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六化建设 推动“十四五”慈善组织高质量发展
2022-02-16路连芳
路连芳
近几年,山东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助力疫情防控、服务保障民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将慈善作为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明确了慈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国家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慈善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健康、困难群体关怀等方面大有可为。没有高质量的慈善组织,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慈善事业,因此,慈善组织面对发展的新形勢,要以学习慈善法律法规为契机,从推进“六化”建设入手,培育慈善组织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在服务保障民生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开创慈善工作发展新格局。
一、推进法治化建设,
提高慈善组织依法行善的能力
法律是慈善组织依法行善的前提和保证。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慈善法》,2017年修订了《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条例》,此外,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14项《慈善法》配套政策,推出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2021年,山东省出台了地方性条例《山东省慈善条例》,这是推动山东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立法,具有创新性和地方特色,为山东慈善组织依法开展工作、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慈善组织和慈善从业者作为慈善工作的践行主体,要紧紧把握慈善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强化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化的慈善组织。
(一)树立慈善法治意识。慈善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在人们心中慈善是一方净土,慈善工作中出现一次失误和差错,就会影响慈善组织甚至整个慈善行业的声誉。2017年,由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分贝筹”共同发起的“同一天生日”网络筹款活动,不到两天时间,募集到捐款近300万元。网友发现在募捐页面上,有的孩子头像照片相同,却以不同名字出现在不同页面,并显示不同的生日。后经深圳市民政局初步确定“同一天生日”涉嫌违法。“同一天生日”是一个网络募捐活动,但“分贝筹”并不是民政部指定的有募捐资格的网络平台。因此,慈善组织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要全面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研究《慈善法》《山东慈善条例》等法律中关于慈善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慈善工作,保证慈善事业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不跑偏。
(二)践行慈善法律法规。一是学习法律法规。要以学习贯彻《山东省慈善条例》为契机,全面开展慈善法律法规的大学习、大讨论,把学习《山东省慈善条例》当成是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除了综合性法律法规,还要系统学习慈善税制、财务管理、慈善募捐、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一般性法律。二是遵守法律法规。慈善从业人员是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也是慈善法律的践行者,直接面对捐赠方和受益人,尤其是在涉及设立慈善专项基金、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公开募集善款、受赠款物分配等具体问题时,慈善组织要时刻牢记法律这条红线,降低慈善工作风险。如慈善捐赠不得约定利益回报,不能带有附加条件。三是宣传慈善法律法规。慈善工作者直接面对社会大众,作为慈善法律宣传者和传播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地向捐赠单位、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宣传慈善法律法规,引导捐赠人信守捐赠诺言合法捐赠,捐赠物品符合安全、卫生等标准;发动社会大众依法有序参与慈善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
(三)建立法治型慈善组织。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山东部分慈善组织特别是社会服务机构,因为机构资金和力量有限,没有设立监事和监事会进行监督,也没有法律顾问,相当于在慈善工作的道路上“裸奔”。为保证慈善组织在法治轨道上依法开展工作,广州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广大慈善组织提供了经验。广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是广东首家致力于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具有独立法人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开展的“慈善+法顾”公益计划为广州市4A以下的1000家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法律顾问援助,包括法律支持和咨询、定期举办工作人员慈善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专业法律顾问加入促进了机构的规范运作,解决了慈善组织聘请专业法律监管层面的难题,为慈善组织依法规范有序保驾护航。
二、推进规范化建设,
提升慈善组织行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山东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31日,山东省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439个,各类志愿服务团体6.85万个,注册志愿者1561.49万人。慈善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总体上,慈善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缺乏行业规范和专业指导,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加强建设:
(一)慈善组织层面,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山东省慈善条例》规定要“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完善管理制度”,这是现代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首先要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另外,大部分慈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基本上都有监事和监事会的设置,能够发挥到监事的职责。但也有的慈善组织的理事和监事人数不少,但只是挂名,不参加理事会,也不参与重大事项的监管,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慈善组织的理事和监事人员一定要邀请热爱慈善事业、具有慈善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士担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慈善行业层面,加强慈善行业规范建设。《山东省慈善条例》规定“鼓励、支持慈善组织依法成立慈善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指导成员依法开展慈善活动,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反映行业诉求,推动慈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慈善行业公信力。”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慈善公益组织行业联合会。2013年,中国慈善联合会成立并进行了慈善行业标准化的建设,发布了《慈善组织档案管理规范》《慈善组织项目管理规范》等四项团体标准,这是中国慈善领域的首批团体标准,推动了行业指引和规范建设。从地方来看,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成都慈善公益联合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等慈善行业组织纷纷成立。2015年,山东成立了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但是已经成立的485家慈善组织,未成立慈善行业联合组织,无法反应慈善行业的共同诉求,无法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事业发展。
(三)政府管理层面,强化评估和管理力度。首先,制定针对慈善组织的评估办法。与其他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有所区分,既要注重慈善组织的效益和效果的评估,也要注重慈善组织发展使命和服务过程。《慈善法》颁布之前,国家层面上对“慈善组织”没有统一的概念和界定,也未建立针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管理标准和评估标准,视为一般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慈善法》出台至今,仍按照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民政部制定的《基金会评估评分细则》虽然有基金会筹资等指标,但是赋分比重较低。从山东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以结合本地慈善组织发展的实情,对于慈善组织评估进行探索。另外强化政府部门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加强民政执法力度,加大对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的管理,打击整治非法慈善组织,净化慈善组织生态空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慈善组织互联网科技水平
