式出现问题应该快速进行处理,提高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性。

3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活动作为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并进行感知,由此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传统单向教学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教师应该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目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环境,参与各类训练项目,实践所学的知识。教师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田径课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特点,调整行动导向法的应用方式,结合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情况,快速发现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南湾沙塘布学校)

猜你喜欢

田径导向教学法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偏向”不是好导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