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颅颌面整形外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2-15孙茂正王晓彤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颌面头颅优良率

孙茂正,左 博,王晓彤,赵 莹

(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颅颌面畸形是颅颌面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为先天性颅颌面骨发育畸形、创伤等,患者不仅存在颅颌面畸形,而且可引发颅内高压、视力及口腔功能受损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治疗,重建生理解剖结构,改善局部功能障碍。但是,颅颌面骨骼结构复杂,临床矫治、修复难度较大[1]。近年来,颅颌面整形外科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为颅颌面畸形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为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颅颌面整形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对比分析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颅颌面整形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9例)和数字智能组(31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头颅 CT 确诊为颅骨畸形或(和)颌面畸形。数字智能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10~48岁,平均年龄(34.97±12.9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78±3.02)年。常规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1~48岁,平均年龄(34.58±13.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81±3.19)年。两组患者均符合颅颌面整形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依照术前三维头颅CT重建图像(PHILIPS 64 排螺旋 CT),参照颅骨、颌面的畸形范围设计手术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术中实施截骨、修复、矫治等处理,调整手术操作,直至矫治修复效果满意。

数字智能组术前行三维头颅CT重建图像(同常规组),依照三维图像进行术前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及三维打印导板定位,术后进行数字化评价,具体方法如下:术前头颅 CT 扫描后进行头颅三维重建,利用三维模型及三维计算机手术模拟(CASS)进行截骨及塑形,明确路径、移动方向和位移数据,确定最合适的截骨平面,打开头颅三维模型文件(Geomagic Inc),将预设的数据与截骨面设计数据进行布尔运算,获得最终模型数据,采用Objet 3D 打印机,使用光敏树脂打印出合适的截骨导板或假体等修复材料。利用3D 打印机打印石膏头颅模型,将修复材料放置于头颅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确定修复材料是否合适,及时进行调整、修整。术中运用数字化导板指导截骨,参照术前设计和头颅模型,按照设计路径进行颅骨拼接、前移、调整颅腔、矫正外观畸形等处理,截骨、修复、固定完成后,修复软组织,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复查头颅 CT,测量三维数据,数字化评价(三维计算机手术模拟系统)评估修复效果与术前设计是否相同,以指导后续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整形效果评估

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颅颌面整形效果。优:头颅或(和)畸形的矫正效果良好,恢复正常范围,外观美观度较高,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良:头颅或(和)畸形的矫正效果尚可,恢复正常范围,外观美观度尚可,切口愈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可:与术前相比,头颅或(和)畸形有所改善,但外观美观度不足;差:未达到上述指标[2]。优良率=(优+良)例数/样本数×100.00%。

1.3.2 术后并发症

术后统计患者是否出现脑脊液漏、颅内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颅颌面整形效果比较

数字智能组颅颌面整形优良率为93.5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数字智能组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漏、1例颅内血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者。常规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血肿,3例切口延迟愈合者,2例感染者,1例神经损伤者。数字智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P<0.05)。

表1 两组颅颌面整形效果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raniomaxillofacial plastic surgery effect of two groups

3 讨论

近年来,颅颌面整形外科的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贯穿于颅颌面畸形诊疗中,同时相关的辅助技术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可应用于术前设计、术中截骨、术后评估等过程中,通过三维打印技术进行修复材料及头颅模型打印,可精准完成模型修复设计,为手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3]。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术后效果优良率可达到90%以上,而未采用该技术者,优良率仅为50%~75%[4-5]。本次研究发现,数字智能组颅颌面整形效果优良率达93.5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97%,表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有效提升颅颌面整形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次研究还发现,数字智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48%。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手术过程更加规范、准确,有效减少了术中损伤,保证了操作、定位的精准性。

综上所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颅颌面整形外科,可有效提升矫正、修复效果,并可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猜你喜欢

颌面头颅优良率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 年第31 卷1~6 期关键词索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嵇康·绝响
会说话的头颅