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2-02-16吴吉成
吴吉成
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要通过对学校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踊跃参加体育比赛,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其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根据全国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都离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国家教育部门“五项管理”“双减”等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国青少年近年来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高度关注。提高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加快推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1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分析
(1)家庭层面: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许多家长疼爱子女心切,不让孩子吃苦,不让孩子受累,使不少独生子女表现得脆弱、缺乏毅力、没有恒心,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在一些运动强度稍大的体育活动中,出现抽筋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学生在体育测试的时候出现晕倒等严重状况。同时优越的经济条件丰富了学生的饮食,充足的营养和种类繁多的饮料导致膳食的不均衡,造成了肥胖或营养过剩等现象。再加上初中学生的学业任务加重,正常学习期间大量的课内外作业以及周末忙于参加各种补习班、辅导班,使学生在行动上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慢慢不达标。
(2)学生层面:学生对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体育课程设计单一,体育教学训练项目过于单调,体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形式仅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三大球为主,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开设较少,学生的参与率较低,影响了体育课教学质量。
(3)教师层面: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的执行者,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体育课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与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初中体育教师队伍中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较少,教师职称总体偏低,多集中在初、中级职称以上,反映出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困难,体育教师职称晋升难度大,导致体育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体育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怕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指责而承担责任,于是体育课小心谨慎,不敢让学生放开进行体育运动。现在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已很少看到高难度技巧、跳山羊、单双杠等有风险的体育项目。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不平衡的趋势。
(4)学校层面:体育课程投资支持不足。近年来,随着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得到了较好的资金和制度保障,但仍普遍存在体育课程设置不全或被占用的情况。学校场地器材基础条件是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的关键问题,一些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小,体育场地拥挤的情况,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个别学校体育器材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器材更新率不高,导致体育课教学任务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5)社会层面:缺乏学生体育锻炼的氛围。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家长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一些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在体育锻炼中意外受伤,很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影响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初中体育教学迫于中考升学压力,课堂教学中,仅对学生进行針对性的项目训练,如立定跳远、跳绳、足球运球、跑步、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中考固定项目的训练,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对学生喜欢项目的运动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初中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体育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进步幅度得不到体现,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水平与健康状态。
2 加强体育课教学是提升初中生身体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2.1 体育课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要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要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全民健身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主动获得参加锻炼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身体素质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锻炼的效果,达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2.2 体育课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热情
在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如某校的几名体育教师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且技术也较全面。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几名教师都不约而同的到篮球场集中开展篮球友谊赛,要么打半场,要么打全场,天天如此。渐渐地球场旁边观看的学生多了起来,有的在呐喊助威,有的观看怎样打,哪个动作好看,评价哪个是好球。久而久之,课余时间两块球场的学生开始多了起来。在体育课教学中,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教学与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
2.3 体育课教学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地发展。要充分营造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确定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1)给学生一些权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广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的进行练习。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强调非同步化教学,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3)给学生制造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信心。学生也就会自觉的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有重点的向学生传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科学知识与方法,形式可采取专题讲座,也可穿插在体育课中的技术教学环节,还可在每学期安排一定的理论课学时。在内容的安排上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以配合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
2.4 深化考试改革,充分发挥中考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杠杆作用
丰富体育锻炼内容,创新体育课程教育,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和活动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着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强体育锻炼主动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体育考试在初升高的分值占比,丰富体育考试内容,以考试促进学校、家庭以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有效提升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
3 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是提升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1)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结合“双减”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担起为学生“减负”的重任,一方面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分解学习中的难点,另一方面要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设置作业,指导学生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尽量减少学生放学后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要把“大课间”活动明确纳入学校课程范围。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先后出台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出中小学每天要安排一小时的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并明确要求各级学校把“大课间”活动时间列入课程表。学校要落实好国家对学校阳光体育的有关要求,结合课后服务内容,因地制宜开展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如组建篮、足、排三大球队和武术、跆拳道社团等,通过校队、社团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而且可以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形式多样的早操、课间操,如曳步舞、锅庄舞、韵律操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常抓不懈,形成习惯。
(3)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一方面,通过班级、年级球类比赛、跳绳、拔河比赛,以及校园体育节、运动会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团结进取、拼搏争优的平台,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动整体,引领学生提高体育竞技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联合体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及各个体育行业协会,定期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切实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机会,提供成长、成才平台。
(4)要尽快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要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学校是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参与。社会要营造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要把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才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有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164。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