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2022-02-16于杏林宋艳红侯京华
于杏林 宋艳红 侯京华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要求,并就学生作业的布置、课后服务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义务教育已经习惯了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双管齐下的教育模式,通过增加学生学习量催生学习成果。“双减”政策出台,学校的教育核心地位回归,各方教育资源布局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在“双减”之下,如何使学校发挥好其作为教育核心主体的重要作用,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如何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本次论坛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双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01.议题
“双减”的本质和目标
◎ “双减”政策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层面的问题?当前,家长、学校等方面对“双减”的施行存在哪些担忧和思维误区?如何消除这种焦虑,扭转思维误区?
吕建生:“双减”的本质是解放儿童,把时间还给孩子,用人生的大尺子丈量这个时代应该呈现的教育姿态、应该供应的教育生态、应该吸纳的教育文明。把时间还给学生重在破解作业负担“乐意减、怎么减、减到什么程度才合适”的大问题。
“乐意减”重在厘清作业本质,优化作业设计。要明确学习效果好坏与作业时间、学习负担轻重及作业数量虽有一定关联,但并无直接因果关系,要安排适当的作业难度、思考坡度,形成高质量作业生态。“怎么减”要求尊重孩子喜欢做的,引导孩子应该做的,实现作业设计在地化、自主化,强化作业辅导个别性、亲和性,逐渐形成“作业超市”“作业庙会”,让学生自由地投身“非作业”项目提升自我。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文思小学课业设计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综合型、实践型课业,严格执行“双减”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校完成课业学习,放学后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家务劳动。
要注重课堂的提质增效。文思小学通过搭建“青年问学社”“文化庙会”等教师成长平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不少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开设相应的校本拓展课程,形成“课程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空间和学习项目,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学校积极落实“1+T+X”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发展需要。学校还启用一日学习周转中心,无论何时,只要孩子喜欢与需要,都可走入学习中心自觉、自在学习。
学校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共同做好“双减”工作。文思小学通过“家长学校”“校班级家委会”等渠道拉近家校距离,让家长明白,学业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指标,要花心思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帮助孩子点亮多彩人生。
孙越:目前学校的困扰主要有以下层面:一是部分教师(主要是小学教師)对新增工作量的接受度不高;二是教师对“双减”政策中考试评价的策略模式仍处于混沌状态,取消月考、期中考试、全区统测之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发展状况,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三是不同家庭、孩子对“双减”政策的适应也存在很大差异性,部分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其心理状况的波动,低年级作业的取消以及考试测评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
02议题
“双减”如何落地
◎“双减”政策使学校回归教育核心主体地位,学校应如何承担起家长、社会的教育期待?在协调公共教育需求与家长多元需求,提高教师积极性和专业水平,消除家长教育焦虑,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等方面,学校应当如何作为?
董梅:新时代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着力以文化引领发展,让资源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课后服务优质发展。
一是打造晚延时课程。六年级周一至周五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的延伸课程及自主探究课程,进行初中课程下沉,培养初中学习思维;周四安排校本选修课程。针对七至九年级,安排在校答疑时间,由教师针对重点科目和重要节点,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学科援助,实现个别化教育。
二是将周五“大讲堂”与“周清”结合,打造周五课程体系。学校开设“教师大讲堂”“龙德学子学堂”,每周五进行“周清”,实现学生一周知识达标;同时,立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生命活力,推动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努力、自我创造,实现自我突破。
三是打造学科教室,整合教育资源。学校整合资源,打造了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室等功能于一身的学科教室,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让学习随时发生。如生物学科教室集实验室、标本室、图书室、模型展览室于一体,为学生提供探索生命的别样空间。
四是用个别化的教育,涵养教育本源。学校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安排了包含葫芦丝、书法等内容的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按照学科水平选层走班,选修课程则按课程内容选课走班,并采用适合该层次的指导策略与辅导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从“大锅饭”走向“自助餐”。
五是签订“学习合约”,探寻学科规律。学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与教师签订“学习合约”,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参考书目,以及自我反思、合作互助等内容。通过“合约”形式,具化学习目标,以实现自律、他律的结合,建设自主发展型课堂。
六是构建教研共同体。学校着力强化教研共同体建设,组织教学论坛,分享教研成果,通过分享、探究、深化,帮助教师脱离命题认知茧房,学习多元评价,让青年教师可以模仿借鉴,实现百花齐放。
樊祥:提高站位,转变观念。“双减”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举措,其要求厘清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明确学校是落实“双减”的主阵地,教师是落实“双减”的核心力量,家长是落实“双减”的关键力量,社区、企业是“双减”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持与保障。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中的全面育人功能和教育主导作用,直面问题,主动作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推进“双减”工作的高质量、校本化落实。