近几年,互联网筹款给慈善机构带来了各种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众多慈善机构及爱心企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在社会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慈善发展的良好生态,进而促进了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树立互联网慈善思维。互联网行业与慈善事业快速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公益慈善巨大的推动力。2021年10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三批遴选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有小米公益等10家平台,互联网慈善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不可抵挡。对慈善组织来说,要理性应对互联网发展对慈善事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从长远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树立互联网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融入,创新公开募捐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快速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慈善信息公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慈善信息化建设是慈善组织的战略需求,他向慈善组织提出准备迎接慈善信息革命。由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宣传费用较高,大部分慈善组织特别是小型慈善组织因为资金有限无法进行慈善宣传。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和知乎等,具有低成本、较便捷、传播快等特点,广受广大慈善组织的认可。慈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微信订阅号和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按照《慈善法》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等慈善信息,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
(三)利用募捐平台筹款。2016年,民政部首次指定了13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很多慈善组织通过平台进行网络筹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腾讯99公益平台自2015年开展以来,成为全民参与网络筹款的重要公益活动,也是慈善组织筹集善款的重要新渠道。如山东省慈善总会自2018年参加腾讯公益网络筹款,至今连续开展了四年,籌款总额分为别:1398万、3389万、3427万、3644万元,联动了上百家慈善机构,每年联合上线60余个慈善项目,举办多场慈善公益培训和宣讲,培养了慈善机构优秀人才队伍,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公益生态。因此,慈善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募捐平台,深入掌握网络筹款规则和技巧,科学设立项目筹集善款,缓解和解决组织筹款难的问题。
四、推进品牌化建设,
提升慈善组织发展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提升慈善组织社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慈善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识。而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需要一代代的慈善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创新和坚守。
(一)打造慈善机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慈善形成了一定的认可度和共识。慈善组织首先要利用这个大好发展环境,爱惜慈善的羽毛,认真践行慈善宗旨和使命,履行慈善组织的职能,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服务,这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轨道和方向,树立慈善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其次要高标准打造高等级慈善组织。按照政府关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要求,力争达到高等级5A、4A慈善组织;通过创新耕耘发展,参加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的评选,能够提高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赢得政府的重视和肯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二)打造慈善项目品牌。对慈善组织来说,持续多年开展一个项目不是容易的事,既需要机构有足够的资金,也需要深耕细作项目,结合受助对象的需求深挖创新点。多年来,经过山东慈善组织的共同努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慈善项目,比如山东省慈善总会贫困患者血液肾透析、贫困患者亲体肾移植和贫困老年白内障项目,山东教育基金会的爱心一日捐“三育”资助工程,山东省红十字会实施的“博爱齐鲁”,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等,但高质量的慈善项目总体数量不够多,需要围绕扶贫济困、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慈善项目的运营和推介,努力打造一批如影响力大、参与面广、惠及范围大、社会效果好的山东慈善项目品牌。
(三)打造慈善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和思想中的慈善精神内核,将发扬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文化对于思想和行动的引领促进作用。重点以学校和社区为载体,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融入社区建设。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的指标体系。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提倡善育,将慈善文化和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
五、推进融合化建设,
提升慈善组织行业联动发展水平
目前,各地主要有慈善会系统、红十字会系统,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教育基金会、妇女发展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省级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分别为民政、卫生、残联、教育、妇联、共青团等多个部门,另外还有高校和企业基金会等。总体上看,慈善组织局限于本系统自上而下联动,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横向的有效的互联互通沟通机制。
(一)推动枢纽型慈善组织发展。现阶段,一方面充分发挥基金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骨干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社会声望、较强专业能力、完善治理结构、合理梯次分工的现代慈善组织。另外一方面,探索发展枢纽型慈善组织,加快培育一批受认可、具备承担行业倡导、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能力的枢纽型慈善组织,建立慈善行业协作联动的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和协调动员能力,把区域内的慈善组织联合起来开展慈善活动。
(二)推进“慈善+社工”融合发展。建立横向互补、纵向衔接、运行有序、协调配套的“慈善+社工”联动服务机制,实现慈善组织和社工机构的合作,共同实施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高质量服务。民政部门作为主管单位,要以促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民政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业务工作及卫生健康等领域业务有机融合为落脚点,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机构建设力度、加大业务融合力度等三方面推进民政领域慈善社工事业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加强宣传工作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推动慈善社工事业创新发展。
(三)形成慈善发展领导合力。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责任,努力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为全省慈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民政、宣传、发展改革、教育、卫生计生、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为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要通过孵化培育、人员培训、项目指导、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发展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慈善组织。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常态化、专业化和项目化。
六、推进专业化建设,
提升慈善队伍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强化党建工作引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要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2020年,山东省民政厅联合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慈善组织必须坚持党对慈善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引领,把党的立场主张贯彻到慈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慈善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慈善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各支部間的横向联系,多方联动服务广大群众。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加强慈善组织内控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公开、议事规则等制度建设;突出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及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保证慈善资金的安全,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按照慈善组织管理部门的要求,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要按规定及时予以整改。
(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慈善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推动完善专职慈善从业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慈善事业从业的吸引力,改变慈善服务“重硬件成本、轻人力成本”的现状,重视慈善组织人员及志愿者的投入成本,给予制度安排和保障。其次,根据当前开展慈善工作的需要,招募和培养精通互联网、经济、管理、传播、法律、财务和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通过各种培训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再次,慈善工作者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全面加强队伍的道德修养,强化纪律意识和廉政教育,始终保持优良作风,踏踏实实做好工作,让捐赠者信得过,让人民群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