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产气荚膜梭菌生产用菌种种子批的建立与鉴定
2022-02-15刘泽文袁芳艳周丹娜杨克礼田永祥
刘泽文,袁芳艳,刘 威,高 婷,周丹娜,杨克礼,郭 锐,李 畅,田永祥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畜禽细菌病防治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畜禽病原微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
仔猪C 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又叫仔猪红痢,是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传染病[1],该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出浅红或红褐色稀粪,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可高达100%。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疫苗免疫预防是防治该病的最好办法之一。研究表明,将C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抗原经过脱毒、灭活,然后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昆明小鼠和家兔后,用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其进行攻毒,结果显示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2]。为研制仔猪C 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灭活疫苗,必须建立C 型产气荚膜梭菌生产用菌种种子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C 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 第2 代基础种子,定义为F0代,作为原始种子,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保存和供应。
1.1.2 培养基及试剂 普通肉汤、厌气肉肝汤、肉肝胃酶消化汤、普通琼脂斜面、石蕊牛乳、葡萄糖鲜血琼脂、厌氧菌糖发酵管、生化试验管及相关试剂,均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气荚膜梭菌A、B、C、D 定型血清,均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C 型产气荚膜梭菌冻干毒素(批号2007D),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制备、鉴定和保存。
1.1.3 试验动物 16~20 g 昆明小鼠,购自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怀孕69~74日母猪(C 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中和抗体阴性)10 头,均来源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猪场。
1.2 基础种子的制备及保存
将第2 代基础种子(作为F0代菌种),分别接种改良厌气肉肝汤小管,37 ℃静置培养16~20 h,再移植500 mL 肉肝胃酶消化汤,36~37 ℃培养16~20 h,培养完成后,分别取样进行纯粹检验,3 000 r/min 离心30 min,收集沉淀加脱脂牛奶保护剂,混合均匀,定量分装(1 mL/支)进行冻干,作为基础种子1 代(记作F1)。同时,取离心上清测定毒素含量,连续传代至第F13代,共制备冻干菌种13 代,冻干菌种置于2~8 ℃保存。
1.3 种子批的鉴定
种子批建立后,分别取F1、F5、F10、F13代基础种子进行了鉴定。
1.3.1 纯粹检验 冻干菌种用普通肉汤复溶,分别接种普通琼脂斜面、普通肉汤、厌气肉肝汤、石蕊牛乳各2 管,每管0.2 mL,培养48 h,判定结果。
1.3.2 形态、染色特性 取24 h 厌气肉肝汤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染色特性和菌体形态。
1.3.3 培养特性鉴定 取厌气肉肝汤培养物,划线接种葡萄糖鲜血琼脂,厌氧培养24 h,观察菌落形态和溶血特性。
1.3.4 生化特性鉴定 取厌气肉肝汤培养物,移植1 次,分别接种厌氧菌生化培养管,每管0.2 mL,37 ℃培养7 d,观察结果。
1.3.5 产毒素能力的测定 取厌气肉肝汤培养物按1%接种量接种肉肝胃酶消化汤,35~36 ℃静置培养16~20 h,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生理盐水将毒素上清液进行不同倍数的浓度稀释。取稀释好的毒素稀释液分别尾静脉注射16~20 g昆明小鼠,每个稀释度注射2 只,200 μL/只,观察24 h。根据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上清液中含有的小鼠最小致死剂量(MLD/mL)。待测毒素含量(MLD/mL)=小鼠2/2 死亡的毒素最高稀释倍数×5。
1.3.6 血清型鉴定 用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血清,以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定型。根据毒力测定结果,将培养上清稀释成50 MLD/mL,分别与A、B、C、D 定型血清等量混合,37 ℃作用30 min,静脉注射小鼠,观察24 h,同时设注射2 MLD 毒素的小鼠作为对照。