整体推进,系统提质。首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芳草小学以“理论+岗位实操、示范引领+自我提升”策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赛课、示范课等平台,促进教师梯队发展。其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以学生参与、学生发展为基本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建设一基多翼的“适性·芬芳”课堂教学体系。第三,完善家校社企课程体系。学校在适应全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建构“拓展、创生”课程群,完善学校内部课程体系。第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设置双向互动的个性化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创生性作业,开展教师主导的特色课程训练和学生自主的主题式、项目式拓展课程训练。第五,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过程,弱化结果。在教师评价层面,學校实施考核性评价、奖励性评价和系数性评价,以“可视的变化、可量的增长、可感的发展”激励教师发展。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芳草小学着力以人的全面、多元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为导向,破除“唯分数”顽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学校指导家长安排和设计有价值的活动,帮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发展兴趣,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此外,学校着力建立学习化社区,普及公益化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
陈志刚:“双减”旨在破解基础教育“深水区”重要难题,要落实好“双减”政策,需要运用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做好“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
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第一,要对“双减”的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始终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二,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越发依赖在校时间,这要求教师对学科教材、学生学情的掌握更加精准,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做好作业设计、指导工作,分配好各科辅导时间,提高课后服务效率。
做好删繁就简的减法。第一,减少各种因素对教学的干扰,构建学校现代治理结构,让学校回归教学,将课堂摆在首位,完善内部运转机制,提高运转效率。第二,减少对教师的干扰,让教研始终高效推进,利用好校外专家资源和校内骨干教师资源,优化教研组织方式,激发教师教研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提能。
做好融洽关系的乘法。“双减”关乎的社会群体众多,政策本身的执行就是一种关系学。首先,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早已是教育界共识,“双减”之后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定位更要引起重视。其次,家校关系。“双减”之后,学生在家时间更多,应该在学校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居家时间。
做好去伪存真的除法。第一,杜绝没有真正理解“双减”政策内涵,不真正研究和实践“双减”政策的行为;第二,杜绝不尊重基础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各区域、各学校的发展实际而胡乱作为的情况。
做好系统性结构化的综合运算。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校社、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最大化地协同联动;打好“组合拳”,做好提质增效、删繁就简、融洽关系、去伪存真的综合施策,推进“深水区”教育综合改革;依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双减”政策的推进与评价改革进行科学连接,实现互助共进。
唐莹:“双减”政策出台,学校教育主体责任回归,必须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减轻家长和学生的教育与学习焦虑,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中海未来实验小学提出“全人教育,个性化发展”理念。“全人”指全部学生,为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建构三阶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卓越课程。基础课程实行“一加一”模式,结合国家基础课程,打造校本课程,扎实学生根基。拓展课程着眼学生个性发展,以项目或主题推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研发兴趣课程,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探索自我。卓越课程通过双向选择,为有特长优势的学生提供更专业和系统的课程服务,完善多元化课程体系。
关于“怎么学”问题,学校一直坚持教学研讨与改革,以提升教师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充分研讨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注重“学科延伸”与“跨学科整合”。学校设置了“校园节日”等主题式或项目式系列课程,着力通过学科整合和沉浸体验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对学习方式的不断思考、学习和研究下,学校引入PBL这种“世界上最跨界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课堂模式,促进自主学习、交流与碰撞。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校拓展课程和卓越课程的开展仍受约束,为此,学校于2017年便开始探索一段课后服务课程,兼顾作业与兴趣,为学生探寻自我提供更丰富的平台。2021年初,学校开始探索二段课后服务课程,目前仍在不断推出新课程。课后服务有课程研究和日常管理做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广受家长、学生的好评,也增强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滋养出更健康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雷建平:“双减”可以说是一场教育革命,是科学教育取代病态教育的一场战争。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很多教学理念和措施与“双减”不谋而合,十多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也正是坚持“双减”的结果。2021年以来,学校与武义县政府合作办学,托管武义五中。武义五中是一所郊区薄弱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外来务工子女多,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为此,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就“双减”帮助武义五中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
首先,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双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不要只停留在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列入德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强调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备课组分工,集体讨论方案可行性,根据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色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既利于确保课堂效果,又益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组建专家组随堂推门听课,监督备课效果,检查备课笔记,课后进行深入交流与点评,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第三,执行作业公示制度,鼓励作业私人订制。利用上午第四节课后、中午午睡后、晚托管时间开展英语模仿秀、时政诵读、书法练习等活动。严格管理作业时间,思政课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答疑,作业必须面批面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力。
