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五步教学法建设作业治疗学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探索*

2022-02-15冯雅丽谭波涛牛陵川虞乐华杨坤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疗学康复技能

冯雅丽 周 谊 殷 樱 谭波涛 牛陵川 虞乐华 杨坤蓉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务处,重庆 400010)

作业治疗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桥接康复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康复的重要课程[1,2]。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常见疾病、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学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作业治疗学这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不仅要求融会贯通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与患者、家属、社区沟通合作,通过作业活动、辅具适配及环境改造,来促进患者康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学生对课程感到很难理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在本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目标,先后结合多种课堂形式,逐渐理清课程的社会实践属性,针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突破:(1)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界限,还课堂于学生。用磁性创新课堂[3]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2)打破“理论-技能-实践”的壁垒,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五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递进式学习。(3)打破“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基于团队协作为真实的案例设计辅具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打磨提炼,进行专利申报和转化。经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课程质量显著提升,现汇报如下。

1 五步教学法课程设计思路

在作业治疗学课程改革中实现了课程建设初期以“会学-夯实技能为主”,逐渐引导学生“会问-实践反思”,到今天以学生“会做-回馈社会”为核心价值的递进发展历程,创新设置了“课堂教学-实操演练-社会实践-创新反思-回馈社会”五步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有机串联融合。依托前期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基础[4-8],打造有磁力的创新课堂,以一流的实训平台、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学-练-践-思-馈”五步学习法,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开拓创新意识,服务患者社会。见图1。

图1 社会实践课程五步教学法

2 五步教学法教学案例

教研室将作业治疗学课程内容分为作业基础理论、作业核心技术、临床作业治疗3 个模块,其中作业基础理论4 学时为理论课学习,而作业核心技术和临床作业治疗模块则主要进行社会实践。

在五步教学环节中,理论学习、实操演练与社会实践环环相扣。以脑卒中的作业治疗章节为例,在五步教学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创新课堂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难点的脑卒中患者作业分解与作业组合,则采用“积木”原则,将每一个活动步骤类比成积木,让学生轻松记忆作业分解与作业组合的流程,同时体会活动步骤的先后顺序与搭建积木的技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完成单元学习后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知识点测试,合格者将进行实操演练环节,反之则在线进行补救学习。学生完成脑卒中患者设计与实施治疗性活动的核心技术实操演练后,通过考核方可进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真实的患者,为实践基地的患者开展康复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步行训练、团队动力治疗、轮椅操作训练及辅具适配等10 余项作业治疗服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反思,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等形式,进一步打磨学生们提出的较为成熟的康复相关创意和辅具设想。例如,学生在实践课后批判了“老版”的镜像疗法用镜的弊端,创新性的为脑卒中患者设计了“新型”镜像疗法用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过程中,学生们与重庆理工大学教师合作,直观地体会到3D 打印、计算机编程、康复机器人设计以及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带来的知识冲击力,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学生们还为脑卒中患者设计了良肢位摆放垫,用于社区康复志愿者服务,部分学生还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将所学知识、技能及创新发明服务于患者、社会,最终实现外化于行。统计本专业学生注册志愿者比例达100%,学生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长超4000 h/年级、社会实践时超10000 h/年级。

3 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3.1 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 目前已有1200 余份多媒体教学素材、实践精选案例,并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完善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建设。利用优慕课、超星网络等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转变。

3.2 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康复医院,以及丰富的本地社区资源等10 家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学院开设“启航宽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与重庆市各大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工作。学生深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开展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康复流行病学调查、科普宣教等系列活动,充分认识、理解和服务社会。

3.3 硬件教学条件保障 学校和院系拥有1000m2的康复医学技能实验室,配备100 万余元的教学专用设备设施,10 间先进的临床技能培训室,4 间智慧教室,充分保障创新课堂教学、实操演练的开展。

4 教学效果评价

坚持“导向明确,激发全过程学习”的原则,对学生采取多维度过程性评价体系。在考核中注重团队作业考核(模拟多学科协作考核,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学科交叉意识),平时实践能力考核占40%,创新创业项目占5%,期末理论考试占30%,社会实践报告撰写占25%。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课程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获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新型镜像疗法用镜获得了全国第三届手功能创新案例第二名。学生参与获批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多功能良肢位摆放垫”已授权给重庆市卫健委扶贫企业转化生产,即将进入销售,引领学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在学生评教调研中,教师团队参评优良率100%,其中优秀率达70%;在课程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实践明显提升了参与感、获得感,提升了创新的能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也收获了患者的锦旗和感谢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满意度较高。

5 展望

在“十四五”期间,课程将逐步扩大社会实践的范畴,如居家访视和康复,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智能康复设备研发等内容。同时形成联网式社区康复实践基地,打造基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社区康复创新创业基地(例如,社区康复工作室等)。进一步挖掘作业治疗学社会实践课程的高阶性,如提升学生辅具创制的深度,加大与智能康复设备研发企业的合作,让学生理解和践行创新推动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加深对专业类课程与社会实践融合的理解,与其他专业课程如传统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和创新创业课程构建社会实践类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和技能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学康复技能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湖
长白山之行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