1.3.7 免疫原性鉴定 将F1、F5、F10、F13代菌种按1%接种量分别接种肉肝胃酶消化汤,35~36 ℃静置培养16~20 h 后,取样进行纯粹检验,并离心取上清测定毒素含量,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4%甲醛溶液,37 ℃灭活脱毒。取灭活脱毒菌液与20%氢氧化铝胶按5∶1 混合,制成疫苗(以脱毒前计算毒素含量,为2 000 MLD/mL)。经检验合格后,免疫怀孕母猪2头,于产前40~45日和15~20日各免疫1 次,每头肌肉注射疫苗2 mL/次,同时设未免疫母猪2 头作为对照。用免疫母猪所产1日龄仔猪5 头,连同对照母猪所产1日龄仔猪5 头,各耳静脉注射最小致死剂量的C 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35 MLD),连续观察14日,对照仔猪应全部死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应不低于4 头保护。
2 结果与分析
2.1 纯粹检验和形态观察
各代菌种均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37 ℃培养16~20 h 后,呈均匀浑浊并大量产气,在石蕊牛乳中呈爆性发酵,普通肉汤中能生长,普通琼脂斜面上不能生长。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有荚膜,表明菌种纯粹,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符合C 型产气荚膜梭菌特征。
2.2 培养特性
各代菌种在葡萄糖鲜血琼脂上培养24 h,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菌落直径1~2 mm,菌落周围形成α、β 双环溶血圈。
2.3 生化特性鉴定
取F1、F5、F10、F13代菌种进行生化特性鉴定,各代次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不发酵甘露醇、鼠李糖,靛基质、M-R 和V-P 试验呈阴性,生化特性均符合C 型产气荚膜梭菌特性[3],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菌种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2.4 产毒素能力的测定
对F1、F5、F10、F13代菌种的产毒系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各代次肉肝胃酶消化汤37 ℃培养16~20 h培养后菌液离心取上清液,各代次所产毒素含量分别为667、1 000、800 和800 MLD/mL,结果见2。
表2 菌种产毒素能力测定结果
2.5 血清型鉴定
取F1、F5、F10、F13代菌种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物离心上清液,利用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确定菌株的血清型,结果各代菌种的培养上清均可被B、C 定型血清中和,而不被A、D 型血清中和,表明菌种的血清型为C 型,未发生变化,符合该菌株的血清型特性。
2.6 免疫原性鉴定结果
用F1、F5、F10、F13代菌种所制备的疫苗免疫母猪后,对其所产1日龄仔猪攻毒,对照母猪所产仔猪全部死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4/5,结果见表3,表明各代种子批菌种的免疫原性均良好。
表3 菌种免疫原性鉴定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有芽孢的杆菌,可以引起多种动物,包括仔猪、鸡、牛和家兔等动物发病[4-10]。仔猪红痢主要是由C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主要毒素包括α、β、ε 和ι 等,可以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 型、B 型、C 型、D 型和E 型产气荚膜梭菌[4]。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3日龄以内)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已排除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11]。该病一旦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即使通过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病猪仍会由于肠道的严重损伤而死亡,因此该病的预防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将仔猪红痢灭活疫苗[12]免疫妊娠母猪,是新生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而获得被动免疫而产生保护力。
为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C 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仔猪红痢的免疫预防提供产品支持,必须建立C 型产气荚膜梭菌生产种子批。本研究将C 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 经连续传代建立了基础种子批,选取其中的F1、F5、F10、F13代菌种进行鉴定,表明各代菌种均纯粹,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均符合C 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 菌株的特征;每代产毒素能力均在600~1 000 MLD/mL 之间,通过毒素浓缩,完全可以达到二联疫苗的配苗要求,用F1、F5、F10、F13代菌种所制备的疫苗免疫怀孕母猪后,对其所产1日龄仔猪进行攻毒,对照母猪所产仔猪全部死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4/5,表明各代种子批菌种的免疫原性均良好。因此,建立的种子批可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C 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生产和检验,为保证疫苗的质量,将基础种子批的代次确定为F1~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