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2-02-15孙美玲
孙美玲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乐安3443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而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常见合并症之一,是因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发生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极易导致孕产妇感染、高血压与羊水过多等,还有可能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胎儿高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巨大胎儿等母儿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较理想,能使血糖得到控制,但药量过多或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减少药物依赖,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现将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60 例于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 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24~32 岁,平均(29.40±2.64)岁;孕周28~37 周,平均(32.25±1.74)周;其中22 例初产妇,8 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5~31 岁,平均(29.37±2.88)岁;孕周28~36 周,平均(32.14±1.58)周;其中23 例初产妇,7 例经产妇。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符合《妇产科学》[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单胎妊娠者;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伴有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者;代谢性疾病与原发性心脏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在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治疗,制定4 次胰岛素注射替代方案,即于三餐前0.5 h 给予短效胰岛素注射,睡前给予中效胰岛素注射。结合个体差异决定用药剂量:由小剂量开始,通常由总量1/3~2/3 开始使用,防止出现低血糖。结合血糖监测结果对胰岛素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每次调整幅度为10%~20%,每次增加2~4 U,或上下调整1 U。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降糖安胎方治疗,方剂组成:山药15 g,枸杞子10 g,葛根10 g,五味子10 g,党参15 g,砂仁6 g,鸡内金10 g,黄芪15 g,炙甘草6 g,炒白术15 g,黄芩6 g。将上述中药混合后,加入清水煎煮,取药汁300 mL。1 剂/d,3次/d,100 mL/次。2 组均持续治疗至分娩。
1.4 观察指标及评级标准(1)2 组患者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统计2 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状态,结合患者出现的不良妊娠结局给予综合的效果判定[2]。常见不良妊娠结局主要有巨大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儿呼吸窘迫、妊高症等。(2)2 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羊水过多、子痫前期、早产、产褥感染。(3)2 组新生儿并发症:围产儿窒息、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汇总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х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分析 2 组患者治疗前FBG、2 h PBG 与HbA1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几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表1 2 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2.2 妊娠期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5/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例(%)]
2.3 新生儿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提高流产率,引起产后出血、胎膜早破、酮症、早产和新生儿血糖过低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学者研究指出,妊娠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孕周逐渐增加,孕激素、人胎盘生乳素、胎盘胰岛素酶、雌激素和皮质醇等抗胰岛素样物质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3]。经查阅资料获知,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遗传等因素有关,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后将会严重危害胎儿生长发育,诱发一系列围生期并发症,导致母婴结局不良。在中医学中,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消渴”的范畴,病理机制为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移于胃,阴液灼伤;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或过度劳欲,致阴血虚,而燥热邪气更盛。故治疗的原则在于补虚益气、安胎固本[4-6]。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新生儿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说明妊娠期糖尿病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实用性强,能控制血糖,使母婴结局得到改善。推测原因可能是:(1)饮食、运动疗法能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及开展适量的运动训练,降低血糖水平及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此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性。(2)降糖安胎方由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养阴益气功效,方剂中的枸杞子、黄芪、党参和五味子等中药益气补虚作用确切,能对肾、脾、肺等脏器共同补益,从而改善器官功能问题引起的病症;砂仁与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促进各药物在机体内运化,并且砂仁还具有安胎作用;黄芩安胎清热;葛根生津清热;炙甘草能调和药性、补肺益气。将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发挥出良好养阴、安胎和益气之功效。(3)中西医联合治疗能起到协同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十分有助于改善病症对母婴的不良影响[7,8]。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合理控制血糖,对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作用,适合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