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节日内涵与族群认同
—以织金县苗族跳花节为例
2022-02-15周晶晶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周晶晶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跳花节是苗族一个独特且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跳花坡以苗族的独有节日为载体,自然展现了当地的苗族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以节日的独有性和民族性来说,跳花节是苗族独特的节日,其完整的展演体系使苗族同胞能够在一年忙碌的生活中加强族群之间的联系和往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族群认同和团结,同时也能促进节日的发展和传承。
织金苗族以及跳花节的文化背景
织金苗族人文环境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是贵州省毕节市的一个下辖县,其地理位置优越,东靠清镇市,南部与安顺市、普定县相接,西与六盘水六枝特区毗邻,北邻大方县、黔西县,坐落于乌江上游与三岔河的交汇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织金县常住人口达81万之多,少数民族较多,如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织金苗族跳花节的由来
关于织金苗族跳花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多种多样。第一种说法,跳花是青年男女相识相知相爱的开始。苗族首领洋鲁得知黄瓜里的钥匙能够打开金门,便栽种了黄瓜并嘱咐自己的女儿要悉心照看。次年,洋鲁外出有事,交代女儿要看护好黄瓜,刚好这段时间结出了两个黄瓜,而家务繁重的女儿口渴难耐,忘记了父亲的叮嘱,于是将黄瓜摘下吃掉了。回来的洋鲁气急败坏,害怕受罚的女儿谎称不知,洋鲁气愤地说道:“谁要是吃了我的黄瓜,就被老虎吃掉。”之后几天,总有老虎围着房屋打转,这下洋鲁的女儿感到害怕,方才告诉父亲实情,可是话已出口收不回来,洋鲁便把女儿送到山上居住。可是没过多久,老虎还是找到了洋鲁的女儿,连续几日在其住所周围伺机而动,终于有一天准备动手了,不料,一位青年出现,砍掉老虎的头救下了洋鲁的女儿,临走前他留下了一只鞋、一个虎身以及一把剑鞘作为纪念。女儿回家跟洋鲁说了事情经过,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于是开创了跳花节,同时宣布,只要鞋能合脚,剑能配鞘,虎头合虎身的人就能当选女婿。前来选婿的人成千上万,但就是没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条件。过了几天,青年提着虎头,拿着宝剑,吹着芦笙来到花场,条件自然都符合,于是花场上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他祝贺。至此,每年初春男女老少便都会来洋鲁开创的花场,在宽阔的草坪上欢歌跳舞。通过这些活动,青年男女建立感情,表露心意。第二种说法,跳花活动是为了祈祷,让不能生育的家庭增添儿女。相传,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儿女,两人做梦都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一天,夫妻二人上山砍柴,忽然听到有婴儿的哭声,但荒山野岭的并没有人家,只有虎狼出没。夫妻二人听到一声声哭啼声,揪心不已,便朝着哭声走去。没走几步,便看到一只老虎叼着婴儿在山上行走,夫妻二人立刻向猛虎奔去,救下了婴儿。可是就在夫妻二人打倒老虎后,却发现婴儿消失了,倒地的老虎也化为花瓣摇曳在空中。夫妻二人面面相觑,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一直没有儿女,如果很想要自己的儿女的话,等到春天来了,你们就开采一处花场,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三年后,你们必定会有自己的孩子。”夫妻二人听了立马磕头感谢。第二年春天,他们照着老人的话做了,果然三年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来这个事情被族群知道了,于是谁家结婚多年但无子嗣的家庭便会承办跳花活动以求子。
跳花节或许还有其他由来,但是可以看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人们都会通过跳花节这个节日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促进彼此间友情、亲情等的加深。因此,跳花节不只是娱乐的节日,更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其影响和价值是不容忽略的,而这种文化和精神更需要子孙后代传承发展下去。
织金跳花节仪式的呈现及其文化表达
跳花节作为苗族特有的民族节日,有其严谨的仪式,每一个环节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最后形成了如今完整流畅的仪式过程。不管是选花树,还是送花树,每一个环节都是苗族先辈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呈现出来的节日活动,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仪式生动地展示了跳花节的魅力。
跳花节仪式的呈现
