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共筑教育现代化之梦

2022-02-16陈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终身学习教书育人

陈颖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状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媒体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还是面向人人,实现人人发展的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贯穿教育的始终,坚定教育理想,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念,塑造现代化人格,用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育现代化;终身学习

一、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儿童与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期,道德体系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决定了学生人生路上的成长方向。教师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各项技能的同时,如果不能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再丰富,也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信息时代网络中信息泛滥,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取向和行为发展。教师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带进课堂的同时,也要让“德”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与时俱进,遵循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位师生心中扎根、在实际行动之中体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作贡献。

二、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心中始终不忘肩上担负的国家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教师要强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教师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思想和情感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明确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培育什么人”,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爱党、爱人民。从育人的角度看,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生命,也就是塑造人,教师又应该是品性之师。一位责任感、使命感和信念感缺乏的教师,很难在学生成长路上产生好的影响;对“教书育人”缺乏敬畏之心、热爱之情,职业倦怠感便随之而来。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炙热的理想信念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教育现代化教育目标实现的路上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以生为本,现代教育中的平等对话

近年来,各界不断强调在教育过程要以生为本,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素质教育以来,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生为本”,是在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例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也会变得思维僵化、千篇一律。事实上,每位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知识储备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绝不可能相同。这正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思维相互启发的好机会。教师与学生一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共同接受熏陶感染,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能有更深的体会。“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对文本中思想内涵、文本价值进行有个性化的解读。当然,要有界限,正如赖瑞云教授所点明的“要引导学生找到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最哈姆雷特者’”。对话作为一种创造的过程,激而不急,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信心来倾听、等待,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在班级生活中,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究的意识、形成小组合作的好风气,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优良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创新育人方式,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现代化教师要有“变”的思维,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努力争当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弄潮儿”。如,可以在传统文化课堂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素材,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加入了国学知识,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讲座,举办了中华诗词大会活动等。国学课的开展,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以《三字经》《论语》等为主题的课程教学,使得知识和品德的教育统一连贯。信息的现代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周班会课,开展各种特色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视频、案例、多媒体演示等丰富直观的教学方法感染学生。

五、教书育人提升自我修养下的终身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教育的时代下,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资源,要融合不同学科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综合各个领域的优势培育完整的人。同时,要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个体持保持理解、尊重、包容的开放态度,与人工智能相伴共舞。这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和学习。杨树雨在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案》时指出:全民终身学习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要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以身作则,实现师生、家校的“全时化”互动,带动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区积极参与终身学习,使得人们在终身学习理念中得到成长,丰富生活,习得智慧,收获人生幸福,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

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和教师也即将面临新的挑战,也需要广大教师立足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党的十九大绘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指引下,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进,做一名新时代中国教育下的创新型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化教师,为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实现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4.

[2]杨树雨.中国教育现代化促建学习大国——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實施案》的思考[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9(4):12-15.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终身学习教书育人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