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回收模式研究
2022-02-15李越
文/李越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社会逐渐意识对资源进行再利用的重要性,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废旧动力电池中的有毒电解质和有机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废动力电池可用于储能设备或提取贵金属等,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本文将研究动力电池的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第三方回收模式,在文章最后提出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动力的汽车、自行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其中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交通方式。电动车自行车动力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在两年左右,如果直接将旧电池当作废品处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回收再制造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循环发展、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众多企业纷纷转向可再生、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来。所以对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的回收研究是解决资源于环境问题的好方法。
二、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回收现状
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为重要的配件,具有储存能量、提供动力、保障安全等功能,被视为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刘春娜[1]等从政策、业界现状、国外经验借鉴、前景分析四个方面对动力电池的回收进行了研究。由于存储技术、原料消耗、动力要求等方面原因,电池寿命一般在18个月以内,所以就出现了消费者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消费者使用电动自行车两年左右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就会因为电池的工作效率过低从而导致电动自行车不能够正常使用,这时消费者就必须花费一定的费用来更换电池。废旧的电池只能当作废品出售或者干脆遗弃,这样既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将废旧电池当作废品出售或是遗弃是最不可选的行为。以电动车常用的铅酸电池为例,人们对其电池的电极板使用寿命在设计上一般为10年,而实际生活中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2年,2年左右电池就不能够正常的充放电,效率会因此降低。铅酸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电极板上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电池不能够正常的充放电,最后影响电动车使用的效果。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可以重新利用铅酸电池电极板,充分实现动力电池的使用价值,废旧电池进行重新修复后再进入市场既能够保护环境,又能够实现物料增值和成本的节约,因此,有必要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进行研究。
三、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模式
在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的研究中,Savaskan[2]等人首先提出了常见的三种回收模式,并且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零售商回收模式在其设置的限定条件下是最好的选择。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动力电池常见的三种回收模式。(一)制造商回收模式。制造商直接回收退役动力电池能够更接近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制造商直接回收模式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体系一旦建成之后就能够直接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比委托供应链上其他成员进行回收能够节约成本。市场上只要有动力电池的需求,就会存在动力电池的回收活动。回收的前期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但是后期会节约变动成本,因此总体来说会比其他模式更加节约成本。制造商直接回收还有一个好处是,回收过程中制造商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商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企业的生产及回收计划。(二)零售商回收模式。零售商回收模式是最常见的模式,其中零售商只负责回收废旧的动力电池,然后交由制造商进行再制造。制造商委托零售商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一方面节约了开实体门店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将企业重心放在研发和制造上面抢占动力电池市场。零售商在动力电池销售供应链的链条上最接近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更为亲近,消费者对其信任度较高,零售商更清楚如何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率。(三)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中,第三方回收商只负责回收废旧的动力电池,然后交由制造商进行再制造,不参与再制造活动,所以不涉及专利的问题。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专业。第三方回收商从事过类似的回收业务,更懂得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回收动力电池。在回收废旧产品时,第三方会投入广告或其他环保推广措施,以促进动力电池的回收,提高动力电池的回收率。
四、结束语
本文仅对常见的三种回收模式作了简单的概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制造商与其他闭环供应链成员进行联合回收的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为增加动力电池的回收率从而促进资源地循环利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补贴政策,今后还可以引入政府补贴对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进行研究。
引用出处
[1]刘春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分析[J].电源技术术,2015,v.39;No.302(11):2343-2344.
[2]Savaskan R C,Bhattacharya S,Wassenhove L N V.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2):23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