传跳花有一个完整严谨的仪式过程。其过程环环相扣,有固定的顺序,一般包括选花树、祭花树、栽花树和送花树四个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缺一不可,且不能颠倒顺序。整个仪式完成大概需要三天左右。第一天即踩场,主要是布置跳花场地,有选花树、祭花树、栽花树三个环节;第二天即正场,是正式跳花的一天;第三天即扫场,主要活动内容是祭花树和清理场地。
选花树
跳花因花树而得名,祭祀时也主要是祭祀花树,因此,花树的选择和制作相当讲究。首先,在花树的品种上,一般选择竹子或杉树。苗族人认为竹子代表着蓬勃坚韧,其树干有节节高升之意,因此选择竹子作为花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而苗族人选择杉木作为花树,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观察,苗族人发现杉树生长得较快,且枝叶茂盛,象征着人丁兴旺,符合“跳花坡”的节日氛围。其次,对花树外观也有严格的要求。花树必须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挑选,被砍过的或有虫害的不能选,弯曲、萧条的不能选,只有经过仔细、精心的挑选和鉴定,才能最终确定为花树。
祭花树
经过了严格筛选最终被选中的花树并不能立刻砍下,而是需要在长辈们挑选好吉时,对选中的花树举行完祭祀活动之后,才能将其砍倒和进行修剪。祭祀时,一般要准备酒、腊肉、鸡、纸钱、蜡、芦笙等物品,用于制作花树。祭祀活动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先要在花树下作揖、点蜡、烧纸钱、念经,接着,芦笙手吹奏芦笙,主持的老人开始杀鸡放血,砍倒花树。在花树被砍倒后,大家才能在芦笙的伴奏下把花树搬走,之后再把鸡蛋、红绳等代表祝福的物品系在花树上,次日,再将花树搬往花场中心。
栽花树
栽花树是将花树送往花场后的仪式,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选好吉时之后,再将花树送到花台上。花场中央的花台通常是圆形的。在此过程中,一般由主持的长辈带队,在将花树搬运到花场时,芦笙队也要跟着演奏,在现场营造出欢乐的气氛。跳花节当天,花场往往人山人海,各家的亲朋好友、当地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好友都在期待跳花的开始。芦笙队要在主持人的示意下,围绕花台演奏三圈,然后将花树立在花台上。接着,要在花台面前供上酒、纸钱、香火、鸡等,这些东西要由专门负责礼仪的人员来准备。准备工作完毕后,由长辈念经、杀鸡,并将鸡血和酒分别洒在花树上和花树周围,吉时一到便可以点燃鞭炮,精彩的跳花则在热闹的氛围中正式开始。
跳花坡
准备工作都完成以后,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跳花。跳花开始之前,由主持人致辞开场,同时向到来的亲朋好友表达感谢和祝福,宣布跳花开始。芦笙队和若干苗家妇女开场,围着花树演奏跳舞,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坐在花台周围。开场结束后才是跳花最精彩的部分,跳花会有很多表演和娱乐活动,表演有芦笙舞、杂技表演、山歌演唱等,展现了苗族人的多才多艺和积极向上;娱乐活动有山歌对唱、摔跤、赛马等,不仅有文艺活动,还有体育竞技活动。其中,最受青睐的是山歌对唱,三五成群的人们坐在一起,对唱内容可以是聊生活家常,也可以是表达爱意,内容相当丰富多彩。体育竞技活动则是青年表现自己,寻找心仪之人的好时候。单身的苗家少女在前往花场时往往会带上一些表示自己单身的象征性物品。总之,这既是一场娱乐活动,又为青年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活动结束后,苗族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延续花场上和谐、欢乐的场景。
送花树
跳花表达了苗族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跳花过后可以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因此,花树上挂的红绸以及花树的树叶等物品,会被苗家人取下来,带回家以保健康平安;有些地方甚至会对花树进行改造,送给那些求子嗣的人家。至此,热闹严谨的跳花仪式圆满结束,苗家人又回到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去。
跳花节的文化表达
跳花作为苗家人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节日,反映了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及其宗教价值、原始信仰、文化内涵等文化表达。
生殖崇拜
根据苗族诗歌和民间传说,跳花是远古时期苗族活动的遗存,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在此过程中,跳花的仪式过程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跳花的目的都是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从跳花的由来就可以看出苗家人的美好愿望。受佛教的影响,苗族人将具有活动标志性的花树与拜观音融合在一起,因此也把花树称为“花杆菩萨”。从严格的筛选祭祀花树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苗族人对选花树的重视。要选择没有受过侵害的完整的花树,如枝繁叶茂的杉树或坚韧不拔的竹子,在此过程中便已蕴含了祈求子嗣之意。而在挑选完花树后,会有婚后多年不孕的家庭来请求栽花树,以求来年如愿以偿。活动期间大家也会祭祀花树,作揖烧香,为没有子嗣的家庭祈祷祝福。跳花活动结束后,还会将祭祀的物品以及花树送给这些家庭,在此过程中,花树便成了送子神灵,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实现生儿育女的愿望。
