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高校党建工作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2-02-15

关键词:负责制领导党组织

张 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在总结建党百年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分析和思考,对扎实推进当前高校党的建设,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历程

(一)探索创建时期(1921-1949年)

高校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成功经验。建党初期,高校是培养我党新生力量的主要来源,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三分之一来自高校,而当时全国党员中高校党员数也占三分之一[1]。这个时期的高校党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大革命时期。随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党组织,初期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七个党支部。当时党的主要工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的组织和发展学生党员[2]。在建党方式上主要参照苏联共产党的党团模式,党员人数达三人者,即成党团,并要求党员必须加入群众组织,以扩大党在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因形势由公开转为秘密,高校党建工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个时期党的主要工作是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肃清各种错误倾向,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

二是抗战时期。在这个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开辟了三条战线,探索多元化的建党方式。在根据地,公开在高校建立党组织,由中央直接领导,期间先后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列宁学院、延安民族学院等一大批干部学校,主要工作是把思想建设作为重要工作领域,进行反教条化等党内思想斗争,对思想建党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国统区,高校党组织采用半公开的方式,接受各地方局领导,坚决执行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主要开展隐蔽的、分散的、小型的校内活动。在沦陷区,则采用秘密建党的方式,通过学生群团组织发展种子党员,建立完善的学校党组织,并基于同乡关系、学生团体组织在附近高校发展党员,最终建立区域高校党建体系。抗战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号召大学生奔赴根据地投入革命建设,积极参加各种运动,参与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开创了“从思想上建设党”和“在运动中建设党”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3]。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的高校成为政治斗争的大舞台,党依托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筑牢群众基础,积极开辟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并努力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为前线和解放区输送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结合土地改革进行的整党整军运动,整党以“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和“三查”(在地方上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以纯洁党的组织,改进党的作风,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土地改革的完成,同时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水平。这一时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高校党建理论,拓展了高校党建思路,为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发展推进时期(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高校的领导仅仅是宏观管理,校内党建工作处于起步阶段。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全面走上了向苏联学习之路,高校的领导体制也效仿苏联实行校长负责制,高校党组织实行党组制,党在高校的任务是建立党组织,领导但不参与高校的管理。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院校调整,在对旧中国高校进行接管、接收、接办与初步改造的同时,建立了一大批新高校,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党也加强了对高校的领导。党的八大确立了各级学校党委的领导地位,并对高校领导体制进行改革。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在所有高等学校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根据这一指示,高校的院系一级也建立了党总支领导下的院(系)务委员会制,甚至有的高校还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年级教学委员会。但是这样一来,校、院(系)和年级的一切工作都由各级党组织来决定,致使党委、总支、支部陷入事务主义窠臼,反而削弱了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于是,196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高校六十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高校六十条”明确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并就院(系)一级的党总支工作职责进行规定:院(系)党总支委员会保证和监督院(系)务委员会决议的执行和本系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基层组织初步建立健全,为高校的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61年9月,毛泽东在庐山主持中央会议研究高等教育问题时表示,“搞了几年,我们总算有了自己的东西。”[4]

(三)混乱倒退时期 (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成为重灾区。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要求“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这一指示实际上否定了以往高等教育的工作成绩,党对高校的领导遭到破坏,党组织已经无法开展工作。鉴于高校的混乱局面,中共中央决定派出工作组接管高校领导权,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学校秩序。196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学校党委不领导运动”,各高校群众索性“踢开党委闹革命”,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基本瘫痪,被工宣队、军宣队取而代之,高校党的干部和思想工作者基本被打倒,高校管理秩序极度混乱。“文化大革命”后期,虽然规定了学校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以工宣队为主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但实际上是工宣队、军宣队取代了党的领导。这种“一元化”领导,其性质并非“资产阶级统治转变为无产阶级统治”,而是严重脱离了法制轨道,甚至偏离了党的正确领导路线,削弱了党的正确领导,其结果是党的组织及其党的领导在高校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曲折发展时期 (1978-198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战线全面开展拨乱反正。197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要求“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对高校的领导体制作了明确规定,党的核心在高校得到重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陆续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调整改革和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却传递出国家对高校党委的作用渐渐淡化的信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强调“党政分工”的口号下,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高校党委作用和党建工作逐渐被弱化。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高校党的领导体制进行大的调整,明确规定“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经过两次被否定以后,“校长负责制”再次被确定为学校的领导体制。特别是,当时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为“校长负责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被不少人理解为这是要弱化党对高校的领导,甚至有的人理解为高校不需要党的领导,造成高校党建工作被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党对高校的领导被严重削弱。

(五)不断完善时期(1989-2012年)

1989年政治风波后,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实施了重大调整。1990年4月,建国以来首次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高校党建工作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高校党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获得正确认识。随之,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确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明确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彰显党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1996年3 月,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现了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按照党中央部署,中组部、教育部等部门围绕高校党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定期召开,及时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提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高校领导体制改革推进有力,高校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委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定期开展,师生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明显增强;学生组织发展工作得到加强,学生党员数量及比例迅速提高。因此,这二十多年是我国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定型时期,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快速发展期、不断完善期。

(六)全面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深刻阐述了高校党的建设根本方向、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党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5]抓好高校党建工作,要以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高校具体实际,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改革创新,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为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阐明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2017 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6],这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成就

(一)实现了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确定了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高校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之路;二是确定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了高校根本领导体制和基本管理机制问题;三是确定了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确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五是确定了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守好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六是健全完善了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高校领导干部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二)实现了党组织对高校的全面覆盖