第四,推行弹性上班制度,提高师生幸福感。要减轻教师事务性工作时间,实施职工替代法,职工可以替代的工作尽可能不要求教师参与,在不影响上课的情况下,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免签到机会。此外,办好食堂,加强营养,开辟阅读空间,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提高师生生活品质。
马瑞娟:站高位,全面认识“双减”的深远意义。“双减”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踏实地,系统推进作业的减负提质。一是日常作业入教研。教研组每周根据教学进度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集体教研,设立“作业超市”,实现作业分层,自主选择。二是作业形式有趣味。引导学生通过画、拼、贴等形式完成作业,增强学生期待。三是动手探究有成就。学校设置了转魔方、玩魔尺、走华容道等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增加作业魅力。四是作业展评有动力。学校定期组织“我心目中的好作业”等活动,展示优秀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五是作业批改有效力。学校通过日常抽查、每月考核、期末评比等方式,实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有布置必有批改”的目标。
研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双减”要求学校进行整体建构,增加课程可选择性。一是“1+x”课后服务。“1”为以作业辅导为主的学课堂,“x”为以发展兴趣特长为主的动课堂。二是“三类七群”校本课程。学校在“引领未来,看见个体,一起发光”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研发了学科拓展、兴趣特长、实践活动三大类、70多门校本课程,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此外,学校设置了五大行动课程。一是大德育行动。每周升旗仪式齐诵《少年中国说》,促进学生增强爱国精神、树立责任意识。二是大阅读行动。学校组织全学科阅读,并推动阅读从学校走向家庭,从个体走向系统。三是大体育行动。增设足球场、篮球场和智能化室内游泳馆,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四是大美育行动。学校建立了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给优秀学生举办作品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大创客行动。学校以食育课程和茶艺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劳动素质。
孙越:“双减”有助于构建教育新生态,但是如何在学校真正落地,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分层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在暑期教师教科研年会期间,启动了校级政策性宣讲,让每一位教师深入了解“双减”内涵。其次,学校课程科研中心和学部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摸排,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方案。最后,将方案及要求下沉到学科教研组,并通过教研互动,让教师更深入地把握“双减”的各项要求和细则。学校小学部最先由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发起了通过课堂减负、作业增效等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题教研活动,并邀请教研员参与方案制定。
主抓“延时服务”校本方案。由学部执行校长牵头,在征询各方意见和需求后,学校制定了试行方案。首先向班主任、任课教师传达详细的实施方案,让每位教师明确延时服务的时间、内容和自身的职责,并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每一位家长,确定参与时间。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学校将延时服务分为两个时段:16:20到17:00为作业辅导时间,17:00到18:00为劳动教育、阳光体育时间。同时,学校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分年级错峰放学。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海川坊”校园大舞台,为滞留在校的同学提供特色主题活动;开设家长义工教育学堂,邀请在专业、职业上有特长的家长,为孩子普及职业、专业知识。
徐伟:在“双减”工作中,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徐凝小学依据“诗以承志而意远”的办学理念,以“六意”课程为核心,以现有精品课程为依托,通过走班与定班、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分级分层落实“作业辅导+特色课程”选择性课后服务。
深化课堂改革,由少到精。为让学生在课后1小时既能快乐作业又能提高完成质量,徐凝小学立足作业的育人功能,提倡作业由少到精,鼓励将作业设计融入“学”与“教”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开展以年级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群为抓手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作业设计活动,鼓励教师完善作业设计,推出精准的基础作业、精简的积累作业、精致的创意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建立“学校——学科——年级”三级联动管理模式,进行作业设计评比,实现作业的精简化与高质化。
强化素质导向,由“1”到“X”。徐凝小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在做好“1”的国家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结合本校的诗意文化特色,开展古诗词大讲堂、跆拳道、科技航天航空模型、数学实验室等近40门形式多样的拓展课程,让学生动脑学编程,动口诵古诗,动腿练身体,动手做实践,构建寓教于乐的“1+X”课后服务体系,培养“正、朴、真、美、创、健”的诗意少年。
突破教学时空,实现“1+1>2”。学校将红色革命文化、彩色科技创新、古色诗词文化、绿色农耕文化“四色”品牌建设融入少先队建设,并依托数字媒体,彰显育人功能。在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鼓励班主任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同时,挖掘并利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拓展性家校联动活动,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袁卫星:“双减”对作业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既要做好作业减压,又要提高作业质量,实现教育目标。这要求学校进行一系列机制创新。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常规机制,包括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同时,要强化日常监督机制,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業、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要及时纠偏。
其次,创新学校作业管理机制。学校推行作业纸专用制度,由教师筛选题目为学生制作作业纸,还设计和签发“作业免做券”,一方面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到当堂掌握,另一方面,也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既不让有的孩子“饿着”,也不让有的孩子“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