婚恋文化
苗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婚姻自由,因此,跳花坡在反映苗族婚恋文化的同时也为婚恋自由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在跳花中,其娱乐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男子在活动中崭露头角会得到年轻女子的青睐,而女子在活动中表现出魅力,也会受到男子的爱慕。互有爱慕之意的青年男女可以通过对唱情歌、聊天等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收获爱情。除此之外,在苗族人心里,女子不会刺绣蜡染,男子不会芦笙唱歌,是不够优秀的,因此在花场上,大家都会精心准备和表现自己,也会寻找自己的心动之人。因此,跳花是反映苗族婚恋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青年男女精心准备表现自己,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爱慕对象共度余生,他们往往通过舞蹈、歌曲来表达爱意。
娱乐社交
人类是群居动物,因此,娱乐活动和交流交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苗族人世代辛勤劳作,与亲朋好友友好相处,但是平时大家忙于生活和耕种,没有时间和机会好好聊天娱乐,而跳花坡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其娱乐活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也能增加他们相处的机会和模式的多样性,在活动中,人们不仅可以聊天,对唱山歌,倾诉生活中的烦恼,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也可以下棋、斗鸡。这些活动可以让苗家人在疲惫的生活之余抛开烦恼,真正地享受快乐,在节日之后有更好的心态和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织金跳花节传承下的族群认同
跳花节是苗族独有的节日,其在具有交友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活动的苗家人会因为共同的经历和宗教信仰,产生族群认同和凝聚力。
个体记忆融入集体记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具特点,具备独立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但从宏观上看,苗族同胞是一个集体,而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能与外界断绝联系、独自生活。融入集体就要在共同的体验和经历中创造集体记忆,为新的集体记忆注入新鲜活力。就跳花坡来说,参与的个体确实能够通过活动进行交往交流,从而获得共同的集体记忆,但是集体记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活动中丰富、更新的。而为了得到集体的认同,个体记忆便会融入集体记忆中去,寻求安定、和谐、共鸣,从而形成文化、宗教的共同记忆,达成文化认同。
族群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亲相爱。这是中华文化赋予我们的认同感,也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归属感,还是超越了血缘和地域的连接,也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集体记忆。在跳花坡的仪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项仪式过程严谨复杂,却能顺利展开,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活动是千百年来苗家人约定俗成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苗家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而是因为苗家人对自己的族群身份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花场上,人们亲切互动,参与各类娱乐活动,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归属感。
苗族跳花节是苗族众多的文化节日之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意义不容小觑。它所表达的宗教文化内涵,是苗家人深信不疑的集体信仰,也是形成苗族特色文化的因素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跨越了历史的长河,依然可以较为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来,同时还严格遵守仪式规矩,这是一个族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现,是族群集体记忆的作用,也是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的结果。总之,跳花坡能够让苗族人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保护苗族传统文化,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帮助人们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