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22-02-15孙楠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腹痛

孙楠楠 丁 宁

(1.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卫生院妇科,辽宁 鞍山 114015;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辽宁 沈阳 110032)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往往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迁延不愈等原因引起,最终导致女性盆腔腹膜、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出现慢性炎症[1]。本病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以抗炎为主,但长此以往易产生耐药性,增加复发率,无法完全治愈患者[2]。结合慢性盆腔炎发病特点及临床主要表现,可将其划分至中医“痛经”“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临床常见湿热瘀结型,治疗宜化湿清热、活血化瘀[3]。中药保留灌肠为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时可直达病灶,促进药效的吸收[4]。本次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卫生院2019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 例,随机分为2 组,各43 例。对照组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6.75±4.23)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3 年,平均病程(1.35±0.39)年;治疗组年龄30~48岁,平均年龄(37.82±4.69)岁;病程最短8 个月,最长4 年,平均病程(1.47±0.44)年。2 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5],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妇产科学》[6]中妇人腹痛中的湿热瘀结证;(2)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3)接受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可参与试验全过程。排除标准:(1)对所用药物过敏者;(2)哺乳或妊娠期妇女,以及合并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药物包括:金银花30 g,连翘30 g,蒲公英30 g,茯苓15 g,泽泻12 g,桃仁10 g,牡丹皮10 g,川芎15 g,丹参15 g,生地黄15 g。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药物统一煎煮后,用注射器抽取100 mL水煎剂,放置旁边待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体位,将药物缓慢推入肠内,每日1 次,每次2 h。疗程共14 d,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对患者腹痛、带下黄、经血黯夹血块等症状进行评分,最高6 分,表示症状严重,0 分为无症状。(2)于治疗前后,患者空腹时抽取静脉血,选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水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检测。(3)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临床治愈:患者无腰腹痛,带下色量正常,经血淡红无血块,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基本无腰腹痛,带下色量恢复正常,经血色可,偶有血块,95%>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腰腹痛减轻,带下黄较前变浅,经血色黯,血块减少,69%>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患者各中医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者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其中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总体疗效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2 组治疗后患者腹痛、带下黄、经血黯夹血块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 <0.05)。见表1。

表1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s,分)

表1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2 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趋势更显著(P <0.05)。见表2。

表2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s)

表2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2 组TNF-α、IL-2 均明显改善(P <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05)。见表3。2.4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3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s)

表3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 2 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认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纤维增生、粘连等,其发病因素与宫内节育器手术、经期或产后性行为不洁等有关,以致湿热毒邪侵袭机体胞脉,阻滞气血运行,胞脉凝结,气滞血瘀,湿热与血瘀互结,聚于胞宫,形成湿热瘀结证,发为本病[8]。临床应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盆腔是本病的病变部位,其内血运丰富,而直肠处于盆腔内,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将药物灌入患者直肠内,直肠黏膜充分吸收药效后,经血运快速输布整个盆腔,直达病灶。另外温热的药液可使直肠内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疗效[9]。中药保留灌肠疗法选用的药物中以连翘、金银花及蒲公英为君药,三者均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其中连翘药理上可抗炎、解热,金银花能够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作用、抑制炎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二者联用药效增强,可显著提高抗炎效果,从而减少炎性增生及渗出。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可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且其煎剂可增强免疫功能。方中臣药为茯苓、泽泻、桃仁、丹参、牡丹皮,起到活血化瘀、渗湿清热之效。川芎、生地黄为佐使药,可助血行,药理上可促进血液循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活血、渗湿、化瘀之功。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可抑制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消除患者湿热瘀结型中医症状,疗效较好,临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腹痛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