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形神兼备
2022-02-16梅含辛
技法指点
第五单元写作训练点是“如何突出中心”。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集中而又明确的中心。同学们初学写作,首先要将写作的对象始终集中在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物上,不东拉西扯;其次,观点和态度要鲜明,是贊成和喜欢,还是反对和讨厌,要前后一致。
怎样做才能突出中心呢?夏丏尊先生在《文章组织》一文中说,在写作之前要“问问自己”。首先问的是,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它来自生活的哪一段材料?其次,这段材料的哪些关键处能突出中心?最后,这些关键处与其他部分有何关系?
这写作前的三次问答,概括出了主题,也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次序和详略。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同学们写作时就能高屋建瓴,下笔有神了。
原 文 呈 现
忠与勇的深情
——游张中丞庙有感
每到深秋,无锡惠山古镇的张中丞庙无疑是江南观赏银杏最好的地方之一。金灿灿的银杏叶挂满枝头,秋风吹起,便会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
张巡,人称张中丞,唐代蒲州河东人,官至御史中丞。在安史之乱时,张中丞率兵坚守河南睢阳,战至矢尽援绝,最后城破殉国。明成化九年,无锡知县为了纪念张巡,在惠山脚下建造了这一座张中丞庙。
那年秋天,我来到这里游览。张中丞庙的建筑包括门厅及其上的戏台、院子和戏台对面的正殿。走进院子,正中摆着香炉,两侧分别有一棵400多年的古银杏。两棵银杏树十分粗壮,需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高耸的枝干长过了大殿,直插云霄。秋风吹过,在修长挺拔的枝干上,那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微微摇摆,透着一股灵动的美。有的树叶依依不舍地松开了抓住树枝的手,为大地铺上一条金黄的地毯,把院子点染出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色调。大殿的栏杆上、院子里古银杏的围栏上,系着许多祈福的红丝带,一片片的银杏叶遮在上面,为这些带着愿望的红丝带遮风挡雨。
拾级而上,来到正殿。门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这十四个字高度赞扬了张中丞和睢阳太守许远的爱国节操。大殿内,神台上的两尊雕塑一站一坐。左边站着的雕塑头戴官帽、身披红袍,他便是许远;右侧坐着的雕塑身披黄袍、穿戴盔甲,他就是张巡。二人都为国捐躯,值得尊敬。
这里介绍正殿的楹联和塑像,可惜只是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没有通过神态描写来展现其精神风貌。
大殿的对面是一排两层的古典建筑,中间门厅上面是向外突出的戏台,从两侧的高梯上去,便可来到戏台。戏台的匾额上书写“吴韵乡音”四个大字。看着这戏台,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凉爽的秋风中,吴地的先民们有的惬意地躺在台阶上,有的坐在对面大殿前的空地上,他们吃着茶点,观赏着银杏,品味着锡剧,多么悠闲自在啊!
张巡,一位山西人氏,却在相距甚远的无锡被供奉着,可见他的忠诚、勇敢感动了许多人。这银杏便是对他最好的赞美。
这一段介绍戏台,想象了安宁悠闲的生活画卷,但是和全文的主题没有形成照应。
最后再次用银杏树来赞美张中丞的精神,可惜和上文没有形成照应,而且没有升华其精神的价值,更没有通过形象的强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合点评
本文记叙了游览无锡惠山古镇张中丞庙的经过,通过描写银杏的形象,来赞美张中丞忠与勇的爱国节操。文章虽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银杏和张巡,但是两者没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缺乏一种形神皆备、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导致中心不够突出。
升格指津
本文是第五单元练习三“走出校园”话题作文中的例文。写作的关键是“触动内心”“引发思考”,既要学会取舍,又要突出主题。
根据原文的不足之处,结合本文的主题和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升格:
1.如何形神兼备——本文的主题是“忠与勇的精神”,它来自张中丞的事迹,那么它与庙中的古银杏形象有何关联?如何通过描写古银杏来突出这种精神?
