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2-15唐伟钢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开腹

唐伟钢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四川 广安 638500)

胆囊炎、胆结石发病前均无明显征兆,以右上腹胀闷不适为主要特征。既往主要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近年来,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主要优势为恢复快、创口小,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患17例,女患13例,年龄36~65岁;观察组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33~67岁。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者、资料不全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有关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分析比较,数据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予以麻醉消毒后,在患者的腹直肌部位做一个长度为5~8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分离后探查患者的胆囊,充分暴露出来病灶,分离胆囊动脉,结扎胆囊管。在确认胆囊动脉后予以切除,应用电凝止血,逐层缝合创口。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处理,留置导尿管,在脐下方做一个长1 cm的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于剑突、右侧边缘做一切口,分离胆囊和胆总管,切除胆囊后,进行止血、缝合,术后进行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有无出现相关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尤其是观察组术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all postoperative indexes of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有感染者1例,未发现胆瘘、胃食管反流、黄疸等并发症;对照组中发现胆瘘1例,胃食管反流3例,感染者4例,黄疸2例。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囊炎、胆结石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因素复杂,尚未得到明确,有研究认为和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威胁广大人群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在对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中,既往常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但此术式存在较多弊端,如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慢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等愈发成熟,患者术后不会感受到较大的疼痛感,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抑或合并肥胖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需扩大术野,从而加剧对肠管的刺激。而腹腔镜手术会避免脏器暴露于外环境中,对肠管的刺激不大,加之视野宽阔,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应用开腹手术后,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结石残留,抑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凭借切口小的优势,加之套管的隔离,切口不会与脓液接触,术野清晰,能够将结石彻底的清除干净,避免结石残留的情况发生,确保了整体手术治疗效果。由于腹腔镜手术不会干扰腹腔内的脏器,故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在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中,胆囊切除术的实施,旨在清除结石,去除病变胆囊,不仅可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且在防止胆囊癌变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胆囊是人体重要器官,发挥着消化、代谢及免疫作用,如被切除,不仅会丧失胆囊自身功能,还会对其他器官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症状[2]。另有研究指出,胆囊炎、胆结石可能与胆石症和结直肠癌有一定关系,而胆囊取石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3]。

有学者认为,如若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吸收分泌功能无异常,建议采用保胆取石治疗方法,它可对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完整性提供保障,且保留胆囊对胆汁成分的调节作用,使胆囊结石不易复发,可作为保胆取石收缩的适宜对象。反之,针对胆囊收缩功能较差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受胆囊壁胃酸的影响,极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如胆囊积液等,故不建议采用保胆取石术。此外,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癌变率较低,应用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胆瘘的并发症较高,影响恢复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方面,可为胆囊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可保留胆囊功能,不易出现远期并发症,且复发率较低。

通过本研究发现,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缓解,尤其是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结石开腹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