一是从建国初期公办高校基本没有党的组织,到校、院、系各级党组织的全配备、全覆盖,党组织成为高校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成为高校管理骨干,党员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二是选派党委书记到民办高校,实现党组织对高校的全覆盖;三是高校内部党组织职能机构体系健全,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统战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四是党的各项制度、纪律在高校得到全面推行,实现了纪律约束的全覆盖;五是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作用显著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

(三)实现了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全面把握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党始终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高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最大限度地把高校广大知识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大力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生思想状况总体积极向上,师生对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布局高度认同;四是加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工作,引导党外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专业报国中深化思想认识;五是加强正面典型的培育和推介,让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亮丽风景。

(四)实现了党对高校事业发展的全面推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6]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高校发展得到全面推动。一是实现规模大发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 012所,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已达到4 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我国在学人数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第一大国[7]。二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实施了“重点大学建设”“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发展了研究生教育,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创造了国内半数以上科技成果,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强国目标正逐步实现。从中国教育史,甚至世界教育史来看,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的、空前的,必将载入史册。

三、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启示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8]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9]。但1949年以来,对于高校是否需要党的领导,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50年代,就高校“党委治校”“教授治校”也进行过激烈争论。“文革”前期放弃党的领导,代之以群众组织,以及“文革”后期在高校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均使高校党建工作遭受重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淡化党的领导,关、停、并、转党的职能部门,甚至取消党组织活动,降低党务工作地位,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政治稳定,严重冲击了党的执政地位。1990年后,三十多年的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些都离不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实证明,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开展党建工作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0]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工作,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包括干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战线建设等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必须融入学校工作大局,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方面,要注重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一流的党建促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树一流的形象,使高校党建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高校发展必须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围绕中心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三)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保证。建党百年来,党对高校领导体制进行了艰巨探索,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新中国成立前,党对高校集中统一领导;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实行校长负责制;1958年调整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在“文革”期间,领导体制一直未统一,后期提出“学校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没有取得实施效果;拨乱反正后,中央确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弱化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让高等教育和高校党建受到重创;1990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领导体制经过长期探索、科学总结的实践成果,是加强党的建设、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选择[11]。坚持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过反复实践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坚持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保证,更是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保证。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个制度,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高校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可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中要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四)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首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2],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必须放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首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党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无往不胜[13]。高校是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织之地,也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文化入侵的思想阵地,因此,加强思想建设尤为重要。当前,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思想体系同存的大环境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袭。党的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要加强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问题……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4](P328)百年党建经验表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五)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15]。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要纽带,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为党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要重视教职工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的巨大辐射和影响作用;二是要重视教职工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教导和教化作用;三是要重视高校党组织对毕业生党员进入社会党组织之前的重要联系和联络作用。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其中的党员也具有流动性,这就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的周期性、流动性特征。

(六)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立德树人成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高校党建工作要利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围绕服务教学和科研,完成传播思想和真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时代重任。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时俱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展望

(一)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领导和管理体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基础[17]。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于明确高校党委在全局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发挥校长在高校行政工作中的领导作用,重点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二是要形成强力高效的推进机制,推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运行;三是要明确规定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之间的权责关系,特别是要明确高校党委对学校一切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干部是某一方面的领导责任人,建立顺畅高效的沟通机制,使党委书记与校长、党政正职与副职、领导班子成员沟通顺畅,合作共事;四是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对党委和校长进行决策监督、执行监督、制度监督、专项监督、管理监督、考核监督等。

(二)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

高校是知识密集、人才汇聚的地方,高校师生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思想比较活跃。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根据高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18]。一是构建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新格局。确保职能部门职能明晰,领导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二是创新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机制。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确保政治和业务同频共振,共同前进。三是强化保障激励机制。健全政策和措施激发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四是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五大建设”相互融合,与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相促进,增强高校党的创新活力和团结统一。五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形成党委向党代会、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机制并接受监督等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6]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干部培养和考核等工作,使每位干部人尽其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好干部。一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坚决不能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14](P516)近些年,高校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很多都是政治上出现了问题。二是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以人划线,不以圈子用人,唯贤是举、选贤任能,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优秀干部都能为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忠诚服务。四是完善用人责任制。对用人问题要实行责任制,且要终身追责。唯其如此,高校党建工作、干部工作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使高校为党的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好干部和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利用科技进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科技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应借助和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19]。一是构建有效的新媒体平台,承载新时代党建工作。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包括党内学习、生活等还在采取传统的面对面形式,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不符合高校学生的思想需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果受到制约。不少学生党员建议,党建活动可以大大利用新技术提升实效性。据统计,目前有近40%的基层党组织建有微信党建平台,新浪微博上有近3 000个党建工作相关的微博,但都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应将微信、微博等APP打造成移动端的党建管理平台,使党组织能够强化管理并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平台。高校党建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应成为当前基层党建管理平台的建设重点,要集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监督等工作于一体,包含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平台、党风廉政建设平台、人才管理平台、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等[20]。当前,有不少基层党组织依托本单位技术优势自主建设类似平台,高校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许多高校都建有自己的系统,以适应新时代党员管理新形势。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党员管理系统和全国性党员管理系统,可以解决党员的管理问题,特别是毕业生党员的流动问题。三是加强党建工作的网站建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有党建工作网站,但党建工作网站的主要功能侧重党建宣传,单向传播性较强,互动交流以及管理服务作用发挥程度不够,应将党建工作网站建成集党内交流、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等模块于一体的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党内网站。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高校党建工作推动了高校的蓬勃发展,同时,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应体现党的建设的发展要求,这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使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发展与高校科学化发展同步,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必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负责制领导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合议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