2.如何前后照应——由张中丞庙中的戏台联想到平安静好的快乐生活,这与“忠与勇的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画龙点睛——“忠与勇的精神”与当今社会中的哪一类现象有关?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佳 作 出 炉
忠与勇的深情
——游张中丞庙有感
每到深秋,无锡惠山古镇的张中丞庙无疑是江南观赏银杏最好的地方之一。金灿灿的银杏叶挂满枝头,秋风吹起,便会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
张巡,人称张中丞,唐代蒲州河东人,官至御史中丞。在安史之乱时,张中丞率兵坚守河南睢阳,战至矢尽援绝,最后城破殉国。明成化九年,无锡知县为了纪念张巡,在惠山脚下建造了这一座张中丞庙。
那年秋天,我来到这里游览。张中丞庙的建筑包括门厅及其上的戏台、院子和戏台对面的正殿。走进院子,正中摆着香炉,两侧分别有一棵400多年的古银杏。两棵古树树干粗壮,需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高耸的枝干长过了大殿,直插云霄。秋风吹过,那修长挺拔的枝干上,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微微摇摆,透着一股灵动的美。有些树叶依依不舍地松开了抓住树枝的手,为大地铺上一条金黄的地毯,把院子点染出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色彩。大殿的栏杆上、院子里古银杏的围栏上,系着许多祈福的红丝带。一片片的银杏叶遮在上面,为这些带着愿望的红丝带遮风挡雨。
拾级而上,来到正殿。门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这十四个字高度赞扬了张中丞和睢阳太守许远的爱国节操。大殿内,神台上的两尊雕塑一站一坐。左边站着的雕塑头戴官帽,身披红袍,他便是许远。右侧坐着的雕塑身披黄袍,穿戴盔甲,他就是张巡。细细察看,我能够隐约看到,张巡里面的官服上绣着“睢阳”两字,黝黑的脸庞上那坚定的眼神,透露出他对叛军的痛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与前文相比,这里细致地描写出张中丞的服饰和神态,英雄的精神跃然纸上。
大殿的对面是一排两层的古典建筑,中间门厅上面是向外突出的戏台,从两侧的高梯上去,便可来到戏台。戏台的匾额上书写“吴韵乡音”四个大字。看着这戏台,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凉爽的秋风中,吴地的先民们有的惬意地躺在台阶上,有的坐在对面大殿前的空地上,他们吃着茶点,观赏着银杏,品味着锡剧,多么悠闲自在啊!
缓步走下台阶,我又来到庭院中间。回首仰望两棵昂首挺立的古银杏,这两位身穿盔甲的巨人,伸出巨大的手臂,勇敢地对抗着风霜雨雪,为人们带来勃勃的生机。到了秋天,那满地的落叶又无怨无悔地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我忽然发现,这参天的古银杏不正是张中丞忠与勇的写照吗?
从来就没有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你遮风挡雨。瑟瑟的秋风中,我捡起一片扇子般的落叶,小心地将它放进随身的书包里。
这一段戏台的介绍看似闲笔,读到后面,才发现其实不然。
与前文相比,这里再次描绘古银杏的形象,并且加以想象,将银杏比作将军,并且赋予其忠与勇的精神,使得银杏和英雄的形象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最后画龙点睛的议论,点出了忠勇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使主题获得了升华,而且使上文戏台的描写都生动起来了。珍藏落叶的动作表达了小作者对这种精神的崇敬。
综合点评
升格作文与原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原文虽然想要通过忠与勇的精神来贯穿全文,但是对古银杏、塑像和戏台的描写,似乎有些各自为政。而升格作文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集中笔墨描绘银杏遮风挡雨、苍劲古朴的形象特点,形成了一种张力。古戏台又使人联想到了当下的幸福生活,一句画龙点睛的议论,不仅呼应上文,也使得英雄的精神有了现实意义。这样升格后的作文,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小试牛刀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作者简介
梅含辛,高级教师,全国中学文学社优秀指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